小学数学课后提升设计浅谈

2021-11-12 05:39李秀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9期
关键词:主动性因材施教

李秀明

摘要:课后数学练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毋庸置疑,课后提升质量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效果。变革过去的课后练习设计理念,把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做练习设计的最终目标。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后练习提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刨,重点从练习提升的分层设计、趣味性、主动性三大方面展开练习提升的探讨。

关键词:课上课下联动、因材施教、作业设计分层化、作业趣味、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9-222

如何系统整理规范知识,划分所教重点,如何在课外,以何种方式引导学生自学等等,已成型的稳固的授学模式因在实际教学中有所建树而持续被下任教师接受并使用。过度稳固的状态在拥有跳跃式思维的学生身上必须被打破更新,允许发言,鼓励创新,拒绝定式,大胆构想,突破表象,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其中也不再维持课堂食物链顶端角色,学会接受学生思维及意见,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因,同时提供积极创新的奖励或评价机制,贴近学生心理。

一、加强课上趣味性互动,与学生课下主动性联立

从进入课堂伊始,数学在学生心中被塑造为亟须脑力学科,其重要程度大于所有其他学科,这从一开始便给学生创造了内心压力与精神紧张的氛围,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数学所需的高度抽象性与极严密的逻辑性冲突明显,又如何希望学生在倍感枯燥的心态下对这门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高难度学科中的知识极限反杀。无味便难懂,难懂便脱节,一次课拉队,次次便如此。究其根本,教师也在晦涩知识中渐渐丧失带领学生冲锋陷阵的激情勇气与力气,而真正的良好课堂气氛,在互相给予中不断搭建美化,直至完美生活化。

例如,在“多位数乘—位数”中,教师是否能真正调动小學生联想出数字,理解何为加法,何为乘法,一开始过于虚拟的数学总是会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去机动捕捉学生对此的疑问与不解,合理设置生活情景,将问题数学化,数学生活化。比如,在商场中购买铅笔,商家办活动,满十元减一元,一根铅笔一元,高级铅笔两元,自动铅笔三元,怎么购买,花多少钱去购买,或给予一定钱数,要如何购买,教学生计算简便,使学习过程更有趣些,可以告诉学生学会便可以自己去买铅笔。教他们运用加减乘除运算律到应用题中去,学生总是对枯燥课堂外的生动应用更感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兴趣便有动力,学的也更快。

二、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创新,增强内因作用

目前数学教学总体来说瑕不掩瑜,有可赞美之处,而缺陷更值得我们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不到完全得发挥。在教学中假如学生的需求没有被关注,便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兴趣,并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效率大大降低。兴趣才是学习当中最好的老师,在他们心智和心理尚未成熟的时候,会选择偏向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如果数学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致,便会缺乏在这门学科前进的动力。

例如,在“分米的认识”一课中,告诉学生本课要自己进行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真正体会到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下课后要自己去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感受并且建立一分米的长度观念并且能够用分米做为单位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知道一分米等于多少厘米,及其他换算单位。让学生课后自己准备量尺,先用手势进行表示。再对学生进行出题,他们比较容易能够理解一分米的实际意义,随后学生在做课后提升时有自己不懂的疑问,再总结出来,进行知识梳理并且板书,让学生真正理解本课。这样让学生自主理解探索课本,发挥内因作用,同时教师因材施教,合理规划,促使学生更上一层楼。

三、课上针对性讲解,课下分层化布置

教师应该使用一切可以的方法,把孩子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励出来。在新课标中,有很多新方法出现,都一直在鼓励课堂教学应实施多样全面积极的评价,拒绝一再指出负面错误,不断打击学生信心。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演示、教学工具演示、去多方面传授知识,并给学生机会自己主动展示学习成果,学会去观察接纳学生,灵活区分不同性格及类型的学生如何去给予评价,激发学生去创造新思维的潜能,不小瞧每一个小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说话,引导使学生的体验可以更加成功,同时也极具可能打破教师的原有认知,这正是建立学生自信的第一步,不打击而要鼓励。

再例如,在“综合与实践”一节中,教师布置提升作业,每辆汽车平均每千米排放二氧化碳55g,那一辆汽车6个月会排放多少二氧化碳?3000万辆轿车一年行驶16800千米,会排放多少?在这种题目中,给出数据较多,数值也较大,学生解题中很容易便出现算数错误,或者乘法定律使用方面的错误,在这时,正向评价便产生作用,如果一味紧抓学生小错误不放,产生的负面效应会很严重。正向评价与负向皆需要度,不为表扬而表扬,同样,也不可为批评而批评,正确的做法是去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与兴趣度,一个小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以小化大。去促进学生自己反思,与同伴交流,认识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而非被指出哪里不对,那样是不会形成持久记忆的。

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阶段性的方法将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使用许多新方法实施多样分层化作业设计,通过语言、手势等演示教同学多方面的接受知识展示自己的成果,让学生循序渐进,学会学习进而达到进步。深切利用其学生的兴趣叫他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理解虚拟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班级里整体得到进步 调动学生的内外因,而不是只关注某个学生,激励他们真正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守英.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如何构建[J].科技风,2020(15):36.

[2]吴宏伟.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模式的创建与反思[J].华夏教师,2015(07):57-58.

猜你喜欢
主动性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卷首语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