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明慧
摘要:英语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非汉语学科,对长期使用汉语作为母语的初中生来说,英语知识学习起来会存在较大的难度。特别对于英语口语教学而言,這一技能的培养既要保障初中生掌握当前的英语知识,还要确保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运用技巧。为了保障口语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与初中英语的口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借此提升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效果。以下,结合多年实际教学经验,简要对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口语表达中的运用展开探索,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取用。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口语;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9-054
思维导图简而言之,即,逻辑性强、结构清晰的树状图。教师基于思维导图视角开展英语口语教学,既有利于将凌乱、复杂、繁琐的知识变得层次分明、浅显易懂,还有利于提升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促进初中生英语知识掌握程度夯实的同时,助力其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运用思维导图,延展口语词汇讲解
英语词汇中存在一些相近的单词,两者表达的含义、字母的构成较为相似,但使用方式却存在较大的区别。对初中生而言,这一知识点在口语运用中极易出现错误。对此,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解析不同词汇的不同应用,使初中生可以更为清晰地知晓相近词语的共同点与区别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初中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Many”和“Much”两词时,可以构建思维导图进行解析。二者皆具有“许多、大量”的含义,但前者搭配可数名词使用,后者则搭配不可数名词使用。因此,教师在构建思维导图时可以分别设置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两条支线,而后提出命题,让初中生使用口语表述包含该命题的句子,并在此过程中判断该使用“Many”还是“Much”。如教师给出命题“Water”,初中生A说:“So much water in the sea。海水不可数,所以使用‘Much’表示。”初中生B则说:“There are many bottles of water here。几瓶水为可数名词,所以用‘Many’表示。”教师立足思维导图视角,将词汇知识与口语表述相结合,既可以让初中生掌握相近词汇的异同之处,还可以深化其对于当前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二、应用思维导图,落实口语对话练习
对话能力是检验初中生英语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式之一,更是教师开展口语教学所欲达成的最终目的。教师应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初中生的对话技巧,既有利于提升练习的层次性,还有利于提高对话的有效性,进而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强化初中生英语口语表达与听力理解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I’d like some noodles.”这一课程时,可以围绕“Food”构建思维导图,并建立词汇、句式、应用三条支线。在授课时,教师首先应针对词汇、句式展开讲解,使初中生知晓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而后,教师可以塑造生活情景,引导初中生结合当前的知识进行对话演练,如,教师塑造餐厅的情景,选择两名初中生分饰“服务员”与“顾客”,而后结合本课程涉及的单词、语法进行对话演练。教师构建思维导图来引导初中生进行对话练习,既可以明确各阶段的教学方向,还可以让初中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当前的全部知识内容,促进其学习效率提升的同时,助力初中生对话应用技能的发展。
三、使用思维导图,丰富口语知识掌握
受教材排版、教育需求的限制,英语课本当中难以呈现全部的英语知识点。教师仅结合教材进行讲解,难以塑造初中生全面的英语基础,久而久之,还易限制初中生口语表述、听力理解等素养的成长。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同样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来丰富初中生的知识学习与掌握。
例如,教师围绕“知识理解水平”构建思维导图,其下分为“Read”和“Watch”两部分。对于知识理解水平较强的初中生,教师可以采取“Read”的方式进行延展教导,让初中生通过阅读英语课外读物的方式掌握其中包含的英语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初中生可以将书中内容大声地朗读出来,借此锻炼口语表达的能力;学习能力较弱的初中生,教师可以选用“Watch”的方式进行拓展授课,让初中生通过观看英文影片的形式获取教材以外的英语知识,结合电影中演员的发音锻炼初中生口语表达与听力理解的能力。教师构建思维导图来明确初中生的拓展学习方式,既有利于提升延展教学的针对性,还有利于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初中生都可以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进而在生动、风趣的课外事物探索中,加速初中生知识基础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将口语教学与思维导图的运用进行深度融合,从英语词汇、英语运用、英语拓展三个角度入手,既可以保障初中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丰富其对课外内容的掌握,促进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增强的同时,助推其综合英语素养的成长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建利.巧妙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英语教学[J].校园英语,2020(27):197-198.
[2]刘蓓.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有效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17):18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