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秋
[摘 要]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的创新点。落实语文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精准定位要素目标、统整要素、深化要素、融合要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落实语文要素的训练,以凸显统编教材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8-0070-02
统编教材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双线组织单元。其中,语文要素是单元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在单元篇章页、课后练习、口语交际及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中出现的。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这些语文要素在课堂得到有效落实呢?
一、精准定位,明晰要素
语文要素针对本单元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提出了清晰明了、简明扼要的要求。要想使语文要素在课堂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师就要认真研读这些语文要素,对一些比较相似的要素要重点强调,以精准确定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有明确的方向。
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和第七单元分别提出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语文要素。这两个语文要素都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一个强调通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把握,一个强调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来把握。可以看出,即使是同样的能力目标,但侧重点是不同的,不能混淆。因此,在落实这些语文要素时,教师要引领学生研读语文要素,注意其区别与联系,并精准定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语文学习活动。教学第七单元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可以参照课后练习一——“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展开教学设计。这样教学,目标精准,有助于语文要素在课堂的有效落实。
由此可见,在语文要素落实方面,教师要注重相似的语文要素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把准要素的重点,这样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单元统整,要素串联
语文要素是根据单元教学的不断推进而逐步落实的。在同一单元中,不同的课文在落实语文要素方面的要求是有所区别的。教师要注重语文要素在单元课文教学之间的前后衔接,使学生真正经历由感知要素到实践运用要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整合知识,获得完整的学习体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单元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司马光》《掌声》《灰雀》和1篇略读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司马光》作为一篇小古文,虽然与“带着问题默读”这个语文要素关系不大,但与“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个语文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文言文的特点,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掌声》《灰雀》这两篇精读课文,教师可根据课后练习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默读训练,使学生在默读中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可让学生迁移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同时,教师还可根据阅读提示,提出问题,以帮助学生学会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案例中,教師以单元为整体,将语文要素落实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从习得方法到运用方法,这样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层层递进,深化要素
有的语文要素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编排在不同年级、不同单元的教材中,并呈现递进的态势。教学时,教师要通过纵向延伸对比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要素内容的联系与区别,使语文要素的落实更为精准,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如,复述课文这一语文要素,教材对从低年级开始安排,二年级要求学生借助支架讲述故事,三年级要求学生详细复述,四年级要求简要复述,五年级要求创造性复述。可以看出,教材对学生的复述要求是层层递进、逐层提升的。这就意味着在落实这一要素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准确把握编者意图,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展开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
可见,在语文要素的落实方面,教师要站在教材整体的角度,对语文要素编排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注重融合,激活要素
语文要素的编排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随着语文要素的落实与学生学习经验的丰富,这些要素会逐步走向融合。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学而导,顺学而教,以实现真正落实语文要素的目的。
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单元编排的课文主要有《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月光曲》《京剧趣谈》几篇。教学时,要想让这一语文要素得到有效落实,单靠本单元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注重要素之间的融合,引导学生学习体验。如,在教学《京剧趣谈》一课时,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学生对京剧的了解还是比较少的,无法支撑学生的深入阅读,他们对文中所写的“马鞭”“亮相”等词语也无法获得真切的体验与感知。如果只是通过想象,那么学生就很难感受到语言文字所蕴含的艺术之美。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呢?教师可结合在五年级学过的“结合资料,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让学生阅读跟京剧有关的服装、道具、脸谱资料等,再展开想象,感受课文体现出的艺术之美。这样教学,使语文要素在课堂自然落地,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在语文要素落实时,有时候单靠某一要素来理解文本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根据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促进语文要素的融合共通、综合运用,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五、自主落实,提升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就像是散落的颗颗珍珠,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语文要素,展开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由于学生在三年级已经习得了“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这一语文要素,因此教学《杨氏之子》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让学生掌握这一语文要素。为此,教师可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是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的趣味性;二是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文本语言的趣味性;三是查找资料,理解更多人物语言趣味的故事。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不仅感受到了风趣的语言,而且自觉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由此可见,在落实语文要素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要素与学生特点,采取适切的方法,落实语文要素,这样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核心,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