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坚芳
【摘 要】秀洲农民画是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民间绘画的典型代表,秀洲农民画蕴含着水乡风韵、江南气息和浓浓的田园乡情。研究发现,农民画在创作意图、造型、构图、色彩等方面都与儿童绘画有着相似之处,是学校拓展性课程的优质资源。学校借助农民画这一资源,经历“定课程亮点、立课程目标、构课程内容、探实施方法、创评价方式”等过程,开发并实施了“农民画大魔方”课程。该课程助推了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提升了教师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能力,开拓了课程研发的新样态,为校本特色课程开发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样例。
【关键词】农民画; 校本课程;拓展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农民画特色课程开发的思考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需要围绕美育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民间绘画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农民画继承和发扬了民间绘画的优秀传统。农民画在创作意图、造型、构图、色彩等方面都与儿童绘画有着相似之处。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秀洲农民画是现代民间绘画的典型代表,蕴含着水乡风韵、江南气息和浓浓的田园乡情(如图1、图2、图3)。具有地方特色的秀洲农民画,是学校开发拓展性课程的优质资源。
学校所在地的农民画资源十分丰富,学校以这些资源为依托,开发有特色的美育校本课程,既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又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能丰富学生对美的感知。
二、农民画特色课程开发的策略
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养出发,学校开发了省级精品课程“农民画大魔方”,让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融入校园,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的内心。
(一)乡·情·魔·方:定课程亮点
“农民画大魔方”基于“田园乡情”的美术欣赏课程,通过研究探索,逐步提炼出课程的四大特色亮点(如图4)。
“农民画大魔方”是基于“田园乡情”的美术欣赏课程,通过研究探索,逐步提炼出课程的四大特色亮点。
“乡”即人文性。田园乡间景色美,农忙时节故事多。课程选用大量具有田园特色的色彩鲜艳、构图奇特、造型有趣,并充满乡间韵味的农民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画作的同时,感受浓郁的人文情感。
“情”即情感性。农民画中田园的景、物、人都凝聚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传达出本地优秀民间文化的审美情趣,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優秀素材。
“魔”即趣味性,指的是课程的魔力、吸引力、趣味性。课程中,农民画的欣赏过程可以用“玩魔方”的形式巧妙开展。对学生来说,欣赏农民画变成了一种充满趣味性的“玩赏”活动。
“方”即探索性,代表的是立体的、全面的探索性欣赏。本课程注重对农民画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探究和欣赏,力求引导学生全方位深入探索画作。
(二)梯度提升:立课程目标
“农民画大魔方”课程开发聚焦三个梯度的课程目标,设定低段、中段、高段的不同欣赏要求,分别是“感受性欣赏—感悟性欣赏—研究性欣赏”。
1.感受性欣赏
低段学生对农民画的欣赏只需要停留在感受阶段即可。学生要在画作欣赏中感受图形,感受色彩,感受生活。通过感受性欣赏,学生体会到农民画色彩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在解构农民画的“生活形”,感受农民画的“生活味”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想象、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
2.感悟性欣赏
中段学生要在感悟性欣赏中,体会并感悟农民画中丰富的情景表现,学会用语言表达看到的情景,由此进一步提高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感悟性欣赏,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农民画中蕴含的情感内涵,并学习用美术的方式表达情感。
3.研究性欣赏
高段学生要通过研究性欣赏,探究农民画创作的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创作语言的特点,并能进行相关的绘画体验和实践。通过研究性欣赏,学生还可以尝试对农民画和西方绘画进行创意融合。
(三)板块进阶:构课程内容
“农民画大魔方”课程的内容构建从目标出发,由易到难设置六大板块,分别是走近魔方、玩转魔方、勇闯魔方、对话魔方、解密魔方和联动魔方。六大板块下共设24个主题,每个主题下设置N个具体的课程活动内容(如图5)。课程内容具有丰富性、梯度性、进阶性,可以让小学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充分感受农民画的特点,探究其方法、领悟其情感。
如“走近魔方”板块下设“寻找点线”“发现形状”“形状转盘”“童谣趣形”等主题。而在每个主题之下又安排了多个内容,如在“发现生活形”主题下,有“捕”“艳阳”等内容。
(四)魔力创变:探实施方法
“农民画大魔方”课程的实施基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特点,围绕具体的“欣赏活动”来进行,主要有以下四种学习方法。
1.探链式学习
探链式学习关注欣赏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这里的“探”是“探画意”,“链”是“链背景”。“探画意”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画面所表达的意思,由看—读—找三个步骤构成。“链背景”是指链接画家创作的文化背景,比如欣赏农民画大师缪惠新老师的作品时,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寻—搜—访”的过程,寻找缪惠新老师的各种作品,搜索他的各种信息,甚至是去看他的展览,访问他的工作室,等等。
2.接联式学习
接联式学习关注欣赏的生活性和想象性。这里的“接”是“接生活”,“联”是“联新意”。“接生活”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画作和生活有关的联结点。比如要让学生专题欣赏农民画中的“花”,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通过“走—观—悟”的步骤,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花和农民画作品中的花存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从而在观察中有所发现与感悟。“联新意”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联系农民画作品的内容,进行重新探索与创作,完成有新意的作品。
3.玩创式学习
玩创式学习关注欣赏的神秘性和趣味性。这里的“玩”指的是“玩画意”,“创”指的是“用创意”。“玩画意”就是让学生通过多种玩的形式,表现出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比如,针对农民画作品《大地母亲》和《大树下的决战》,学生可以通过“玩沙画”的形式表现画意。“用创意”就是引导学生将农民画中的元素创造性地使用在生活中。农民画元素与现代生活的碰撞,能够产生无数的火花。学生可以根据农民画设计出有创意的服装,制作出有创意的生活用品,甚至可以根据农民画的内容做出大型的艺术装饰品,让生活变得更有时尚感、更有品位。
4.替变式学习
替变式学习关注欣赏的变化性和创意性。这里的“替”指的是“替場景”,“变”指的是“变形式”。“替场景”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替换农民画作品中的场景重新作画,使作品面貌焕然一新,为作品赋予新的内涵。“变形式”就是通过改变原作某些表现形式,从而产生新的创意。比如转换背景,让生活中的背景和原作品中的人物巧妙融合,或者用超轻彩泥把平面的绘画作品变成立体的雕塑作品,等等。
(五)魔法秀场:创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发展。“农民画大魔方”课程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尊重儿童发展的独特性,倡导多元、开放的评价观。该课程注重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魔法秀场”课程评价方式(如图6)。
“魔法秀场”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展示秀”和“魔法评”两类。
所谓“展示秀”,是指让学生用丰富独特并有创意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获得审美活动带来的自信和成就感。例如让学生在欣赏农民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做成有个性的“农民画模仿日记本”,然后对日记本进行展示。
所谓“魔法评”,是指在强调评价方式多元化的基础上,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在欣赏学习活动中的个性化表现。学校借助校园宣传栏,课程网页,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各种展示评比活动,凸显学生的个性亮点,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如通过“魔方小达人”评比,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造型、情景、情感、风格等不同角度欣赏农民画,评出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对农民画理解的小达人。通过评比,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发展。
实践表明,“农民画大魔方”课程助推了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提升了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开拓了课程研发的新样态,为校本特色课程开发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样例。
(浙江省嘉兴市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31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