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猛
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过年的彩排之日。往年这个日子,我们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在哪里,老家在哪里,年就在哪里。母亲永远地走了,我们的年缥缈啦!
女儿微信响起——不妨到英国来,到她就读的大学校访,民间有着人故去奔赴西方极乐世界之说,奶奶没有走远,奶奶也许就在西方。
此西方显然非彼西方,女儿想让异国他乡淡去我们丧母的悲痛……
背井离乡,脚下的土地是华夏,回眸,故乡在身后。
异国他乡,脚下的土地是海外,回眸,祖国在身后。
母亲,这次,我走得很远——
海德公园
从重庆到伦敦,从雾都到雾都,心中雾霡已久,大不列颠的风啊,能够吹散我心中之雾吗?
早晨起来,走出宾馆,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不用礼貌地问英国人天气,尽管他们问候人第一句话总是天气,这绝对是伦敦最好的天气,以这样的背景开启英国之旅,我心中一片明艳。
就像祖国那些奇山秀水一般,摆在眼前列为必看的菜单很多——伦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女儿同样列出一长串必看的内容:泰晤士河,伦敦塔桥,大英博物馆,白金汉宫,伦敦眼,唐人街,大本钟,海德公园……
其实,我们已经走进海德公园。
说实话,每访问一个城市,我一般不爱去公园,总是人造的痕迹,总是城市咬牙切齿犹豫之后挤出那么一小块地方让它公园起来,总是见到一连串一连串的钢筋水泥建筑不断染脚于公园的土地……何况寸土寸金的伦敦,他们会给公园多大的地方?
160万平方米。东连绿色公园,西接肯辛顿公园,美丽的九曲湖把几大公园串成一片。1066年这里被皇家辟为公园,几百年过去,当初的公园有多大,今天的公园就有多大,这可是寸土寸金的伦敦?如果用汉语来表达的公园的名字,我觉得应该叫难得公园。
我们常常把亚马逊森林比作地球的“肺”,显然海德公园是伦敦的“肺”,更是伦敦的心。守着这么大片的绿色,守着古树宫墙,清清湖波,鸥群翻飞,天鹅漫步,伦敦人是幸运的,伦敦人是大气的。
听说有很多的摄影师来到海德公园,只拍公园的古树,同样的树,秋有秋的色彩斑斓,春有春的风姿绰约,冬有冬的凛凛风骨……
我不可能每个季节都到伦敦来,我看到的是冬天的树和古树掩映的九曲湖上那翻飞的海鸥,高贵的天鹅。来到湖畔,海鸥一下飞到我的肩上、手上、头上,天鹅慢慢走近我的怀抱,仿佛多年的朋友。在这片湖清林秀的土地,在这片英语的天空,我感觉天鹅、海鸥、鸽子或者其他什么鸟,他们都是语言学家,他们能够听懂英语的呼唤,他们也能够听懂汉语、法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的呼唤,人和鸟如此的和谐,这是我从没有过的感受。在人们看来,这些天空中的精灵就是自家的宠物。在鸟们看来,人们就像大地上飞翔的鸟,大家都在一片天空之下。小的时候我掏过鸟窝,长大后在餐馆也品尝过飞的美味,他们居然一点也不计较。他们在我的肩上,我的手上,我的头上,海鸥声声,天鹅漫步,显然他们听懂了来自华夏土地的问候。更绝妙的是在这古老的工业城市,在这方城市之中的九曲湖,到处是悠然自得的白天鹅黑天鹅,让我恍然如梦。在我的印象中,这些自然界高贵的天鹅只偶尔出现在深山老林中的溪水边,出现在山清水秀的乡间田园……
亲亲地抚摸着一对一对的天鹅,我对自己计较起来……
公园除了长椅,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摆设,路是自然的路,草是自然的草,树是自然的树,湖是自然的湖,鸟是自然的鸟,好像这不是公园,就是城市中一方山林、一方田园、一方清水……
走进一家咖啡厅,要了一杯咖啡,很香——
在这里,时间就是极慢的绿色,时间就是波光的鸥声,时间就是长椅上的书香,时间就是我听不懂的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和泰晤士河上舒缓的汽笛……
走出海德公园著名的石拱门,那是著名的“演讲者之角”,从19世纪以来,每星期天下午,总会有人站在装肥皂的木箱上发表演讲,因此有了“肥皂箱上的民主”之说。
女儿问:“上去说说?”
无话。
大本钟
大本钟其实是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威斯敏斯特宫钟塔,现在改名为伊丽莎白塔。
中国人知道英国国会会议厅的不多,尽管电视上报纸上总有来自那里的消息。知道大本钟的很多,修建这座钟塔的工程师是本杰明·霍尔,英国人用他名字的爱称称呼这座伟大的钟塔,汉语直译过来就是大本钟。
我们更爱称大笨钟,巨大而华丽的大钟坐落在泰晤士河畔,重 13.5吨,钟摆重305公斤,四个钟面的面积有两平方米左右,每15分钟敲响一次,响彻泰晤士河畔,笨得伟大。在以伦敦为背景的电影中,几乎无一例外会出现大本钟的身影。电影《第三十九台阶》中,男主角双手吊在大本钟时针上,与制造爆炸的歹徒作殊死搏斗,分针每走一秒都让人心惊胆战。
那是电影。
仰望是这里的主题。聆听是这里的主题。蓝天白云是这里的主题。等候钟声响起,等候时间的抚摸。
走遍英国每一座城市,伦敦,爱丁堡,布里斯托,伯明翰,利兹市,格拉斯哥……城市最大张旗鼓最不厭其烦的建筑就是钟塔。
一直想不透英国人为何如此偏爱钟塔,是对时间的珍惜?是对时间的敬畏?
在我印象中,英国是一个不慌不忙的国家,很多人一杯咖啡,一杯酒,一本书,就可以在咖啡厅,在酒吧,在公园,坐上半天甚至一天。在很多餐馆我甚至经常见到这样的话:我们餐厅不是快餐厅,如果你想很快吃饭就不要来这里。上菜很慢,吃饭很慢。走过大街上的餐馆,咖啡厅,酒吧,随时都能见到吃饭喝咖啡品酒的人,早饭,早晚饭,晚早饭,下午茶……英国人随时给自己一个吃饭喝酒的理由——
在大本钟每个钟面的座底上都刻着拉丁文的题词:“上帝啊,请保佑我们的女王维多利亚一世的安全。”
英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名字叫日不落帝国,他们希望太阳24小时都会照耀在自己领土之上。
在格林尼治天文台有一条本初子午线,世界的时间从这里开始……
我好像读懂了那些钟,那些时间。
钟声响起来——
我手表上是北京时间,我手机上是英国时间,走在英国时间里,心在北京时间中——
在英国有一句谚语:“在每个国家里,太阳都是从早晨升起的。”
时间记录一切,时间表达一切。
时间升起来。
大英博物馆
要了解一座城市,一定先去拜访他的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不只是这样的格局,他的格局不是伦敦,尽管他位于伦敦新牛津大街罗素广场,他的格局是整个世界。
我的工作就是成天与数字对话,对那些数字我有着骨子里的疲劳,我的作品中几乎从来没有用过数字语言。对于大英博物馆,最好的表达只有数字: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甚至之首,800多万件文物和图书资料涵盖着200万年的人类历史和全球七大洲文明。94个展厅,7万平方米面积。中国馆珍品如山多达23000多件……
走进博物馆一楼大厅,最先投入视野的是罗塞塔石碑,上面刻着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的登基诏书,显然是块权力之碑。
拿破仑征战埃及获得。
英国人打败法国最后获得。
现在赫然树立在大英博物馆的封面之厅,是胜利?是张扬?是炫耀?
但愿我想多啦!
上至二樓,一墙龙纹琉璃壁告诉我们这就是35号中国历史文化馆。时间的风声飘荡在窗外一个接一个的钟塔之上,历史上的痕迹刻印在35号展厅无声的地板。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玉琮,玉刀,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的铜镜。汉代的漆器。南北朝的造像。唐宋元明清的金银铜铁器,玉器,经卷,丝绸,绘画,唐三彩,掐丝珐琅,到今天的伟人像章……商朝的青铜双羊尊。东周青铜器。辽代三彩罗汉。明代清凉寺壁画。敦煌经卷……这些绝世珍品应该出现在我们的故宫博物馆或者历史博物馆,可他们却静静地躺在这里,躺在这片叫大不列颠的土地之上。
不敢再往下走,下面95号是中国瓷器馆……
有一种距离,是面对面,却有着翻山越岭又翻江倒海的激荡。
母亲,我没有哭。
回想我们经过的路线——大本钟——一代又一代英国国王的白金汉宫——英国首相办公地唐宁街。是女儿刻意地安排?是历史的设计?是时间的设计?还是每一个到英国的外国人对历史反思的线路?大本钟——白金汉宫——唐宁街,时间记着所有的事,皇权谋划所有的事,野心达到所有的事,大英博物馆诉说所有的事……历史和时间告诉了我们一切,记住了一切。
在每个国家里,太阳都是从早晨升起的。这是英国的谚语,这也是世界的谚语。
就把大英博物馆当成一个展厅,展示我们伟大的祖国,展示我们悠久的历史——
中国人制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这是大英博物馆介绍中国馆的第一句话。
历史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英国人告诉我们,英国孩子刚一懂事,英国父母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他们参观大英博物馆。我很想告诉所有的英国人,不要过多地去思索那些来自英国土地之外的珍宝,他们有他们的土地和人民。
把这段话告诉给所有的中国父母所有的中国孩子——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已经出发……
莎士比亚故乡
走向英格兰,除了淡去永远失去母亲的伤痛之外,最大的冲动就是拜见莎士比亚的故乡,表达一个中国小作家对世界大文豪的敬仰。
伦敦帕丁顿火车站。去莎士比亚故乡。车票送出来,上面明明白白地印着: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特小镇。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描述性的火车票,是因为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故乡?
埃文河畔,斯特拉斯福特,莎士比亚,我们来啦!
埃文河缓缓流过丘陵起伏的绿色原野,流过宁静古老的斯特拉福特小镇,埃文河两岸,林木染翠,年代久远的古民宅依其资历的长短,由岸边次第排列开去。维多利亚式建筑陡峻而厚重,哥特式建筑俏丽而奇幻,古老的民居粗犷而古朴,黑白天鹅和花麻野鸭河中追逐嬉戏,教堂钟声响起,荡开河面层层涟漪……
伟大的莎士比亚故居就在古老小镇亨利街以东古旧的二层木质小楼上,与古老美丽的埃文河一箭之地。
走进神往已久的莎翁故居,敲开16世纪的大门,仿佛莎翁并没有走远,只是到了河边或者到了街上。一楼是客厅和厨房,壁炉中心依然殷红,牛排和刀叉摆在餐桌上,咖啡壶和杯子带有几分粗粝。二楼是莎翁的卧室和书房,莎翁靠着座椅凝神思索,我知道这是莎翁的蜡像,莎翁以蜡像的姿势坐在这里也是几百年,这就是艺术的寂寞和孤独。
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心中只有一个莎士比亚!
莎翁故居门外就是古老的斯特拉福特小镇,我们没有去问过莎翁出生之前的小镇,今天的小镇显然就是一个莎士比亚小镇,商店,街道,商铺,旅馆,要么是莎士比亚的姓名,要么是莎士比亚的头像,要么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和情节,走进小镇就是走进莎士比亚世界。小镇上最多的游客还是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婚夫妇,奔着莎士比亚笔下圣美的爱情,以小镇为背景,以埃文河为背景,以伟大的莎士比亚为背景,见证和圆满最美好的爱情。
同很多世界文学史上很多伟大的文学家一样,莎士比亚的生前并不为人关注,他经历着人生的悲剧和喜剧,创作着艺术的悲剧和喜剧,只是一株枝干扭曲的老苹果树,或者饱经风霜的梧桐树,直到去世后的一个世纪,他的戏剧才在世界流传。人去了,树还在,树上开满了娇美纯洁的花朵。从莎翁出生的亨利街到他最后的那方墓地圣三一教堂,几百米,莎翁走了52年,我们走了10分钟。从亨利街到世界,莎翁走的是永远的永远,37部戏剧,2部长篇叙事诗,154首十四行诗,以各种语言走向世界,版本之多,数量之巨,仅次于《圣经》。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英国宁可失去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
中国著名的戏剧家曹禺说:莎士比亚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
生前的落寞,让我们记住莎士比亚作品之外的内容并不多,这是世界的遗憾,这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巨匠的神秘!
小镇记着,那个地方叫斯特拉福特。
小河记着,那条河叫埃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