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年代之后的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转型

2021-11-12 23:07
戏剧之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观者艺术创作艺术作品

(昆明理工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回顾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70 年代的中国雕塑,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提出了“艺术创作自由”的口号。80 年代,雕塑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光芒被架上绘画掩盖,或者借用批评家顾丞峰在1989 年举行的“中国现代艺术展”提到的那样,当时的前卫性与实验性雕塑实际处于二线状态。且他更加尖锐地指出,“在此之前的中国雕塑界几乎是处于一种沉睡的状态。”直到90 年代,雕塑艺术所面对的这一情况才得以改善。这首先体现在92 年举办的“92 青年雕塑邀请展”和94 年举办的“雕塑1994—五人雕塑系列展”等一系列具有高质量的雕塑展。再者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雕塑艺术家,一些雕塑家更强调观念的表达,更注重对新材料与新语言的发掘,大胆地从装置艺术中吸收新的创作营养。大量新的材料被运用到雕塑的艺术创作中,拓宽了雕塑自身的疆界,使得雕塑艺术在90 年代蓬勃发展,2000 年之后的雕塑艺术则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一、材料运用,观念表达

中国当代雕塑更加强调观念性的表达,将现成品纳入雕塑艺术中,拓宽了雕塑艺术的边界,模糊了雕塑艺术与装置艺术的界线,更加强调艺术家艺术观念的传达,突破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在展望的艺术作品《佛药堂》中,他不仅大胆采用现成品,而且赋予了其更深的价值内涵和意义,将药片现成品运用到艺术创作,但同时他又赋予了《佛药堂》新的价值意义,或许在现实生活中药的意义只是针对某一种疾病,但是,在艺术家所营造的艺术环境下,佛的意义在于治愈人类的心灵,而药是治愈人的肉体。这说明了人类既需要心灵的完善,但同时也需要肉体的完整。而展望的另一代表作品《假山石》,则在雕塑材料语言的更新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将工业材料纳入其艺术创作中,利用现代工业材料不锈钢来复制和改造自然形态的山石,并将作品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简而言之其作品形式边界越来越接近装置艺术,从而使得雕塑艺术和装置艺术的边界变得模糊。

将现成品纳入雕塑艺术中,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艺术家的表现手法与创作思路。雕塑创作可以从现实的生活中去寻找创作源泉,把装置艺术的创作思路借鉴过来,以一种新的视角去对待雕塑艺术。反之,装置艺术是在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在雕塑艺术的基点上产生的,所以装置艺术又具有雕塑艺术的特征。雕塑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开始注重艺术家观念性的传达。

二、传统元素的当代转换

现代雕塑艺术创作中,还有一部分雕塑艺术家将中国传统元素与其艺术创作相结合,使其雕塑作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又具有时代内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当属隋建国和傅中望,他们从自身的文化语境出发进行艺术创作。1997 年之后,隋建国创作了他的《中山装》系列(1998)。其实,“中山装”就是典型的中国元素、中国记忆,能够展现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山装”是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出现的,是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象征,艺术家用象征中国的文化符号进行艺术创作,引发观者共鸣。

由于对于文化身份的强调,艺术家更加注重在艺术创作中的突破和创新,更加关注当下人的生存状况,加深了雕塑创作与当下社会与文化的联系。傅中望的《榫卯结构系列》本身所具有的“中国性”就比较强,他的作品依托了深厚的中国文化背景,背后所体现的是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榫卯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的构筑方式,是中国文化符号特有的印记。在傅中望的代表作品《榫卯结构》中,艺术家将榫卯运用到具体创作,使其艺术作品具有深刻的民族内涵。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也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西方对东方的文化似乎带着后殖民的意图,对东方文化产生了误读。在一个险象环生的文化环境中,中国雕塑艺术该如何保持自身的民族性。我们不能忽视自身的文化特征去迎合西方的误读,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身的文化烙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只有立足于自身的民族特征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内涵的艺术作品,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熠熠生辉。

三、女性视角,另类发生

女性艺术的发端并不在中国,中国的女性艺术是在西方女性艺术的启蒙之下产生的。女性艺术之所以称之为女性艺术,是为了区别于以往的“男性艺术”。传统以来,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女性一直是男性凝视的对象。对于女性艺术的关注是由美国詹森《詹森美术史》所引发的,由于其中没有一位女性艺术家,这引发了学术界其他人的不满。但是,当代雕塑艺术中正有一批优秀的女性雕塑家在迅速崛起。其中代表艺术家有姜杰、向京等,她们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对传统雕塑艺术进行创新与实现突破。在以前,女性艺术家、女性艺术史学家在艺术史上一直处于被埋没的状态,女性艺术家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艺术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女性不再是被男性观看的对象,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艺术家可以从女性视角出发,创作出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姜杰的雕塑艺术一直活跃于雕塑界的前沿,以女性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视角创作出一批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易碎的复制品》,艺术家将三个姿态不同的婴儿模型,用蜡复制了50 个,然后将其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薄膜里。由于处于一种失序状态,这些婴儿相互挤压,表现出生命的残酷,更能引发观者对弱小生命的怜惜。

以女性视角切入雕塑创作,能让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发出自己的声音。而由于女性和男性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的不一样,有的时候会造成两者在观看事物时拥有不一样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是说要去批评男性视角,而是去欢迎不同领域的人发出自己的声音,让那些处于边缘化的第三世界的女性也可以发出她们的声音。

四、进入社会,参与共享

在传统的雕塑艺术创作中,我们的艺术家注重形体、质感、节奏。当然,现在我们的艺术家也还是会考虑这些基本要素。但是,当下的艺术家更加注重艺术作品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观者之间的互动。传统雕塑艺术家十分讲究雕塑作品的整体性,整个雕塑作品并未与它所处的环境产生某种联系。艺术家就只是单纯地通过雕塑作品反映一个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并未与观者产生互动。而今天的雕塑艺术与社会、环境、观者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雕塑艺术会考虑作品与展览环境是否协调,也考虑其作品是否与观者发生互动。

2012 年,四川美术学院发起了“羊磴艺术合作社”活动,其十分强调艺术的在地性、观众的参与性,整个艺术作品是否与环境产生某种联系。其中以“冯豆花美术馆”为例,艺术家与豆花馆的老板在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遵循“共同协商,各取所需”的原则。艺术家在桌子上雕刻了与现实一样的物品,例如:钥匙、碗、筷子等,再将桌子放到“冯豆花美术馆”,然后豆花馆还是照常营业。在当地,这项艺术活动引发了观众浓厚的兴趣,而艺术家也希望通过观众的参与,增强艺术与公众的互动性,来潜移默化地影响观者的审美认知。在“羊磴艺术合作社”中还有另一经典代表作品,就是雕塑作品《雕塑寻主,缘来是你》。此项目源自于艺术家张翔酝酿了很久的艺术想法,最后在羊磴得以实施。艺术家先是在川美老校区画材店买了三个不同的教具石膏头像,一个老头,一个女青年,还有一个男青年。接着用丙烯颜料着上色彩,使其看起来就像真实的人像。然后,到了赶集的时候,艺术家将雕塑拿到羊磴市集去摆摊。如果有跟这个头像很像的人,艺术家就会将这个石膏头像送给他。这次行动让当地的人们积极地参与到这项艺术活动中,从而使得艺术作品跟观者有了最为直接的互动。而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以前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大部分是根据委托人的要求进行创作,而这次创作则是先有了艺术作品,后面才为艺术品寻找到了“委托者”。通过“羊磴艺术合作社”,艺术家能够在追求创作自由的同时又可以影响当地人们的审美意识。

中国当代雕塑走向户外空间,走向观众并与之发生互动,拉近艺术作品与观者之间的距离。艺术走进生活,艺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者的审美认知,艺术不是放在博物馆冰冷的参观品,艺术是艺术家们自由创作的作品,艺术是能够引发观者思考的作品,艺术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它并且参与进来。

五、结论

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开始的纪念碑式的群雕,到后面的木刻,再到80 年代的边缘化状态,90 年代至今,中国当代雕塑仍然在蓬勃发展。雕塑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学习了装置艺术对现成品的挪用艺术手法,将现成品纳入具体的雕塑创作中,更加突出地强调观念性的表达和对现成材料的利用;在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中国雕塑家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文化身份,立足于本民族独特的特征,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同时让不同领域的人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切入,让雕塑艺术具有不一样的视角;再者,当代雕塑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越来越强调观者的参与,它注重雕塑作品与环境、观者之间的关系,雕塑作品不是冰冷的大理石,现在是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观者艺术创作艺术作品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端午节观龙舟赛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