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动画运动规律”是动画方向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培养创造力与基本造型能力,让学生掌握动画中常见的角色和物体的基本运动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动作设计中,增强对动画语言的感知与把握,也为之后的动画软件学习打下基础。项目驱动模式是当前艺术设计类课程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当前高职院校运动规律课程中传统单一的课程模式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需要以项目为载体增加实训、培养专业技能。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动画的表现形式不断多样化,而大部分高校运动规律的授课仍然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上使用的动画原画案例画风较为老旧,学生在实践阶段只是一味地临摹相同的作品,这不仅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容易造成学生审美固化,而且也脱节于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内容上需要引入行业内项目或聘请来自于企业的原画师、动画师开发新资源进行辅助教学,与授课教师一起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取更多业内资讯。
在运动规律的学习中需要通过透写台手绘进行动画创作实践,这是这一阶段教学中的重难点,一方面在掌握客观运动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夸张创作具有一定难度,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发挥创意往往做出来的作品大同小异,另一方面手绘创作动画工作量较大,一些学生由于长时间绘制相似的画面会产生倦怠感。在实践的阶段学生不仅需要通过传统手绘巩固基础,也需要教师引入当下的案例与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创作方式。例如实践的手段不局限于手绘,教师应适当加入板绘、Photoshop 软件的辅助绘画拓展创作思路,让学生对运动规律的理解有一定的提升,更为以后相关软件的学习起到衔接作用。
在动画方向人才培养体系中,运动规律课程一般设置在基础绘画课程之后电脑软件课程之前,此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但是缺乏对动画制作的了解。因此在教学单元的安排上,教师需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原则,一般会按照从概论、力的表现、常见的运动规律、人物动作、动物动作、自然现象这样的先后顺序授课。项目教学一般在学生掌握基础动画运动规律之后进行,适用于人物、动画角色的动画教学环节。在这个模块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角色动画走路、跑步的项目让学生展开创作,但选题范围不宜过大,例如选择某部动画片中某一角色的一个动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绘制,最后针对绘制的内容进行评价。在项目的选择中教师应该结合难度与工作量选择较为适宜的题材,不宜太难或太复杂。在布置任务时教师应该给予相关案例的参考或进行示范,让学生理解项目的整个流程与预期的结果。
运动规律的掌握包含对理论的理解和在实践中创造运用两部分。在项目进行时,教学流程的架构应包含基础理论讲解、案例演示和学生作业这几部分,这几部分的课时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安排。例如在人物运动规律教学中从表演开始,让学生模仿角色的动作,观察不同性别、身高的人的运动特点,把表演录制成分解动作,然后在制作阶段进行绘制。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产出质量。项目制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让学生相互交流,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产生更多新颖的想法,培养良好的习惯,有利于独立创作。
在项目的开展中,教师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掌控好教学的进度,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展开集中处理或单独辅导。在这个阶段,教学方式除了课堂授课之外,还可以融入微课、资源库、素材库这些网络资源,形成混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进行某个单元的学习时,教师将相关的学习视频、参考素材上传于网络平台,供学生参考。例如在创作人物角色动画时,教师将相关的绘画技巧视频、经典的动画案例、角色动画分解等内容上传在网络平台,供学生进行参考。
考核是检验项目最终完成效果的一个环节,在这个阶段需要明确考核的方式、内容与要求,给学生一个公平公正的考核结果。考核采用平常考核和最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评价项目最后的呈现效果也考虑进行的过程。对过程的考核包括每周检查学生是否按照大纲完成相应任务、考勤,以及学生的听课情况,同时还以单元教学内容和单元设计制作的作品为主要依据,并参照具体要求给出综合成绩。考核的内容以学生创作的动画为主,考核角度从表现形式、动作流畅、画面美感、造型结构多方面出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考核时,教师应对学生的作品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指出提升的方向,以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由于学生的基础与认知能力存在差距,对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提升。考核的目的不限于给学生做出一个评价,更在于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发现他人的闪光点,让他们学会吸收别人的优点以及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评价的过程使学生对自身和他人的优势有清楚地了解,以便于之后组建团队参加比赛。另外,在项目结束后师生可以对项目进行评价,例如选题的满意度、难度、遇到的问题、意见与建议,教师将意见汇总整成教学反馈,替换不合适的项目,修改有问题的环节,为之后的项目进行调整。
在运动规律的教学中,学生以实践为主,大量的动手练习有助于绘画水平的快速提高。同时,教师应该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项目驱动,把理论讲授、个别指导、讲评、示范相结合,培养学生对造型的理解和创新能力。项目的产出和学生取得的成果应是带有个人创意的作品而不是千变一律的模仿,创新性的结果能增加学生对本专业课的自信,有利于其后续动画课程的学习。
运动规律课程大部分以传统手绘为主,而当今制作动画的方式基本上都以无纸动画取代了传统动画的制作方式,如果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很多学生产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脱节这样的想法,而通过项目引入业内新颖的案例和当前流行的动画题材是提升学生兴趣同时也是使其适应产业发展的良好手段。项目制充分利用信息教学手段,将业内动画制作方式直接教授给学生,为其之后就业营造良好实训氛围。
项目制教学除了受益于学生之外,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阶段通过参与任务布置、开展、讲评,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反馈有更深入地了解。运动规律课程需要大量与行业接轨的资源,很多教师由于与业界接触较少容易造成创作理念的脱节,项目制的引入让教师拥有更多的实战经验,提升课程专业水准及教学效率。
与动画相关的原画师、动画师等岗位不仅需要扎实的绘画技巧,也需要有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的工匠精神。项目旨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德育的培养。在项目的进行中学生对整个流程进行规划,这能够锻炼其管理规划能力,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发展其沟通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引企入校”是当下常见的校企合作方式,在运动规律课程中可以与动画公司、动画工作室合作,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引入其制作部门,由一线的原画师、动画师引导学生参与动画片的创作。引入业内真实项目或模拟真实项目的方法使教学模式向公司组织形式靠拢,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让自身角色从学生转向员工,体会到岗位工作职责,提前了解工作的内容,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就业困难的问题。同时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以实训项目进行课程置换有助于明确职业人才培养方向,对接产业人才需求,实现高水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
运动规律课程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既需要教学经验也需要扎实的绘画水平和一定表演能力,很多教师长时间远离一线产业会面临专业能力的下降的问题,学院应举办师资培训或挂职锻炼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定期组织相关专业培训,聘请行业专家解答疑惑,建立完善机制,加大对“双师型”教师培养。除了专任教师以外,学校还应组建来自企业的外聘教师队伍,让专任与兼职教师共同制定课程大纲,使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发挥自己的特长,多管齐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由于我国动画产业起步较晚,在专业性教程设置、资源配备上仍存在不足,市场上关于运动规律的书籍、教程、案例较少,很多都是国外的文献。我国在教学资源建设上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对优秀的动画作品进行运动规律的提炼,并上传至职教云平台供学生平时学习,或从制作部门引入动画的原画草稿、分镜稿,并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供学生在不同阶段进行练习。运动规律的实践教学手段从手绘拓展到板绘,甚至采用VR 技术进行动作捕捉,这些手段使得教学形式和内容更具多元性。教学资源可以从多样化角度进行建设,将动画表演参考、手绘、板绘、软件后期辅助等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教程,与学生作业、教学成果一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让其与实际授课相辅相成,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随着技术与审美的变迁,动画的表现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运动规律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项目驱动模式在运动规律课程中通过实践项目这个媒介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动画运动的基本原理,并在实际制作中加入合理的夸张与个人特色,制作出既富有想象力又符合科学运动规律的动画。为了适应当下的产业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需要相关人员基于运动规律学习的流程做合理的安排,深入校企合作,增强专业师资力量,运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优秀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