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功能的再认识

2021-11-12 21:28吕书扬
声屏世界 2021年15期
关键词:舆论主持人受众

□ 吕书扬

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传播功能

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离不开主持人的语言传播,语言传播功能即交际功能,指语言传播目的。向受众传递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引导舆论,这正是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的目的。

随着媒介形态逐渐融合,人们舆论表达的空间逐渐增多且自由。在研究语言时,Robert Cooper认为语言传播是“一个交际网络为了实现特定的交际功能而采用某种语言或语言变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网络的规模得以扩大。”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在传统媒体中主要作为“信息载体”和“把关人”的角色,通过语言传播发挥“舆论领袖”和“议程设置”的作用,到如今融媒体时代,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不仅加重这些责任,同时也要起到将传播信息在逐渐扩大的网络规模中形成舆论、矫正舆论、扩大舆论的作用。

传统媒体中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传播功能

作为传播主体中的“把关人”,发挥“议程设置”功能。从媒介传播过程来看,在传统媒体中主持人作为传播主体是“把关人”。怀特提出新闻传播中的“把关人”,在新闻信息见报、上电视之前,都会经过层层“把关人”的审核,将不符合社会价值取向、违背国家政策,或者危害社会制度的各种信息过滤掉。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在语言传播过程中筛选出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发挥“议程设置”功能排序事件信息点的重要性后,通过语言表达传递给受众,维护主流价值体系。

作为受众的交流者,发挥媒介互动功能。单一大众传播形态是电视节目的特点,对于传播受众来说主持人在镜头前面向观众,进行“点”对“多点”的单向互动。如《新闻1+1》《共同关注》等在演播厅的电视评论节目具有时效性、准确性、针对性等特点,主持人在传播信息时也要有对象感、空间感、交流感,具有平民意识、亲切感,语言平实易懂等等。要协调好与观众的关系,将信息和受众进行交流,而不是传达。

作为媒介环境中的信息载体,发挥“舆论领袖”的功能。在相对简单的传统媒介环境中,主持人是信息载体,发挥“舆论领袖”的功能,这一点在电视评论节目中尤为明显。在电视评论节目中主持人是传播新闻信息中直接面向受众的最后一环,是处于“舆论领袖”的媒体人物,主持人在节目中用评论、即兴、应变措施等语言向受众进行信息传播,说明事件的背景,揭示问题的本质,给予行动的指导,从理性上启发和引导受众。

媒体融合中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传播功能

在大众传播学中,受众作为与传播者相对应的另一极,并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在融媒体时代,媒体的融合提供了更多平台,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越来越活跃,意味着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责任更重,承担责任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准确使用非语言符号信息,形成舆论。在融媒体时代,信息的快速更新极容易淹没电视评论内容,单纯的图片或现场视频所提供的内容已不足为实。通过多种感官系统向我们传播大量信息的非语言符号,已不易编码成准确的语言,甚至有时带来歧义和误解。作为传播主体,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话语传播是形成舆论的一部分,更要注重形成舆论的质量,准确使用非语言符号信息。

詹姆斯·保罗·吉曾指出:“叙事是最重要的意义解读手段。”任何一段话语,无论长短,内容是否丰富皆属“叙事”。刘东华也曾指出事实积累型是电视新闻评论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叙事与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有着内在的联系。以受众为本位的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应该通过对这些所看、所听、所触等感官系统感受出来的非语言符号进行叙述性表达,让评论语言向非语言符号提供准确的所指。通过对事实累加的描述,增大事实的冲击力,也增强对主题的阐释力,形成舆论,让信息准确传播。

提问解读和语感引导,矫正舆论。首先,提问解读,矫正舆论。在融媒体时代,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的提问解读分为主持人和嘉宾的提问及主持人和网民之间的提问。我国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在中文国际频道面向全球进行直播,该节目中主持人和专业嘉宾形成积极互动,也充分利用3D虚拟在线观众席,和受众们大屏进小屏边看边说,小屏上大屏你评我也评的互动,让受众从专业角度、民心角度双方面感受舆论。

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和嘉宾的提问互动更多的是体现在话轮交流中,塞克斯等人提出了“话轮转换”理论表示,人们的对话离不开话轮。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建构话轮的开始也在推进话轮的展开,一来一回的“踢球”的互动模式,让嘉宾保持兴奋状态,同时紧紧抓住受众的心,达到有效互动,在话轮交流中矫正一些在舆论中获取的认知。如《中国舆论场》中话轮交锋的时候,鲁健并没有直接地说“杜老师您怎么看或者你觉得如何”,而是用了“解读”二字,虽然两者语言都是表达观点和阐述想法,但后者似乎更能体现出主持人提问内容的深度以及嘉宾要回答问题的难度。在来回不断的提问交谈下,无形中矫正舆论,让大家“拨云见日”。

融媒体时代,单方面依靠主持人、评论员或者专业人士等进行讲解是很难发现舆论中的一些漏洞的,让受众也参与到提问解读中会更容易矫正问题。在《中国舆论场》节目中是两位主持人,两人的分工很明确,一位主持人主要负责衔接网友提问和专业人士解读,另一位是专门负责筛选和推送网友提问。两者主持互动让节目整体有很强闭合性,两位主持人在衔接的语言中也是在矫正受众内心疑惑的信息点。在问的过程中也是在表达评论角度,及时通过语言表达向观众传播易懂且重要的新闻信息,从而得到大众的赞佩和认同,及时矫正舆论。

其次,语感引导,增强信息的准确性。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节目经过后期碎片化的剪辑再发布到多种媒介平台播出,主持人在电视评论节目中传播一些关键性信息时,应注意语感,要满足受众在不同平台中快速接收信息时求新、求知、求情的心理特征,让受众刷到新闻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捕捉到事件的核心,能够获取真正的事态发展趋势,发挥矫正舆论的功能。

受众可以通过语言传播中的语感来感受事件的轻重缓急。在播音主持训练中为了使新闻播音内容表达更为准确、清晰、生动,通常会运用一些如停连、重音、语气、节奏,还有对象感、内在语等表达技巧,归根结底是要培养“语感”,这一点也在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身上得到了很好地运用。主持人在评论一件事情的时候,态度应保持平和客观,面对国家庄重事件时,主持人语速较慢、语气沉着、稳重,节奏较缓;发生欢庆、喜悦的事件时,主持人要将这份美好祝福和期盼传向观众。对于语感的处理,不仅会让评论更准确,也会在后期微博、抖音、快手等不同平台的剪辑投放,让受众快速获取准确信息。

媒体融合平台公共话语空间的多元化,扩大舆论。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教授曾在“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发言中提道:“融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是‘海量’和‘跨屏’。”在融媒体时代,传播主体要利用好时代产物,不仅要靠移动多屏近距离和受众交流,也要在复杂的媒介环境中能够扩大舆论导向范围,更有效地向受众传递信息。

近年来,随着微博、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的运用成为新的趋势,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要创造多种内容类型,在不同的媒介平台和受众保持交流,如音视频直播、节目播出后的评论观点音视频再传播、当天节目选题之外的热点即时评论等。如《中国舆论场》的新媒体直播间,用手机进行多方视频连线畅聊,新媒体端的主持人相比于演播室的主持人语言氛围更放松,语言传播范围扩大。《主播说联播》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推出的短视频栏目,主持人对新闻的评论更简短有力、语言更干净利落、态度更直观明确。这些形式的改变,语言传播风格的转换为相关节目主持人带来了创新思路。受众不再像以往只能从电视、广播、纸媒等单向渠道获取信息且内容单一,在多元化媒体平台中,主持人利用多渠道多角度和受众交流,扩大舆论影响。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在智能融媒体时代,信息不再是稀缺的资源,形成舆论、矫正舆论、扩大舆论才是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再认识的意义。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多元化媒介环境中的资源,做好舆论导向,营造好充满民主、平等、和谐氛围的舆论环境。

注释:

①潘巍巍.语言传播的本质规律探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02):50-55.

②黄楠.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的变异与危机管理[D].上海:复旦大学,2008.

③杨辉.新闻叙事与意义的构建——对“新闻1+1”一则报道的话语符号学分析[J].新闻知识,2012,(09):54-56.

④宋立.融媒体时代有声语言传播的转型与演进[J].新闻爱好者,2020,(01):85-87.

猜你喜欢
舆论主持人受众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