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路小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歌属于比较重要的一类产物,体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歌教育能够不断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对于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有很大的作用。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民歌相关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还能从小培养爱国意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极其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心感受并理解音乐,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部分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表现出害羞,不愿意将音乐表达出来,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学习一些民族特色较为显著的民歌时,因为语言及旋律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唱过程中便不敢张嘴,生怕其他同学取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蓝天白云》一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蓝天白云,感受小鸟在蓝天白云中自由翱翔。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场景,设计一些简单的图谱让学生了解音乐,通过通俗易懂的设计,学生便会容易理解和学习,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想学习音乐。教师给学生设计场景,可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蓝天白云的场景,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美好的场景中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向往。同样,教师在上《编花篮》一课内容时,也可利用民歌中的气氛来打动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这首歌的开始会让很多学生觉得好笑,认为这首民歌比较土,在唱的过程,很多学生便不好意思开口,因此,教师要改变学生这样的观念,先普通话给学生示范一遍,之后用河南方言给学生展示一遍,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同时从中了解河南民歌的风格及特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民歌需要民族语言的支撑,才能保持其独特性。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反复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并给学生讲解民歌中的故事,不断提升学生兴趣,这样才可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同样,在进行该民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给学生展示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来感受歌曲中河南人民劳动过程中的快乐,在劳动过程中创作出佳品,再通过作品展示劳动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有兴趣了解民歌,深入学习民歌。
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均可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通过游戏的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游戏是教学过程中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式,能吸引小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游戏融入到民歌教学中,给民歌课程增添色彩,这样既能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加积极,还能提高课堂质量,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教师在进行《太阳出来喜洋洋》一课内容教学时,便可采用游戏的方式提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配合教学。教师可先教会学生唱会这首四川民歌,然后用接龙的方式让学生巩固这首民歌。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奖惩环节,比如,接龙失败的学生便要用四川方言将这首民歌念出来,或者面带丰富的表情给大家完整表演整首曲子。具体的接龙方式可以是让小学生按照顺序,一人唱一句,一直唱下去,唱完一遍第一轮游戏结束,第二轮游戏从结束的小学生开始,同样是一人一句。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变化,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把握,然后在游戏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通过一人一句的歌词接龙,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节奏及断句能力,让小学生进一步掌握。待学生对这首民歌更熟悉之后,教师便可升级游戏难度,从一人唱一句到一人唱两个字,这样更加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通过游戏,小学生可以对这首民歌掌握更多。在游戏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小学生进行民歌比赛,比赛不限制学生只能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只要是民歌,都可以自行选择,但是,如果小学生只会或者只记住这一首,便要对比其唱的效果以及表情进行评价和指导。这首民歌主要表现的是四川孩童上山砍柴时的喜悦,是活泼的、自由的,因此,在比赛过程中,越表现得自然活泼,说明掌握的越好。教师可以给表现良好的小学生一些奖励作为鼓励。这样也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民歌属于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产物,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性非常值得思考,因此,教师在进行民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疑问,并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教师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可以让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思考,加深学生对民歌的理解,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同时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激发其创造力。鉴于此,教师在进行民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民歌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提问,并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及时间畅所欲言,将自己的理解与想法表达出来,这样也是学生参与到民歌讨论中的一种教学方式。
例如:教师在进行《沂蒙山小调》一课的内容教学时,先给学生演示,让学生大概了解一些该曲的调,学生便会有初步了解,此时,教师就可对学生进行提问,如,通过演示,大家觉得这属于哪一个地区的民歌?大家可以尽情猜测,待学生畅所欲言结束,教师可继续提问,为什么你会觉得是这个地方的民歌?同样让学生继续表达,学生表达结束后,教师可趁热打铁,告知学生这首《沂蒙山小调》属于山东民歌,沂蒙山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此曲诞生于战争时期。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歌词中“那个”有没有实际性意义?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理解。教师接着提问,歌词中有哪些儿化音?然后让学生找出来,这样,学生便又对歌词有了进一步掌握。教师接着问,歌词中每一句结尾中的“哎”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点?待学生思考结束,教师便要对其进行引导,告知学生答案,让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了解真实答案,这样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此曲,达到教育的目的。
民歌主要来自生活,来自人民劳动的总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动作来编舞蹈,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在编舞蹈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并接受。当然,很多学生会比较害羞,因此,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带领学生根据民歌内容表演舞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舞蹈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大意,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进行《太阳出来喜洋洋》一课内容教学时,可以根据其内容来编舞蹈,这首民歌主要表达的是儿童上山砍柴时的喜悦和快乐,节奏比较明快,感情上比较自由,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编排的过程中,便要将动作舒展开来,根据节奏,设计一些快活自由的动作。如撒欢的跳、开怀的笑,还有肩上挑扁担的动作等,都应该设计在其中。教师演示,让学生观察,之后便带领学生一起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可过于严苛,或者对于动作不协调的学生给予惩罚或者打击。这首曲子本来就是轻松快乐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跳舞的过程中也应该快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教师在引导学生练舞过程中,应当联系歌词进行动作讲解,让学生真正了解词语动作之间的联系。当然,教师在编舞过程中尽量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动作,更便于学生接受。学生掌握动作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反复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边唱,学生边跳,达到巩固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育当中,民歌教育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代表着民族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先让学生对民歌的背景、文化特色等有所了解,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游戏、舞蹈、视频等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巩固相应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就能把当时所学的民歌掌握。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歌教学的策略,也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