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爱珍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新前街道中心小学
课外阅读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独立进行的读书活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了小学期间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 万字。但是,现实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为了改善这一现状,语文教师就该联合家庭的力量,并且充分利用起身边的教材,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他们有欲望去读、有内容可读、有能力阅读。
“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两个栏目随着部编版教材的使用,也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利用好这两个栏目,将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如何利用新教材培养阅读能力”这一问题,笔者谈几点初步的想法。
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他所处环境的熏陶下,在他身边大人的言传身教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为以后的课外阅读发展下去提供可能性,因此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就尤为关键。
1.家庭氛围滋生阅读兴趣。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这样抱怨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不喜欢看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急于给他们下这样的结论是非常不明智的,孩子不喜欢看书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没有选择合适的书籍、没有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以及大人的指导……其中,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是滋生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冰心的成长就验证了这一点,她四五岁时,母亲就教她认字,加上外祖父曾为私塾先生,家中藏书丰富,于是她就染上了好读书的习惯,连洗澡也在读书。2.学校氛围催化阅读兴趣。
学校和班级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这不仅能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而且对孩子学业知识的学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班级读书角”上显眼的标语为孩子的阅读习惯敲响警钟,同时,书架上摆放配合部编版教材中阅读栏目的书目,让孩子们从课内到课外,拓展延伸。你带动我,我带动全班的阅读热就掀起了。
校园内也开设了“图书广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尽情地遨游书籍的海洋,并且随时可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忘了时间、忘了玩耍,与书为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的阅读种子既然已经发芽,那离开花和结果也就不远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阅读方面的总体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1.课内多举措并进。
于永正老师说过:“多读课外书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这是所有人——特别是语文能力较好的人的共同体会。”可见,教师就应该结合教材,开展符合学生兴趣,并且形式多样的活动。(1)绘声绘色。绘本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讲,十分符合他们的阅读能力。绘本中的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简短的文字相结合,有助于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一年级一开始,我便带着班级的孩子定期读一本绘本,从《大卫不可以》到《小猪变形记》再到《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在一系列精美的绘本故事中,孩子们对课外阅读越来越有兴趣。绘本故事就是它的图文结合,图片成了除文字外的另一种语言,它等待着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发现。将绘本的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带入课堂中。(2)师生共读。《拔萝卜》是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很多孩子可能已经听过这个故事了,但是在教材的末尾只写到了“小狗喊小猫来帮忙……”,后面究竟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这时,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制造悬念,让孩子们自己来编结尾,置身作品之中,放飞想象,当一回小作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还安排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儿歌和绕口令,比如《小兔子乖乖》、《孙悟空打妖怪》……这些作品非常富有节奏感,教师就可以亲身范读,并带领班级的孩子边打拍子边诵读。儿歌《谁会飞》中的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了动物的活动方式,教师就可以跟孩子们合作朗读,一个问一个答。在多形式的阅读中,学会阅读不同类型作品的不同方法,让他们对课外阅读越来越感兴趣。(3)一周一故事。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不多,并且刚开始学习汉语拼音,这对他们在阅读课外读物时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了“一周一故事”这一阅读形式,把孩子们感兴趣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等等带入课堂,亲自读给孩子们听,并且可以选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听故事。孩子们兴趣十足,每周都特别期待这一节故事课的到来。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课外阅读不仅能帮助孩子拓宽知识面,还能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总而言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起部编版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两个全新的栏目,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为他们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前提和基础,发动家长和各科老师因势利导,定会让每位孩子的的课外阅读种子健康、快乐地萌发、开花,并结出丰硕的阅读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