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雨/南通理工学院
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很容易产生不适应的情况,并引发相应的心理问题。基于此,针对大学新生有必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始终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出发,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要求,遵守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强化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很多大学新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后,需要住进宿舍,有不少学生对这种集体生活非常不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不仅如此,由于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心理状态和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当陌生的几个人集中到一起,就难免会出现各种生活上的冲突和碰撞,这种情况下,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往往难以有效应对,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到其正常学习和发展。此外,很多大学新生过惯了被人照顾的生活,在大学环境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好自己的生活,这也会对其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
大学学生需要尽快进入专业学习的角色中,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很少,缺乏前期的科学规划和设计,导致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问题,表现为专业学习效果低下,难以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影响到学生心理状态。此外,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期学习成绩良好,但是在进入大学以后往往难以保持高中的优势,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导致其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属于专业调剂,对专业的前景比较迷茫,也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在进入大学校园以前,很多学生都会对大学生活抱有一定幻想,但是当大学生真的进入校园,发现校园生活与自己的设想存在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下,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失望情绪,如果无法及时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大学新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活上个人情感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很多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往往无法有效处理这些问题,导致其心理产生严重问题。
1、提高大学新生独立生活能力
针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教育,要注重增强新生的成人意识。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进入大学也就是意味着个人的独立,这也是走向社会的一个前期历练。老师要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处理好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的各种问题。引导大学生学会人格上的独立,提高其心理承受力,有效应对各种挫折和问题。此外,还要引导大学新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大学的学习目标,以目标为引导,帮助大学生迅速融入到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去。还要注重组织大学生参与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学会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大学生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
2、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最重要的还是学习专业知识,这也是大学生活最重要的内容。很多大学新生之所以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就是因为没有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没有跟上进度。基于此,老师在针对大学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各个专业的学生,制定相应的专业学习教育措施和手段,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融入大学生活,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学习方法,帮助大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不仅如此,还要在引导大学生科学有效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大学生结合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目的性,促使大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实现全面健康发展,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
3、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新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非常重要,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促进大学生实现良性发展。基于此,高校老师要注重做好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建设,对大学新生进行积极正向引导,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具体来讲,要注重根据大学新生学习发展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丰富原有的班级活动,在班级内部营造一个团结向上的氛围;此外,还要注重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和发展,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教学内容,促进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健康发展。此外,老师还要注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尤其是要引导高年级学生对大学新生进行针对性引导,以高年级学生自我的经历为新生提供指导,帮助大学新生快速找准自己的目标,引导新生快速融入大学生活,促进大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1、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增强大学生的自我适应能力和调解能力
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坚持心理教育的客观规律,要始终遵循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做好立德和育人的统一,帮助大学新生在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同时,促进大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实现健康成长。基于此,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教育,要注重搭建相应的教育平台,并结合实际需要开展相应的心理教育,为大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具体来讲,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心理主题团会、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根据需要为大学生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的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提供必要的相关知识与经验服务
高等学校要注重学生心理为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扶持力度,夯实“育心”工作队伍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的横向需要,强化辅导员、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的纵向培养,延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臂,增强“育心”队伍专业性,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鼓励大学新生要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辅助活动中来,扎实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服务。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结合时间点、年级层次、性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 525 ”心理健康月、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女生节、“心理剧”大赛、心理征文等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利用新媒体、网站宣传、讲座、励志故事演讲、宣传海报、心理团辅等载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助力学生掌握心理调适方式,缓解学业压力、拓宽学生人家交往渠道,提升自信心。要建立长效机制,方便大学新生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获取,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3、结合大学教学实际,进一步完善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疏导体系
当前大学生的管理以宿舍为最小单位,然后依次是班级、院系和学校。为了强化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可以结合实际建立四级教育管理体系,突出各个教育管理环节的作用,全面系统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及时掌握大学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心理问题,做好相应的干预和处理,促进大学生在大学生生活中实现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需要发挥好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强化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关注和心理培训,及时准确掌握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并对其做好干预和处理,帮助大学生有效化解个人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
大学新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少大学新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初入校园,在短时间内往往难以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容易在专业学习、人际交往、个人情感等方面遇到挫折,进而影响到其心理健康。针对这种情况,要注重做好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过程中,要坚持全面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大学新生进行普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针对重点人群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重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效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很容易产生不适应的情况,并引发相应的心理问题。基于此,针对大学新生有必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始终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出发,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要求,遵守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强化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为了帮助大学新生实现心理的健康发展,老师要注重做好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科学有效解决来自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科学制定学习目标,制定大学发展规划,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此外还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搭建合理的心理问题解决平台,为大学生答疑解惑,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