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欣赏与创造”
——以幼儿园音乐公开课《动物狂想曲,终曲》为例

2021-11-12 14:07储家悦
散文百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例幼儿教师幼儿园

储家悦

安庆师范大学

一、问题提出

我国教育目标是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和谐全面发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学前教育事业中的“五大领域”来落实,即科学、社会、语言、健康和艺术五大领域。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对各领域的教育要求,大中小班各年龄段的目标有明确指示,其中艺术领域包括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其两大教育目标分别是“感受与体验、表现与创造”,其中幼儿音乐教育的诸多内容中都包含欣赏的元素,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音乐欣赏教育并没有很好的实现。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教育活动一直都是幼儿园较为关注的,因为适宜的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爱的情感,以及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如此,音乐欣赏的过程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适宜的音乐活动一定是欣赏到创造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良好的组织、设计音乐欣赏活动的能力。有研究者通过不断的“行动一反思一调整一再行动”的过程,总结出适合幼儿园浸润式音乐欣赏的方案,提出欣赏曲目的选择和欣赏时间的确定与活动的有效开展息息相关。也有其他研究者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运用奥尔夫音乐法,通过游戏、语言,图画、身体动作等多种形式,组织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激发幼儿想象力,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可以看出当下关于促进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的路径研究较为丰富,但是在实际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幼儿音乐教育欣赏与创造的目标是否实现,活动环节的设计能否为其服务值得我们关注。为此,本研究以第四届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中,陈瑗老师执教的音乐欣赏活动《动物狂欢节,终曲》为例进一步探究。

二、实现“欣赏与创造”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家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理论,其中的认知发展机制是同化、顺应和平衡,在机制运行中强调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强调活动是幼儿经验的来源,强调活动组织和适宜课程内容的重要性。由此可知,幼儿的学习源于“有准备的活动”,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需要和现有水平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遵循同化、顺应和平衡的发展机制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那么,幼儿在艺术领域中的学习就要求教师创设“美的环境”,设计能够引导幼儿层层渐进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对美沉浸式的感知、体验和欣赏来实现“欣赏与创造”。实现“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分享美”的层层递进,最后能够创造美,拥有欣赏和创造的能力。但在实际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欣赏与创造”活动的开展并不理想,下面是我结合课例和实习见闻分析出的问题。

1.音乐表达方式单一,活动的游戏性有待提高。

《动物狂想曲,终曲》课例中以影片和理发店的情境导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先示范,然后带领幼儿集体做动作、分组做动作,跟随音乐一起模仿理发店中按摩师的手法,虽然跟着音乐的快慢节奏做有相应的动作变化,但全活动过程只依赖这一套动作语言,幼儿的积极性很难被带动,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也呈现递减的趋势。《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主要的活动形式,所以要求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要遵循幼儿爱玩的天性,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然后在课例中教师利用卓别林的默剧视频作为导入环节,对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并利用此兴趣支持整个活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只能初步感知按摩师的职业性质和简单兴趣。其次,过程中也仅重复同样的一组动作语言是很难让幼儿沉浸式的参与体验。总的来说,活动中音乐表达形式单一,幼儿活动的游戏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强调知识技能,忽视幼儿的欣赏和感受。

教师在活动中更强调幼儿的知识技能这一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幼儿的音乐活动,大部分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或者为了让幼儿更有“收获”,常常在做活动设计时会忽视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本次课例中只部分幼儿有“游戏脸”,虽然设有情境,例:“做按摩师”“给客人老师按摩”等,但这仍是一轮轮重复的按摩技能,在这过程中看到部分幼儿已经心不在焉,甚至累了的状态。而在这种强调知识技能的活动中势必会削弱幼儿的欣赏,幼儿真正表现自己对音乐理解的时空与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挤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从教育活动中看到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更多的是表现成人对音乐的理解。课例中,幼儿对按摩动作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重复,成为学习的被动者。但在艺术教育中我们要同样重视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能够让幼儿主动的去感受、体验、欣赏到创造。

3.偏重模式化结构,制约幼儿的个性化创造。

模式化结构可以使活动更加简便、有序、高效,模式化的课程结构方便新手教师的胜任,学者许卓娅也曾提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傻瓜流程”,即“故事一动作一音乐—其他”但是当模式化课程结构被幼儿教师当成范本或唯一时,就容易出现大问题,教师在思考活动设计时将倾向从模式化的课程结构出发,而非幼儿。经过分析,发现课例中的音乐活动倾向于模式化的设计,视频导入——引导幼儿学动作——配合音乐练习动作。但发现当活动接近尾声时,大部分幼儿配合音乐做按摩动作仍较吃力,从这个现象中反映出两个可能的问题,一是幼儿教师没有摸清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动作设计过难。二是模式化的活动设计并不完全适合幼儿,简单的动作配合音乐不能激发幼儿活动的持续兴趣,所以幼儿在活动结尾时的表现差强人意。最重要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个性化创造很难被激发,这与教师活动设计的理念和能力密切联系,教师在活动中预留给幼儿创造的机会和时间较少。

三、实现“欣赏与创造”的建议

总的来说,通过课例看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欣赏与创造”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其原因主要源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对待音乐活动的态度,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活动设计、组织能力等都是影响音乐教育质量的因素,是促进幼儿欣赏美、创造美能力的重要条件。基于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启示:

1.促进幼儿教师的音乐教育意识。

理念指导行动,行动中反思指导理念,所以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欣赏与创造”的实现,幼儿教师首先应正视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明白音乐欣赏教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幼儿获得丰富的表达与创造经验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引导者,要不断为幼儿创设适宜他们发展的环境,因此,教师在幼儿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也不例外,所以教师要意识到自身作为音乐教育活动引导和实施作用。其次要转变对音乐教育的价值认识,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开展的要务不能仅重视音乐技能的训练,艺术教育的意义也非记住几首歌词或掌握音乐节奏能实现的。《指南》中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感受与欣赏;表达与创造”。艺术领域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所以应更新自身的音乐教育观,促进幼儿教师的音乐教育意识,认识到音乐欣赏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培养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

幼儿音乐教师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才能更好的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实现艺术领域目标,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指出幼儿教师要具备的必备素养和条件,即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而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就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秦燕在其研究中提到幼儿音乐素质结构应该由三个方面因素,即幼儿音乐生理因素,幼儿音乐心理因素和幼儿音乐实践因素。许卓娅也指出学前儿童的音乐素质发展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对音乐的兴趣爱好,音乐能力、音乐语汇和音乐文化背景知识。其中音乐能力又包含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三个方面。但在相关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的研究中指出,幼儿园教师音乐水平不高,音乐师资的整体素养还有待提高等问题。这对前学者所提出的幼儿音乐素养的促进有直接影响。而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是支持其音乐教育能力外化的重要因素,结合本研究对课例的问题分析,认为应培养幼儿教师音乐素养的提高。

3.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

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发展相辅相成,包括教师实施评价的能力、音乐活动设计的能力、环境创设的能力等等。然而在开展音乐集体活动时,教师的学情分析、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水平进和需要选择适宜的音乐素材。其次教师需遵循指南中的指示,将游戏作为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游戏化”或“游戏课程化”。在本次的音乐课例分析中教师运用的音乐表达形式单一,且重复的环节较多,忽视了游戏精神。从教师环节设计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是有待提高的,音乐活动需要感受、欣赏、表达和创造,需要教师用智慧设计适宜的环节,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幼儿创造并预留创造的机会。

音乐教育活动中通过欣赏、创造的组织形式实现欣赏和创造,让幼儿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其体智德美劳和谐全面的发展,进而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幼儿园可在园所定期的研讨学习中嵌入对教师音乐理念的熏陶,同时利用好线上公开课资源,为幼儿的音乐学习和全面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课例幼儿教师幼儿园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课例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