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兰/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课程是高校教育的核心课程,能科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在强调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今天,思政课程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旨在拓展学生的思想深度和思想高度,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不断强化个人价值,更好地为国家的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教育中,思政课程都是单独存在的,教师也是从思政专业范畴出发开展教学活动,并未建立起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一再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教师积极突破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开发新的思政教育资源和教育形式,并提出将思政教育科学融入到别的专业科学中,能有效实现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能力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对德才兼备的人才需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高校《基础日语》作为培养专业日语交际人才的重要课程,涉及到更多的外国文化和外国思想,这恰好是有效强化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因此,积极整合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门语言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文化知识的导入,只有在渊博的文化知识背景下,语言的运用才能更加灵活、得体和准确,基础日语课程也不例外。基础日语课程贯穿于日语专业学科学习全过程,其涉及到的内容繁多深厚,可以衍生和拓展出很多有深度有内涵的文化知识,与汉语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恰好是日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学习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学习资源,科学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充分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师的教学思想直接决定着教学深度和教学高度。在传统的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很少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近年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中,着重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这就对所有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强化专业知识,还需要科学整合专业知识与思政教学,积极挖掘和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实践证明,只有教师明确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不断强化课程思政意识,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才能真正发挥课程思政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政教育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指示标。相较于单一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更有针对性,能准确构建起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也是课程思政的独特优势,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无声无息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特别是基础日语课程,语言的准确运用必须依托于扎实的文化功底,需要科学掌握中日文化差异,风俗习惯,文化思想等等,高校教师可以在基础日语教学过程中,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资源,分享更多有趣的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学生在日语基础学习过程中,通过了解日语文化和风俗习惯,不断能使学生的语言运用更加灵活准确,也能有效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实践证明,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扩展和补充,能有效完善专业思政课程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是将理论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有效融合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课程思政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方面出发科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方面,高校教师在强化专业知识建设的同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查阅图书获取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不仅要追溯历史,了解发展历程,明确中日文化发展之间的联系,还要掌握最新的文化发展动态,不断拓展知识范畴,深化学生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教学手段方面,高校教师需要吸取和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和突破,有效将课程思政与日语基础专业课程教学融合起来,促进学生日语语言专业能力与思想素养全面协调发展。因此,课堂思政与专业日语基础课程的整合需要教师不断深化和拓展教学资源,将语言教学向文化内容延伸,并不断深化和升华学生思想内涵,当然也需要科学的教学手段为支撑,比如组织以文化为背景的语言竞赛或者讨论活动,有效整合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在提高思想素养的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基础日语》课程作为培养学生重要语言能力的学科,除了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和使用技能外,了解日语语言和日语文化的发展过程,不仅能有效强化学生的日语语言综合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课程思政和基础日语科学整合的重要教学优势和教学目的。
基础日语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学科,需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准确运用日语语言,同时在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还需要引入对日语语言文字由来和发展的剖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日语语言。比如日语中的假名就是由古汉字演变而来的,早中国隋唐时期,日本曾多次派出使者来中国学习中国政治文化,明治维新之后,中国的仁人志士到日本求学,也正是这时汉字大量传入日本。假名是日本人借鉴中国古汉字文化生活并不断探索创造出来的,日语中的假名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平假名是汉字草书演变,字形比较圆润,片假名是汉字楷体偏旁演变,字形都是有棱有角的。平假名作为日语文字中使用率最多的文字,在平安朝初期男人们在攻读汉文学的时候,妇女中悄悄兴起,歌集、物语等的不断隆盛,迎来了平假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了解日语文字的发展由来不但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语言,也能明确中日语言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不盲目崇尚媚外,不丢根忘本,深入理解中国文字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提高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强大中国的重要使命,必须严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也是课程思政与基础日语有效整合的重要目的,实现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大学生的教学目的。
基础日语课程内容繁多,涉及语言文字、翻译、文化等等多方面内容,日语语言的准确运用必须以文化为依托,了解日本文化的由来和发展进程,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日语语言的灵活运用。日本人常常用“同种同文”来形容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日本语言文化和中国语言文化有很大的渊源,除了日本的平假名是源于中国外,传统的日本文字也是以中文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语言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兼容性,就语言文化而言,因为有很多的相似性,所以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同样能感受到语言的美好意境。
《基础日语》课程旨在有效强化学生的日语语言使用技能,在提倡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同等重要,中日之间的诗词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课程教学话题,教师深入分析诗词来源、诗词寓意以及中国文化之间的发展渊源,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升华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有效实现课程思政与基础日语课程科学整合的教学目的。
当代大学生的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同样肩负着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职责,《基础日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传播的不仅仅是语言,还有文化思想,必然会涉及到中日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所以当代大学生在接纳和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需要积极传承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这就需要以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为依托,时刻铭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实践证明,科学实施课程思政,积极整合课程思政与《基础日语》课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基础日语》课程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沃土之一,同时,也只有加强思政教育,在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才能有效深化日语专业学生学习目的,满足社会对德才兼备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