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岚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提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要求,应用技术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社会的需求域,高职教育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2019 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双高”办法),办法要求高职院校履行职业教育职能,着力培养一批能够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优化企业产品工艺的骨干教师、能工巧匠,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大国工匠。“双高”办法规定“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高职教师发展中心是培育符合“双高”要求的职教师资队伍重要保障。
教师发展中心是校本层面进行师资培育,助力、优化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和实践化发展的平台。校级教师发展中心相同之处是要解决“学术性与师范性”,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是高职院校有别于普通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理念的显著差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应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分阶段和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创造研讨、学习、竞赛及自我省思的专业实践平台,让教师实现知识、能力、技术和实操的不断提高。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层次更多元、内涵更丰富,高职教师发展中心推行的项目和活动形式应该更多样。
在双高建设期间,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为了服务学校“双高”建设,推动“双师型”教师培养进入专业化轨道,教师发展中心应该践行“助力教师职业发展”的工作宗旨,分层分类培养老师,培育“工匠精神”,持续推行大量的项目和举措,激发教师潜心教学和科研的动力,提升教师的教学和专业实践技能。
为落实“双高校”建设目标、职教本科要素及构建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可以实施“教授提升工程”,对学校具备副教授职称的老师采取“导师指导”“个人努力”及“团队协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助力其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和职称晋升,促进学校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该项目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聘请本科学校的知名教授或博导带领高职院校的副教授组成团队,对团队里副教授的各类项目申报、高质量论文撰写与刊发等方面进行为期三年的持续领航与指导。“教授提升工程”项目是基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高层次人才的顶层设计,帮助高职院校副教授克服科研短板、激活自身潜能,具有相当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实践积累是一个非线性的、动态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根据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个体实际和学校计划确立发展目标。高职教师的专业规划既要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又要兼具“职业性”,高职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应该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为青年专业教师搭建“入门、熟练、匠师”的成长阶梯,系统地规划教师的校本培训项目和成长轨迹,为教师的发展设计合理、科学的导航图。教师发展中心要强化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训练,指导他们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图,让青年教师结合学校团队发展及教师个人优势,优化规划职业生涯目标,落实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方略,行之有效的走每一步成长之路。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开展工作时,应时刻注重和彰显“助力教师职业成长”的主旨,中心工作人员应该深入教学科研一线,了解教师需求,倾听教师声音,与时俱进,更新项目内容和形式。要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收集教师意见和建议,在一线教师需求驱动下,制定教师发展的精准培养方案,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以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演练为主,辅以其他形式,如各类讲坛、工作坊、沙龙、分享会、研讨会等作为补充模式,逐级递进培养,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自身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及应承担的职责与任务,具备教育教学、专业实践、信息技术、科学研究、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能力,帮助教师顺利度过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使新进教师能缩短适应期、青年教师能快速提高教学和实践技能、中青年骨干教师能突破教学生涯发展的瓶颈、资深老教师能传授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最终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教师发展中心牵头全校各部门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提供“菜单式”服务,在“双高”建设期间可以举办教育教学理念、优秀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教材建设、课程思政等主题的培训研讨活动,开展专家咨询、教授讲坛、博士沙龙等教师发展服务项目,使教师发展中心成为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加油站”。
高职教育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双重属性,并且偏重于实践性知识,高职教育不是学术领域的高等教育,而是有两个甚至多个学习地点的跨界教育,高职教育不仅是知识产生的摇篮,更是学习能力转变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过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混编+双向流动”有效地为教师提供了实践认知平台,从而教学内容符合企业真实环境、教学过程无缝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应该调研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需求,加强同区域中行业内企业深度合作, 聘请企业的技能大师和能工巧匠成为学校的产业教授和兼职教师,发挥技能大师和能工巧匠的专业权威及实践经验,服务不同学科背景教师,使校内老师们能及时了解行业企业最新的文化与实践需求,同时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实效性强的活动形式,如建立企业流动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形式,引领教师专业化、实践化发展。
为了完善校企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可以制订校企人员兼职兼薪管理办法,建立“双岗、双薪”的校企人员双向流动制度,建立规模性高质量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选派企业访问工程师,以行企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构成稳定的兼职教师库,形成一支能胜任理论和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师优势互补的兼职教师队伍。
为了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高职院的教师发展中心在“双高”建设期间应当基于专业群建设,适应模块化课程建设和项目式教学改革需求,推动“三教”改革创新,实施团队合作的教学团队,依靠各级教学创新团队,优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以团队建设带动个人成长,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推进教学创新,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选拔校级教学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室,通过制定对校级教学名师的各项支持政策,不断培育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引领教师潜心教学、提升综合能力。
大师名匠是高职打造创新团队的灵魂,高职院的教师发展中心在“双高”建设期间应当形成完整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遴选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依托专业群和合作企业,校企共建致力于带徒传技、技术技能创新与推广的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从而孵化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实现引领各类创新团队的发展。
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双高”建设的基本要求,高职院的教师发展中心要依照“双高”建设的要求,制订“双师型”教师标准,完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深入落实专业教师5 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通过参与企业生产运营、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攻关和技术推广等举措,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国家级技术能手、技能大师,省级技术能手、技能大师、创新能手等。依托“1+X”证书制度试点等工作,鼓励专业教师获得职业技能证书。依托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协同校企人力资源共组混编团队,按同一标准实施企业化管理和考核,共同承担平台的业务,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实施。优化专任教师进入混编团队的轮训机制,通过市场化服务,倒逼专任教师的技术技能“保鲜”,保持与企业工程师的同步提升;优化团队中企业工程师参与教育教学的相关机制,保持其参与教学的深度和稳定性。“运行良好的混编师资团队,成为专兼教师融合发展的共同体,为相应专业群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双高”建设期间高职院校要注重实施拔尖人才培育,引育专业群带头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首先,引育专业群带头是指建立双带头人制度,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担任专业群兼职带头人,指导专业群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推进校企合作。按照“优先发展、重点培养、示范引领”原则,制订专业群带头人培育标准,培育一定数量的行业有影响、国内知名、国际能有效交流的高水平专业群带头人,支撑专业群高质量发展。
其次,引育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是指制订产业教授管理办法,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聘请省级产业教授、校级产业教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双师型”团队和骨干教师培育、技术创新与推广。完善博士引进、在职攻读博士管理办法;校、院、专业协同,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教育背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博士人才;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加大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双措并举,引育校内外博士教师。设立博士专项科研基金,探索建立以任务为导向的博士科技团队工作室,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拓展团队培养培训与交流路径,引导团队协同发展,为省级及以上科技团队培育奠定基石。制订产业导师、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特聘岗位制度,设置特聘岗位,设立人才薪资专项,对于学校发展急需的高水平高技能人才,采用直接考察的方式引进。
网上教师发展中心是一个集教师培训服务、教学竞赛服务、教学咨询服务、教师在线学习、教科研项目申报与评审、数字化资源服务等多业务融合的教师发展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网上教师发展中心是基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师德师风、社会服务能力、发展能力的五大核心能力为主维度,涵盖教师基本信息、教学信息、科研项目、学科竞赛、论文或著作、专利、荣誉称号、社会实践、知识拓展、培训活动等数据记录来建立教师业绩中心,形成教师画像,对照多个层面建立指标体系,分析教师的在校行为从而进行数据分析,利用权重计算去量化教师的不同行为,构造教师发展规划的影响体系,实现覆盖教师全职业周期的状态数据及个性化职业能力支持、发展、引导、评价功能,进而促进教师职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为了让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需求,实现学生与岗位“成对”,就应该教师与企业“结亲”、专业与行业“联姻”,学校要与产业“贴近”。为了深化产教融合,密切校企合作,教师发展中心在项目和计划的设计中,应该清醒认知自身的个性特征,结合自身在行业属性、施教对象、教学目标、师资结构、社会合作等方面的优势,使长期困扰职教领域产教深度融合的宏大愿景,在“双高校”建设中变成现实。
教师发展中心要坚持以校际合作为基础,以优质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致力于提升教育的服务能力和总体水平。教师发展中心要高度重视为成员校企搭建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平台,提升区域职业教育综合实力、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向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方面做出有益尝试,确保职业教育高水平办学持续健康发展。
高职教师的职业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发展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高职院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应该找到学校发展、教师需求和企业诉求的结合点,践行“助力教师职业发展”的宗旨,提供咨询培训、服务人才需求、解决教学难题、营造良好氛围,联合二级教学部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内源性、持续性校本发展机制,与教师一起在交流、思考、终生学习中总结经验、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