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合肥城市学院思政部,安徽合肥 238076)
铁人精神,是一种为国家忘我奋斗的工作精神,如何传承铁人精神?其实高质量研修,是一种好的传承方式,会让参加人收获满满。如何让研修不流于形式,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021 年7 月12 日至18 日,笔者参加了由教育部组织、大庆师范学院承办的“致敬礼赞百年路,红色研修大庆行”研修班,感觉效果良好,本文论述这次研修蕴含的有效教学方式对于传承铁人精神的价值。
这次培训安排了3 场专题报告,分别是《讲述铁人故事,分享铁人精神》《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人才培养》和《劳模精神与三代铁人的职业精神》,这几场报告叙事生动,理论阐释通俗易懂,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和思考。
7 月13 日,陈立勇老师主持访谈报告《讲述铁人故事,分享铁人精神》,主讲人是王进喜徒弟孙宝范,他已经80 多岁,依然神采奕奕,说起师父饱含深情。
大庆师范学院陈立勇老师和孙宝范先生穿越历史风云的对话,再现了王进喜47 年的光辉岁月,从孙宝范老人的生动叙述中,笔者真切了解到王进喜的人生故事。他对新中国饱含深情,一心一意为国家的石油事业鞠躬尽瘁,在防止井喷事故发生的危急时刻,奋不顾身跳进泥浆,以血肉之躯搅拌泥浆,避免了灾难事故的发生,他在工作中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一心想着怎样为国家多打井、多出油。孙宝范先生追溯铁人精神的由来,叙说王进喜母亲的故事,王进喜母亲曾对儿子说过,为国家做事是应尽的责任,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拿,王进喜生病期间,母亲来看他,同事们买来蛋糕,准备给他母亲吃,那位老妈妈说,那是公家的东西,我不吃,后来同事们说是王进喜的兄弟买来的,老人才吃。学员们听到那里,无不眼眶湿润,这场访谈报告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思想震撼。
请身边人来讲铁人的故事,具有真实可感的特征,在他们朴素的对话访谈中,王进喜的光辉形象在笔者心中扎下了根。
7 月14 日,笔者聆听的第二场报告,是井冈山大学张泰城教授所做的关于红色文化资源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内容。红色文化资源和铁人精神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共同之处,二者相得益彰,让参训人员受益匪浅。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生过许多红军故事,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如何让那些革命历史光照未来?如何让那些红色资源发出宝贵的光彩,来照亮当代大学生的心灵,给当代青年注入精神营养?张教授给了我们令人信服的答案。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井冈山大学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在培养学生精神素养方面的做法。他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蕴含着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典型内容,同时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斗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红色文化资源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修养等丰富的教育内容,在培养学生形成优良道德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举例如何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方法,给我们提供了实践教学范例,如实践课程让学生重走井冈山红军时期的挑粮小道,张教授说学生很喜欢那样的课程,他们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能深切体会到红军时期创建革命根据地时的艰辛,体会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从而激发自己的坚强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那堂课的成功秘诀,不在于教师讲授了什么,而在于学生思考了什么、感悟了什么。正如学生在走过这条小道后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课程让人身临其境,收获很大。学生们在重走红军挑粮小道的过程中,能体悟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时期的艰苦生活,能深入领会艰苦奋斗精神,效果良好。当然,吃苦耐劳也是铁人精神的一个基本的特征。
7 月16 日,笔者聆听马吉芬教授所作的专题报告,她的报告是关于劳模精神与三代铁人职业精神的内在联系阐释。马教授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时间维度和劳模精神的育人模式4 个方面介绍劳模精神与三代铁人精神的内在联系。
整场报告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尤其对劳模精神进行理论溯源,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通过诚实劳动实现人生梦想到劳模精神的制度基础,进行深入浅出的理论探究。三代铁人的传承,是无数国家建设者的典型,跨越了新中国建设的各个时期,铁人精神的有效传承,也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马院长对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不能产生劳模精神的阐释,引起我们深刻思考,我国目前有许多人在民营企业上班,资本的剥削性和逐利性不会主动考虑人的全面发展,这与员工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产生了矛盾,有些民营企业的员工幸福感指数偏低,因为那些民营资本家以逐利为目标,喜欢让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人们常说一个萝卜一个坑,人与岗位的匹配度合适,既提高劳动效率,又不至于让人过劳死,想想如果一个萝卜几个坑,那个萝卜被迫跳来跳去,它还能扎下根健康成长吗?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只是把劳动者看成廉价劳动力,劳动者的地位很低,人格尊严不受保护,劳动者和劳动产生了异化,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不能产生劳模精神。劳模精神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出现,因为人民享有主人翁地位,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和幸福放在首位,劳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人民为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而工作,这样就能有幸福的感觉,愿意拼尽全身力气,为国为民服务。铁人精神体现在立足于本职岗位,他们没有条件尽可能创造条件,也要为国家多打井、多出油的劳模精神。这场专题报告理论分析透彻,让我们有耳目一新之感,增强了我们对劳模精神和铁人精神的敬佩,也坚定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
马教授的报告还引发了笔者理论探究兴趣,她探索出在思政课堂,如何以铁人精神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铁人精神如何实现“四育融合模式”的一些观点,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理论给养。
这3 场专题报告,从铁人精神的由来、铁人精神和革命精神的一脉相连到铁人精神和劳模精神产生的制度基础,叙事析理,逻辑严密,引发了笔者的深思,培养了我们继续探索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浓厚兴趣。
7 月15 日上午,思政音乐课《踏着铁人脚步走,再铸时代铁脊梁》由石油歌唱家王永桦教授演唱,从历史维度,采用歌唱方式,演绎了石油战线职工爱国奉献的壮志豪情。我们很荣幸地听到王教授演唱的关于勘探队员、克拉玛依油田、为国献石油、铁人精神等方面的歌曲。
王永桦教授早年毕业于大庆师范学院英语系,专业是英语,但他骨子里爱唱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说身边的同事有不少来自于石油家庭,他本身也在大庆长大,大庆是石油之城,耳濡目染,他对石油工人的创业精神充满敬佩,他把为石油工人唱歌,歌唱石油事业当作人生大事。他不断地学习音乐和演唱方法,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嗓音,后来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石油歌唱家,他用歌声述说铁人精神,身体力行,传承铁人精神。在培训课上,王教授教饱含深情,教我们演唱《踏着铁人的脚步走》,豪迈的歌声响彻课堂。他还教我们学习发声方法,学员们认真学唱,非常开心,每个人都学会了那首歌。
王教授的歌声铿锵有力,精神饱满,激情澎湃,他虽然已经60 岁,可看起来像40 岁,喜欢歌唱让他保持了年轻活力,他在整个课堂上都保持着温暖的微笑,他那发自心底对生活的热爱,对石油工人的热爱,使课堂充满了为国家奉献的青春激情,也充满着奋斗者的坚强意志,极富感染力。
用音乐感知铁人精神,把音乐和思政课有机结合起来,笔者从王教授的歌声中,可以生动感知到石油工人艰苦创业为国奉献的崇高品质。
这次研修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分别是:参观大庆油田发现井——松基三井;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铁人一口井—萨55 井;参观大庆师范学院石油陶瓷陈列室;参观铁人钻井队——钢铁1205 钻井队;考察东北烈士纪念馆和北大荒博物馆;到侵华日军731 部队罪证陈列馆感知历史。
7 月15 日下午,笔者近距离感受铁人精神的实践活动,是去钢铁1205 钻井队现场,钻井队在野外,四周是广阔的田地,种着玉米高梁,还有一片清澈的湖水。现任1205 钢铁钻井队党支部书记段永坚为学员们讲解钢铁钻井队的故事,他身姿挺拔,脸型坚毅,像一名钢铁战士。他始终面带微笑,目光明亮,看起来很温和,说起话来却干脆有力,他为我们讲述铁人钻井队海外工作故事,因为他曾经在伊拉克工作了8 年,说咱们的石油工人,背靠强大祖国,心里有底,啥也不害怕。他说在钻井队在国外经历了许多困难,但大庆石油工人用钢铁般的意志、优质服务和技术,为祖国赢得了声誉,他们践行爱国奉献、艰苦创业理念,一直努力为祖国加油。晚上,笔者和石油工人共进晚餐,听他们叙说大庆油田的故事,情不自禁地为1205钻井队鼓掌。其中有个女老师说:“咱们的石油工人太帅了,如果那个支部书记没结婚的话,我都想要嫁给他了!”另一个老师哈哈大笑,说“可惜呀!人家有老婆孩子了。”可见,这次与石油工人的面对面交流,对参训人员触动很大。
笔者考察东北烈士纪念馆、北大荒纪念馆,强烈感觉到民族精神的伟大。东北抗联烈士不惜流血牺牲,北大荒建设者披荆斩棘,他们保家卫国,建设边疆,把蛮荒土地变成祖国大粮仓,在东北那块土地上,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和铁人精神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谱系。当笔者实地观看侵华日军731 部队罪证陈列馆,日本法西斯拿中国人做实验,把细菌病毒注入活人身体中,看到那一幅幅惨烈的画面,激起了笔者回顾历史的伤痛感,历史告诉我们:要珍视和平,砥砺前行。
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教学让参训学员实地感受铁人工作过的地方,实地考察铁人的足迹,让笔者对铁人精神领悟更深刻。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相互映照,构成了黑龙江省的龙江精神,汇入中国精神的谱系中,这系列精神可以让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民族之林。
短短一周,研修基地的老师带我们进行了一场涤荡灵魂的精神之旅,这次研修通过有效传承方式,让笔者深切体味到铁人精神的深刻内涵,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内涵的铁人精神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增强了大家干事创业的责任心和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在以后的工作中,笔者将在思政课堂,说好以“三代铁人”为代表的东北故事,传承好铁人精神,铸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