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玉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3)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肩负着传播知识、教化思想和培育新人的重任,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学识。2014年,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座谈会上提出,“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要尊重、爱护、宽容学生,坚守教育初心。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铭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所发表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讲话,逐步形成师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加强和改进我国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广义的“师德”是指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理想信念、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狭义的“师德”主要指教师在特定职场扮演特定角色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是协调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称。
(1)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具有的抱负和追求,是培养和造就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关键。要潜心钻研,努力培养扎实的学识,任劳任怨,默默耕耘三尺讲台。
(2)职业责任。教师要始终保持对教书育人事业的热忱,认真履职尽责,自觉将教师的职业责任转化为道德义务,对党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3)职业纪律。教师的职业纪律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规章制度,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是保证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为人师表的基本准则。
(4)职业良知。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深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要不断增强敬业担当的责任感,坚守良知,言传身教,以和风细雨的滋润帮助祖国花朵茁壮成长。
(5)职业公平。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教师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位学生,给予学生无差别的关爱,充分尊重和保障每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一视同仁,为国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通过教育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高校教师肩负着传播知识、教化思想的重任,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自觉性。
高校青年教师是国家高等教育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师资队伍。但是,也存在着政治信念松懈、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等缺陷,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有利于培养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有特色的青年教师队伍。
优良教风是优良校风形成的前提,教风作为师德的外在表现,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以勤勉担当务实的精神积极融入教学科研工作,为营造优良的教风和校风奠定坚实的根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要充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施教。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是新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对师德建设的明确要求,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要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为根本遵循。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四个相统一”为根本要求规范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日常行为。
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教育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导向。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增强教师为人师表的自觉性,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顺利成长成才。
现在高校的青年教师入职前基本没有经过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教师职业认识不够深刻。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步入工作岗位后,面对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只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逐步忘记教书育人的初心,缺乏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自律意识。
教师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组织的基础,现实中影响高校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问题普遍存在。部分高校教师重教学科研,轻政治理论学习;部分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形式单一,工作方式落后,严重阻碍高校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当前部分高校师德建设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难以形成教师师德建设的可靠支撑。招聘制度方面,重学历学位,轻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方面,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制度体系,师德建设流于形式;考评奖惩方面,重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等硬性指标,轻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等软性指标。
信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意识形态交锋更加激烈。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容易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导致社会主义信念动摇,对师德师风建设缺乏应有认识。此外,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致使师德建设活动流于形式。
(1)积极培养师德自律意识。高校教师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自警、自省和自律意识,努力提升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教育技能。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要慎独克己,真心诚意地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增进与学生的真挚感情。
(2)努力实现师德规范内化。高校教师要端正学习态度,创新学习方式,巩固学习成果,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入脑入心,要深刻认识到只有掌握丰富的师德理论规范,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3)牢固树立师德荣辱观。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利益的驱动容易诱发校园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等师德失范现象,高校教师应当始终保持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以学术造诣循序渐进地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1)培育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师党支部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当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充分彰显新时代高校党员教师的高尚师德。
(2)教育教师爱岗敬业,以师德铸师魂。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师德建设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师德”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到党性教育常态化,指引党员教师增强爱岗敬业意识,以师德铸师魂,对党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
(1)组织领导机制。首先,要成立专门的师德建设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方案,抽调德高望重的优秀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师德培训。其次,要充分发挥教职工大会的作用,对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对师德存在问题的教师予以惩处。高校还要加大资金和时间的投入,师德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常抓不懈,也需要足够的资金定期开展建设研究工作。
(2)监督反馈机制。师德建设成效的取得,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觉加强师德提升,还取决于外部的监督反馈机制。高校要组建专门的监督工作组,重点检查教师是否存在违反师德规定的行为,对确有问题的教师及时纠治。此外,还要更加注重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设立师德信箱进行信息线索的收集和反馈,依纪依法充分保障群众监督权利的行使。
(3)激励保障机制。高校应当完善师德建设激励保障机制,切实提升教师加强师德培养的积极性。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待遇不高,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购房、成家等方面具有现实的困难,高校应当适当加强对师德表现优秀的青年教师进行物质奖励,还要设置专门的荣誉奖项,公开表彰,广泛宣传。
(4)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机制是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举措,高校应当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四个相统一”要求,明确师德考核评价内容,完善师德量化考核标准,适当降低教学科研指标比例,提高师德建设指标比例,更加突出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加强师德建设的环境要素,也是重要手段。高校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组织“最美教师”评选活动,注重加强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充分调动全校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指引教师自觉规范言行举止,推进高校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马克思曾说:“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高校师德建设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师心高尚和师行规范的和谐统一。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只有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才能充分践行以德施教、以德育人的理念,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