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香芸 夏梦婷 孙佳佳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
人口老龄化主要是指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或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这样的社会就称为“老龄社会”。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发展,老年护理的需求日益上升。但现如今很多护生更倾向于往三级医院这样的单位发展,对于养老护理机构并没有过多关注。导致老年照护行业需求和护生职业选择无法相辅相成。面临当下的严峻形势,解决老年人的养老护理问题迫在眉睫,对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老年护理的队伍急需扩充。
国家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对老年护理行业予以重点关注,加大力度发展这一产业,实现老年照护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老年护理人员团队积累更多的人才,提高老年护理服务水平。护生是护理人员的后备力量,其日后的择业选择将会对老年护理服务队伍产生很大的影响。志愿服务正是构建在学生与社会,青年与时代之间的桥梁,是青年学生认识时代,理解时代使命的重要途径。目前关于老年照护择业动机的研究多为横断面调查,以研究相关影响因素为主,缺乏对老年照护择业动机的干预研究。因此,我们希望以老年志愿服务为干预措施,探索老年志愿服务对护生老年照护择业动机的影响。以期通过老年志愿服务提高护生老年照护择业意愿,完善老年照护服务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机制,推进老年照护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志愿者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活动平台和德育教育的载体近年来在各大院校尤其是医学院校迅速开展。养老志愿服务活动一般会以15-20个人为一个单位,去往不同的养老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起初是以与老人聊天,表演节目为主,希望能够缓解部分老人因缺乏子女陪伴而产生的孤独感。后期会进展到日常生活护理的指导以及生命体征的测量。
目前在高校开展的志愿服务中,积极响应号召的高校学生群体中尤以高校新生为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素质化的提升,社会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和精细化。但是大多学生都没有真刀真枪的实践过,缺少临床经验导致能力有限,出现了供大于求的负面形势,所以我们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及参与学生的实践收获。为老年人服务时,护生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其医学专业特点和优势,且志愿者是一个非营利的组织,更适合目前我国老年人服务的需求。
1.2.1 国外
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已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照护成本随之快速上升,在个人无法负担的情况下,转由社会救助来提供,造成地方及国家庞大的财务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于1994年通过《护理保险法》。近年来,德国为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护理范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的护理,还扩大到医疗护理和精神护理。《护理保险法》的制定并实施,一方面应对了人口老龄化,另一方面,增加了护士的收入并且为护士增加了2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除德国以外,美国的护理之家、退休社区,英国的机构照顾、住宅服务,日本“家庭护理员”制度的实施等等,都相对较好地应对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同时增加了护生老年照护择业的动机。
1.2.2 国内
在我国,老年人面临着医疗、护理、临终关怀以及生活照料等问题,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急剧增加,我国对老年护理行业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然而,我国老年护理行业发展相对滞后,老年照护行业处于起始阶段。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但与之相矛盾的却是护理毕业生面临的职业选择困难现象。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志愿活动与护生自身专业特点的结合略不足;具有极高的成员流动性;学校和社会未有力支持志愿活动。而养老志愿服务作为可能影响护生择业动机的干预措施之一,学校及社会应当正确引导护生开展养老志愿服务,以期有效做到择业调整,扩展将来的老年护理队伍。针对志愿服务活动,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志愿者活动中,大部分护生经历了“满怀憧憬-失望-无奈接受-逐渐认识其价值、意义-倾情投入”的过程。而绝大部分护生在经历过对志愿服务活动繁琐复杂的抱怨后,会逐步体会到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相反有些护生参与志愿活动是为了消磨时间、加学分、找工作,部分护生经过多次鼓励后才愿意参与。因此,护生应具备同理心和对老人的关爱,而不是把养老志愿服务当作一项死板的任务。
第二,护生应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我们当前需要的是能够切实为老年护理行业做出贡献的专业人才,而不是单纯为了扩充老年护理队伍而无底线地凑人数。因此护生应该学校期间学好理论练好操作,打好专业基础,这样无论是在当下的养老志愿服务还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并且掌握专业技能,不光是对自身的要求,更是对老人的负责。
第三,完善志愿者管理体系。高校可以制定志愿者招募制度。对于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志愿服务等环节,严格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招募标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初试,再经过面试,提升志愿者的整体形象。多方式并分层次培训,根据志愿者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岗位分配与相应的培训。使志愿服务教育内容贯穿于高校全部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课程中;在志愿过程中挑选出协调能力适应能力强的志愿者来承担管理工作,对于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和帮助;完善志愿者信息管理,建立志愿者档案,形成志愿者人力资源信息库,以便延续志愿者服务。
养老志愿服务与护生老年照护择业动机息息相关,规范好志愿服务活动体系,则为其对老年照护行业择业动机的影响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提高了护生选择老年照护行业的可能性。
护生从事老年志愿者服务和老年护理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护生对护理专业和老年人的态度。护生热爱护理专业,其从事老年志愿者服务和老年护理的意愿强,可能是因为护理工作的性质和志愿者服务“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相吻合,对护理专业认同度高的护生对今后职业选择的信念更明确,更渴望发挥个人价值、实现职业成就。因此,护理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养老志愿服务活动融入到平时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或者职业规划调整教育等内容当中,使护生带着更积极向上和主动的态度对待老年志愿服务而不是被迫或者带有某种目的去参与志愿者服务。将老年志愿服务精神与护理专业教育相结合,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以及老年照护行业的价值认同。在规范合理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增进护生和老人之间的情感,为更多护生选择老年照护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大多数护士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希望与老人相处,加入老年志愿服务。因此持愿意态度的护士,可以获得更多如何与老人相处的知识,并且可以增进护士对老年人的积极态度,获得更高的职业成就感,愿意从事并加入老年护理工作提供积极性。因此护理教育者应提供良好的老年护理课程与实践,增加护士照顾老年人的经验与能力,提高其从事老年护理的主动性。
由于疫情原因,养老志愿服务可能需要延迟开展或者难以取得养老院的合作。当下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年照护行业择业动机相对较低。面对这个问题,其实不光光是要通过养老志愿服务的干预,我们还应该从护生的内在因素和环境所带来的外界因素出发,对症下药,提高老年照护行业的择业选择。例如在养老志愿服务无法开展的情况下,我们应加强对老年医疗的教育让护生深入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加强护生对这一方面的兴趣,并且高校也应该加强护生择业观教育,提高择业性价比,而不是将择业眼光局限于一处等。我们应学习古人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的典故,如《子路借米》《黄香温席》等。并将其铭记于心,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理解老人,学会倾听,要找到难以沟通的原因。护生作为将来的医务人员要善于观察老人的心理变化,鼓励老人抒发内心的感受,应多使用积极的暗示语言,调节老人情绪,给予老人最大限度上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有针对性的沟通。
其次,要对老人有恰当的称呼和亲和的态度。对待老人不应直呼姓名,而恰当的称呼会让参加志愿服务的护生和老人之间建立信任感。前往进行志愿活动的护生更加需要具备亲和的态度,面带微笑,语气柔和,会让老人感受到被尊敬,也更有利于双方之间的沟通交流。
第三,要耐心解释,倾听老人的主观想法,尽可能不打断老人的话题,使老人进行愉快的聊天。对于情绪焦虑的老人,我们可以先以倾听为主,让老人去诉说心中的各种担忧与忧伤,通过听来判断出老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再一一针对性解答,以消除老人焦虑情绪。对于一些心理素质比较好、比较乐观的老人,沟通的重点在于说给对方听。
首先促进“安宁疗法”在中国的实行,一百多个国家中,中国“安宁疗法”的排名位于71位,而“安宁疗法”却是做好临终护理的一项非常有效的疗法。
其次提高现有养老院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壮大老年护理行业的队伍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研究发展,还应该脚踏实地做好我们当下能够做好的,也就是对现有的老年照护服务行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
最后,加强老年护理课程的学习,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对于老年护理这门学科还是处于一个实验性的阶段,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改进,将老年护理深入高职护生的心中。
人口老龄化是大趋势,应对人口老龄化,我们不仅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还要从根本上促进护生对老年照护行业的择业动机。我们不能轻易放过任何可以提高护生老年照护择业动机的机遇,而养老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可能影响老年照护行业择业选择的因素之一,更应该加强研究,切实推广。做到城市医院、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养老院的相对平衡。也是为了让广大老年人有一个温暖的居住环境和舒适的服务条件以及专业的健康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