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颖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高道法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不应盲目讲道德法律知识,而应深入情感教育,以情感为关键,开展课堂活动,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道德概念。
关键词:初中道法教学;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前言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的快速发展和情感发展的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但情绪还是处于比较波动的状态,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初中道德法律教师作为学生前进道路的引导者,应将情感带入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自身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度过迷茫的青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发展。
1.情感教育的特征
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创造学习情境,让学习者体验其中的关系,满足学习者的情感需求,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让学习者获得更多有深度的学习内容和对情感认知、意志行为的发展。可见,情感教育符合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注重调动学习者积极的情感态度,是促进学习者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情感教育的特征包括情趣性,所以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感受,选择学习者愿意接受的教学方式,让学习者享受学习的过程,进而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兴趣的影响下,学生的情绪会得到彻底的释放,学习效果会得到提升。二是情境性。人类情感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情境。因此,教师应创造特定的学习情境,将情感教育渗透到道法教学过程中,唤醒学生的情感反应,通过情景学习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三是具有感染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情绪往往会相互感染,教师或学生的情绪可以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导致类似的主观体验,教师可以在初中道法课中注重培养积极情绪,让积极情绪相互影响。第四是人文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我国的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情感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體现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技能、感性、创造力等方面。五是创造性,对于道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情感问题,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因材施教,这是创造性的主要体现,另一方面它意味着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2.1情感教学目标被忽略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使许多教师在情感教育渗透过程中,对学习目标有一些偏差,把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对学生道德法治的认识作为学习目标,忽视了情感渗透的实质。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只能接受表面上的道德与法制教育,无法认同其思想内容,也不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2.2忽视了学生真实的情感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道法教学必须渗透情感教育。但是,由于教师对情感教学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使情感教育更加形式化。现实教学中,教师单方面地灌输情感教育,不关注学生的主观思想,这种模式下进行的情感教育,根本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迫使学生产生反抗心理。有些教师不是特别注重情感教学,会在教学过程中故意挑些无关的东西来取悦学生,虽然能创造轻松的气氛,有效地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述两种情况都不可取,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情感教育,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互动,自然地调动学生的情绪,这符合初中道法教学渗透情感教学的基本原则。
2.3情感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的使用对情感教育的渗透效果也有明显的影响。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初中道法教师采用的课堂情感教育方式比较单一,长期运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学习的情绪。
3.新时期初中道法课中应用情感教学的策略
3.1理论结合实际,突显情感引导作用
在初中道法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教师需要把教授的相关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可以讲解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进而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任务。对于具体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增加学生的学习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例如,在教授青少年情绪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理论结合现实生活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无法控制情绪的不良后果的例子,并要求学生记住这些不良后果,如在情绪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可以想想这些不良后果,从而平缓情绪。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对学生进行情绪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情绪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学习情绪控制技巧,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思想觉悟。
3.2创设教学情境,强化情感体验
初中政治教师要想有效地将情感教育融入自己的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动态的学习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沉浸式环境中唤起情感共鸣,进而放大他们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情境的创设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才能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家的意义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进而唤醒他们对家庭的爱和对父母的孝敬。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体操母亲”丘索维金娜的故事,当丘索维金娜病情恶化准备退出体育行业时,儿子患上了白血病,当时她毅然决定再次参加体育比赛,获得更多的奖金为儿子支付医药费,这种母爱精神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忆起他们和父母之间发生的最难忘的事情,来强化这种情感体验。
3.3强化实践教学,升华学生情感
情感教育与实践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初中教师在道法教学中要坚持渗透情感教育的要求。设计相关实践学习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和时间参与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动手学习活动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情感的升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授社区服务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志愿者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适当的社区志愿者活动中。在从事志愿服务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和当前的环境情况,以及与志愿服务有关的信息,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环保意识等全方位情感化,让学生重新认识社区服务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实践课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会议的形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志愿活动时的想法,教师需要奖励在实践过程中表现良好的学生,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的影响。
3.4深入理解教材,创新教学手段
情感教育要想渗透到初中道法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深入了解教材的含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教学。
4.结语
总的来说,情感教育在初中道法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除了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外,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初中道法教育中,教师应合理实施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认识到道德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代云.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2021(21):85.
[2]胡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法的策略思考[J].情感读本,2021(6):21.
[3]邹胜荣.加大情感引导,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J].中外交流,2021,28(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