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摘要:智力落后者是社会公认的弱势群体,因为先天的能力缺陷,成年后参与社会劳动时困难重重。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中等职业教育是他们与主流社会接轨的一个连接点,是他们步入社会生活的一座桥。因此,中职特殊教育教师有义务带领他们走好这段路。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学科课程与学生未来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本文探索了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请假条撰写”一节,如何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增加学生阅历、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智力落后;请假条;社会生活
一、背景和目标
智力落后学生升入中职校后,进入了人生新的发展阶段,毕业后能自理、能自立是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我所要执教的对象正是存在轻、中度智力落后的青年学生。教授《应用文写作》这门课时,我遇到了不少困难,对于懒于动脑、疏于动笔的他们来说,对应用类文章兴趣淡漠,他们写事务文书十分困难。
应用文最大特征就是实用性:“有事而发,无事不发”。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的教学重点是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章节。“请假条”是学生最常用到的事务文书,我的课程就从他们最熟悉的“撰写请假条”一节讲起。我给课程设置了两大目标:一是通过“撰写请假条”的学习,让学生对应用性文章的重要性有所认识,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听得懂、讲得出、写得通、用得顺。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揉进实用内容,为他们日后生活做准备、攒经验。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其实这两点目标其实是统一的。
二、案例描述及问题解决
请假条是用于事件说明的简单书信。学生旧有观念里请假条是写给老师看的,是一次性的。学生虽然学过规范格式,但实际书写时特别随意。学生会因小事请假,发个短信就算完事,更鲜有学生会主动销假……这些问题反映出学生对于请假行为不重视。由学生变成员工后,请假不再是随意的事,请假理由合理、请假行为符合规范是用人单位要求,也是个人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体现。
结合专学生所学专业——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任务:学生分组查找酒店饭店的人事管理制度,并重点关注员工考勤制度。学生对学习兴致很高,都超额完成查询任务。通过查询和分析有很多发现: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人事制度;规模大的单位规章制度更加详细;不同企业的人事考勤规定的细则各不相同,但是都要基于国家《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薪酬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
师生共同梳理、研究后发现每家单位对于员工请假规定虽各有不同,但也有共性的要求:首先要分清自己的请假类型(事假、病假、工伤假、婚假或者其他),本人要知晓不同请假类型的法定可休假期天数;之后要告知人事部门自己请假事由,得到确认后再按照规定申请并填写请假条;最后销假时按规定出具证明(如病历本等)。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归纳出了完整的请假流程,两人一组互相讲解请假的流程,以便加深记忆。
之后我展示了几份职员请假条,并请同学分析请假条的格式特点和语言规范。学生在归纳和整理过程中,对请假条的书写标准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完成一份请假条”的写作环节中,我先请大家思考哪些事情是正当的请假理由,而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在工作期间请假的,同学们积极思考,提出了诸如过生日、见偶像、看展览……这些他们曾经认为很重要的事件,在工作中是不适合请假去办理的。大家总结出这样的结论:请假行为要合情、合理、合规。在书面撰写环节,学生写得十分认真,都很规范地完成了请假条的写作,错字病句也少了很多。我想,这是对“意在笔先”的另一种诠释。
在课堂小结的环节,我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想。学生们提出:实习或就业时先要了解所在公司的规章制度。请假一旦涉及扣除工资时,自己要学会计算请假天数与扣款数目的关系。如果感觉制度不合理可以查《劳动法》等法律,合适自己的权益是否受到了侵犯……,智力落后的学生能提出这么很多的想法,肯定是经过深入思考的,这是我教学目标之外的收获。
三、案例反思
在“撰写请假条”章节的教学中,我尽量结合他们未来的生活、工作情境中会遇到的问题呈现教学内容,在问题情境中引导他们利用所学解决问题。创设贴合实际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得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在仿社会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自然会觉得生动。
遗憾之处在于,学生其实在查找规章制度时有很多“重大发现”、个性化思考,甚至质疑,比如考勤制度要求提前打卡合理与否、员工每周单休或日工作时间超过了八小时而没有写怎么核算加班工资……学生今天提出的疑问,可能就是明天要面对的问题,但是鉴于课程主题,很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都被我草草略过。未来几个章节的讲授中,我会尽量再把這些疑问融入教学之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增进其对实际问题的思索、帮其构建社会交往的技巧,助他们从容面对未来。
参考文献:
[1]杜晓新,宋永宁.特殊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01):36-40.
[3]谭倩.浅论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训练[J].西藏教育,2013(05):18-19.
[4]张海霞.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