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消化内科,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该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质量[1]。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等,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尤其是患者出院后,生活饮食不注意,难以坚持医嘱,进而导致病情反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延续性护理能充分满足患者出院后的疾病调理需求,督促患者完成自我护理工作,从而促使患者的病情快速恢复,应用价值高。有相关学者指出[3],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患者的体质息息相关。在延续护理中,需指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体质,掌握正确的体质调理方法,以此增强患者体质,改善疾病。现阶段,有关体质识别干预的相关报道较少,为进一步探究其应用效果,本文在我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延续性护理中应用体质识别干预,并获得理想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在我院治疗的10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与《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伴随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弦细或者脉弦涩,纳少泛恶,神疲乏力,便下黏液,舌淡胖等,经实验室指标、临床触诊等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者;(2)近1个月内未进行手术治疗者;(3)认知功能正常,能独立完成量表填写者。排除标准:(1)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者;(2)内分泌严重失调者;(3)合并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者;(4)伴有先天性疾病者。本次研究开展前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常规组中男25例,女26例;年龄20~65(46.10±3.84)岁;病程0.5~6(3.02±0.66)年。研究组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20~66(45.75±3.14)岁;病程0.4~7(3.16±0.72)年。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法为:患者出院后,每隔1周电话回访1次,每隔2周复诊1次,通过电话询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饮食生活情况等,为患者解答疑惑,调整作息时间;通过复诊测量患者的血压、体重,指导患者清淡饮食,忌油腻、辛辣食品,督促患者适当运动等。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体质识别干预,方法为:护理人员熟读《亚健康中医体质辨识与调理》[5]内容,根据每位患者的体质评分制定针对性的饮食、生活方案。例如阳虚质的患者可多进食羊肉、花椒、韭菜、鳝鱼、胡椒、姜蒜等食物,少吃西瓜、黄瓜、梨等寒凉食物;平时多进行日光浴,做好全面的保暖措施,每天敲打背部、足部,中药水泡脚,用热水袋敷丹田部位;在运动中应注意避风寒,选择较为温和的有氧运动进行锻炼,包括八段锦、太极拳、慢走、倒走等,不宜大汗;使用艾灸刺激足三里、涌泉、三阴交、血海等穴位。气郁质的患者则多进食苦瓜、大麦茶、白萝卜、蘑菇等食物,以调理脾胃、理气解郁,少食用寒凉之物;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可选择慢跑、游泳、登山、武术等运动;多倾听愉悦的音乐,以喜胜忧,常看欢乐的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主动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增加生活情趣,寻找更多的快乐感;每天适当按摩天枢、神阙等穴位,也可进行艾灸调理。阴虚质的患者可多进食甘凉滋补的食物,如百合、燕窝、芝麻、鸭肉、蜂蜜等,少食用羊肉、龙眼、大枣、浓茶等食物;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注意避暑,适当做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绘画、练书法、听轻柔的音乐等,尽量不与他人争吵,也可以选择八段锦、太极拳进行锻炼,拒绝高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每天轻揉太溪、三阴交等穴位,睡前进行泡脚,并针对上述穴位进行艾灸。告知患者详细的调理方案后,每周电话回访2次,督促患者全面落实方案中的内容,并嘱咐家属进行监督,辅助患者做好饮食、生活调理。
1.3 观察指标 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体质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IBS病情严重程度调查表(IBS-SSS)评分以及肠屏障功能指标[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并对比两组腹泻、腹痛、腹胀消失时间。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评定体质评分:量表共有8种偏颇体质,包括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等,每种体质对应多个不同的问题,每个问题采用5级评分,原始得分转化为最高分100分,转化分≥40分为偏颇体质。WHOQOL-BREF评分:该量表共有5项领域,包括社会、躯体、心理、环境、综合,共包含26道题目,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IBS-SSS评分:该评分共有5项评分内容,包括腹痛发作天数、大便情况、腹痛程度等,以1~5级评定,分值范围100~500分,总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的肠道症状越严重。
2.1 两组各项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体质评分、WHOQOL-BREF评分、IBS-SS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体质评分、IBS-SSS评分低于常规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肠屏障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肠屏障功能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血清D-乳酸、DAO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肠屏障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的腹泻、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将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家庭中的干预措施,可全面保证患者离院后在疾病恢复期亦能获得连续性的医疗保障服务,促使患者病情快速恢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复发率较高,临床需要加强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以改善患者预后[6]。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体质评分、IBS-SSS评分低于常规组,而WHOQOL-BREF评分与血清D-乳酸、DAO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腹泻、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这说明在延续性护理中应用体质识别干预,能帮助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快速缓解症状,提高肠道屏障功能,改善体质和生活质量。中医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泄泻”等范畴,与患者饮食不节、脏腑虚弱、情志不畅、外感六邪、体质等有一定的关系,疾病本虚标实,若患者体质偏颇,则更容易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7-8]。因此,需要在延续性护理中加入体质识别干预,通过此干预,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体质。护理人员也能针对患者的体质制定针对性的调理方案,从饮食、运动、情志、养生等各方面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水平,慢慢纠正患者的偏颇体质,最终养成科学饮食、生活的好习惯,这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9]。赵蔚波等[10]学者也指出,通过中医体质辨证学调理患者的机体,纠正患者偏颇体质,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防治有积极意义,通过一定的运动、饮食、生活起居调整,能有效降低该病的复发概率,这一结论与本文结果相符合。患者了解自身体质后,也能有意识地进行科学养生,注意饮食,改掉不良生活习惯,而护理人员通过延续性护理不断督促患者的自我调理,并联合家属完成监督工作,最终可以保证护理方案全面落实,保证护理的实效性[11-12]。
综上所述,在延续性护理中应用体质识别干预,能有效纠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偏颇体质,为患者建立科学生活方式,改掉不良饮食习惯,促使病情快速恢复,进一步增强其肠道屏障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