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前颅底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1-11-11 06:14冯永辉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省友谊县15581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1期
关键词:切除率模态内镜

冯永辉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省友谊县 155811

前颅底肿瘤源于额骨骨软骨瘤与成骨肉瘤、前颅窝低脑膜瘤等,其临床症状常表现为鼻出血、头疼、鼻塞等,颅内手术较为复杂,术后较易复发[1]。传统额下入路手术具有一定局限性,对颅内组织伤害较大,会对患者容貌造成一定损伤,且还易引起鼻泪管、鼻前庭狭窄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恢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中可为术者提供准确影像学资料,供术者参考,可使术者在术前精准判断出骨窗大小,避免过度暴露及损伤脑组织[2-3]。基于此,我院选取84例前颅底肿瘤患者,分析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9月我院前颅底肿瘤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50.12±8.93)岁;临床表现:视力下降10例,嗅觉减退12例,脑脊液漏5例,头痛15例。试验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53.66±7.56)岁;临床表现:视力下降12例,嗅觉减退10例,脑脊液漏7例,头痛13例。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均衡可比(P>0.05)。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磁共振等检查被确诊为前颅底肿瘤患者;②患有视力下降、脑脊液等症状;③一般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肿瘤供血丰富;②合并肝肾等严重疾病;③患有凝血功能障碍。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全身麻醉。

1.3.1 对照组予以传统额下入路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取仰卧位,头部后仰10°~15°,用头架将头部固定。于发际内侧,做冠状切口,约5cm,皮瓣翻转向下,分离骨瓣、皮瓣且保留眶上神经及血管,充分显露前颅窝底面区域,开骨窗行切除手术,肿瘤切除后,行常规缝合。

1.3.2 试验组予以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取平卧位,上身抬高15°,头部取水平位,左偏15°,用头架将头部固定。将磁导航用贴膜固定在患者前额中央部位,约发际前2cm,模块选择为磁导航肿瘤切除,调入术前导航计划,使导航注册工作完成。使用双鼻孔入路行神经内镜切除前颅底肿瘤,从右侧鼻腔开始,在术中神经导航指引下磨除蝶窦、筛窦骨质,暴露肿瘤基底,磨除基底骨质,切开基底硬膜,暴露肿瘤,实行肿瘤切除手术,在肿瘤切除过程中,需重复使用术中神经导航,确定病变的范围与其周边重要结构,避免损伤,肿瘤成功切除后,使用神经导航探针,探测术腔内各方向,判定肿瘤的切除程度,当探针在各方向位置,达到肿瘤最大极时,表示肿瘤被完整切除,反之,便根据导航显示信息,对肿瘤残余进行切除,直到手术计划达成。肿瘤被完整切除后,若颅底有缺损,则使用可吸收人工硬膜、脂肪、阔筋膜、鼻中隔骨片、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按顺序重建,鼻腔填塞纳吸棉、凡士林纱条,术后3~5d在神经内镜直视下将纱条拔除,若患者在肿瘤切除后存在可疑脑脊液漏,便采用腰大池引流术,引流脑脊液。

1.4 观察指标 (1)围术期情况: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2)肿瘤切除率:全切除率:钙化残留与病灶残留无增强;次切除率:钙化残留或病灶增强<0.5cm3。(3)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对比两组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脑积水情况。(4)认知功能评估: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满分30分,重度障碍≤9分,中度障碍10~20分,轻度障碍21~27分,正常28~30分。

2 结果

2.1 围术期情况 试验组住院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情况对比

2.2 肿瘤切除率 试验组肿瘤全切除率较对照组高,肿瘤次切除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肿瘤切除率对比[n(%)]

2.3 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较对照组的19.05%低(χ2=4.480,P=0.034<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4 MMSE评分 术前,两组MMSE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的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MMSE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前颅底肿瘤为常见神经系统肿瘤,位置较深,邻近脑组织,且周边含有较多的神经与血管,故手术难度较大,且肿瘤切除后,颅底较易造成缺损,较易产生并发症[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治疗前颅底肿瘤的难度越来越小,而手术切除方案也已成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额下入路手术是常用传统手术,其在术中对脑组织暴露较多,且会对额颞叶造成一定牵拉,使患者术后易产生脑水肿与梗死的情况。故寻找一种术后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的手术方案是研究的重点。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与传统额下入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可改善黏膜组织分辨率,使病变周边的结构重建,让术者在术前将“靶区”清晰勾勒,制定手术方案,增强手术准确性与稳定性;(2)可为术者提供直观且客观的影像资料,避免过于依赖术者经验,造成术中意外;(3)可清晰看到血管走向与其周边结构关系,避免术中出血过多,造成意外[5]。本文针对前颅底肿瘤患者采取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住院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提示本研究方案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与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本文数据表明,试验组肿瘤全切除率为92.86%,较对照组的71.43%高,肿瘤次切除率为7.14%,较对照组的28.57%低(P<0.05),表明本研究方案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分析原因在于,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中可使用神经导航探针探测术腔内各方向,用以确定肿瘤残余,若有残余,则可根据导航提示,进行残余肿瘤切除,这种方式可有效保障肿瘤切除的完整性,避免有被颅内组织所遮挡而无法看见的肿瘤残留,提高肿瘤切除率[6]。本文数据显示,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较对照组的19.05%低(P<0.05),表明本研究方案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数据表明,术后,试验组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可见本研究方案可改善患者MMSE评分。分析原因在于,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中会反复使用术中神经导航,用以查看肿瘤的位置及其附近的神经、血管等组织,避免在手术中因术者视野不清晰或被遮挡而对颅内神经等正常组织造成损伤,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MMSE评分,促进患者恢复[7-8]。此外,术中需注意,该方案对影像学成像质量有较高要求,应与影像科充分沟通合作;影像融合技术比较复杂,所以需用转项工作站、导航技术专员完成。

综上所述,前颅底肿瘤患者予以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与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认知功能。

猜你喜欢
切除率模态内镜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眼内镜的噱头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高速切削条件下提高单位功率材料切除率的切削用量选择研究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36例临床分析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