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对择期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2021-11-11 01:40:28
医药前沿 2021年28期
关键词:手术室下肢血栓

李 慧

(阳城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山西 晋城 048100)

下肢静脉血栓是手术治疗当中常见并发症,主要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静脉壁受到损伤,静脉回流速度变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因素造成,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较大。为此,在手术治疗过程当中,为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就需结合手术治疗的特点,来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提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为其取得最佳预后。在此次研究过程当中,为探讨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在择期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当中发挥的临床效用,以我院2019年4月—2020年12月患者展开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4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择期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此间,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纳入实验组实施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参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46.39±14.61)岁。实验组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26:14,年龄29~80岁,平均年龄(45.48±14.6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标准;②经血管检查发现患者血管壁有明显损伤;③患者及家属知晓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异常,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②患者临床资料缺失,各项指标不符合本试验标准;③合并血管病变以及血栓史的患者;④服用影响凝血指标药物的患者以及易过敏体质的患者。

1.2 方法

对于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首先在实施过程当中要尽量以患者上肢静脉穿刺为主,穿刺期间,要让具备丰富经验的穿刺护理人员来展开穿刺工作,以此来有效避免在下肢穿刺过程当中,患者下肢长时间活动受限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如果在治疗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对下肢静脉穿刺,在穿刺期间应尽量选择大隐静脉为主,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过程当中引起患者抵触心理。(2)对于下肢静脉血栓,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为此,在临床治疗期间,如果手术治疗造成患者血液流失量过高,患者在血液不能及时得到补充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凝血,纤溶系统紊乱,提升血液黏度,致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为此,在手术治疗过程当中,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失血情况,及时做好血液补充,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1]。(3)在护理期间,还需注重患者心理疏导,调整患者存在的负面心理,提升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带动患者各依从性与配合度,保证护理方法更好的实施。(4)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要及时为其佩戴间歇式充气压力仪,分别放置在患者大腿以及小腿位置处,并配合相应的压力指数,使用两小时让患者休息30 min,保证患者下肢静脉完全排空后再进行充盈[2]。(5)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间,平卧过程当中,要指导患者适当抬高下肢,保证关节处于弯曲状态。依次对患者大小腿进行推拿按摩,配合间歇式充气压力,直至手术治疗结束。(6)在患者完成手术治疗过程当中,要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合患者病情变化特点,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3]。

1.3 观察指标

分析在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下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护理质量:评价项目主要包括健康教育、专科技能、应急操作以及护患交流来进行比较,得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满意度: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下患者对整体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指标,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比较

实验组健康教育、专科技能、应急操作以及护患交流得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健康教育 专科技能 应急操作 护患交流实验组 40 86.53±4.75 86.54±3.81 88.29±4.41 83.24±3.41参照组 40 76.22±4.23 79.82±3.23 80.42±4.54 77.45±3.42 t 10.251 8.508 8.043 7.582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在临床手术治疗过程当中,造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较多,其中,患者下肢长时间活动受限,保暖工作没有落实、静脉穿刺、手术麻醉等均会增加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疾病发展过程当中,患者主要症状体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静脉曲张的现象。如果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及时,在病情持续发展过程当中,还会诱发肾静脉堵塞、肺双塞、下肢深静脉功能丧失等现象,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4]。临床研究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集中在手术治疗过程当中,为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就是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过程当中,正确对存在的风险隐患展开评估,予以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加强风险因素的管控,实施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以此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本次研究当中,通过予以患者不同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研究数据表明,在手术室预防性护理的应用下,基于手术室预防性护理的实施,从健康教育、专科技能、应急操作以及护患交流来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得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护理质量更佳;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指标,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更高;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此次研究过程当中,通过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在择期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当中的应用,正确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以此综合患者之间的个体化差异来为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5]。

综上所述,在择期手术患者当中通过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满足了患者临床护理需求,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护理期间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护理需求,配合手术治疗方法,为患者取得最佳预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手术室下肢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12-02 23:55:49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48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3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