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少琴,王姣姣
(安徽工业大学 体育部,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根本任务,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手机等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微信、微博、微电影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媒体以其传递信息的实效性、互动方式的多样性,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追求个性、人际拓展以及情感交流的需求。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耕耘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必须正确引导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思想最早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古人认为一个人要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首先就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志趣和理想。“树人”的思想来源于《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说的是种粮食是为本年打算,种树是为十年之后打算,而培养人才关乎终身大计,古人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培养人才的不易以及重要性。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人们逐渐将立德和树人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并合为一个词使用,指树立德业,给子孙后代做榜样,为国家培养人才。
道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产生的,所以道德的内容也是随着人类文明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我们当今所说的立德树人是以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指导的,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赋予了立德树人新的时代内涵和丰富的理论意蕴,它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并代表着无产阶级以及最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立德树人中的“德”指的是思想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学业(职业)道德以及传统美德。高等院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是引导大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学术诚信、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责任心、有诚信、有正义感、有能力并敢于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健全的身心和人格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以及实现个体社会价值的基础。同样,一个有着崇高道德修养公民的社会才能顺利发展。因此,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立身之本。朱熹在《白鹿书院揭示》中指出道德是进行人才培养的核心。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论到,“德者,才之帅也,”意思就是德行是才学的根本,可见树立德行始终最重要。爱因斯坦认为,“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 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在这里“和谐”主要指个人思想认知上的和谐、心理行为上的和谐以及道德人格上的和谐。也就是说,培养出具有优秀品德的人比培养出只拥有高超技能的人更加重要,大学在担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坚持德性人格和价值理性塑造,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及其他非智力素质,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并最终使学生能够自觉锤炼德性品质、进行正确的行为选择,成为有道德有素质的良好公民。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功利化、社会信息的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碰撞的复杂背景下,加之网络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发展完善,大学生思想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价值观表现形式不一,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的把握。不仅如此,高校加强立德树人工作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紧迫需要,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以微信、微博、微电影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海量信息稀释了高校主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道德教育内容被新媒体弱化和稀释,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美国学者托夫勒曾说过“未来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新媒体时代直接把所有信息不加过滤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彻底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加之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媒介素养能力,缺乏对不良信息的分辨能力,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念的形成,不利于我们国家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
新媒体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责任以及法律意识,影响高校乃至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人们在本能意识下都会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较好的一面,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然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人们往往尽情释放自己,突破心理防线,不再像现实生活中那样规范自己的言行”。长时间处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会淡化自己的道德意识,造成了道德观缺失。有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散播谣言,制造虚假新闻危害社会,然而大学生的辨识能力和法律意识还不成熟,个别大学生甚至无意识地触碰了法律的底线。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高校辅导员的定位是: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与大学生朝夕相处,和学生打交道最多。辅导员的工作贯穿于学生学习成长的始终,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大学生支持和帮助,而且还在思想上引领大学生前进,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以及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占据着核心位置,是传承育人精神,实施以德育人的核心纽带。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前提是主动学习最新的知识,提高媒介水平,加强自身修养。辅导员不仅要学习社科类知识,新时期更要提升媒介水平,主动适应网络文化建设的规律,结合学生成长需要努力探求切实可行的育人路径,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任务。
1.把握住立德树人关键时期。首先,辅导员要在大学新生入学阶段做好入学教育适应工作,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激发新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适应力,迈好进入大学的第一步,促进大学生顺利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其次,辅导员要在各项重大节日期间积极开展好相关教育活动,注重在各项活动中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来自道德的力量,从而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人生价值追求,实现健康成长。再次,辅导员要在学生毕业离校期间以学生实际需求为服务原则,扎实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诚信、爱岗敬业等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和教育毕业生珍惜师生情谊、感恩母校培养以及坚定理想信念并积极投身国家建设。
2.把握住立德树人的关键内容。一是“德育为先,以孝切入”,辅导员应以孝德教育为突破口,以培育大学生感恩父母和家人为基础,进而培养大学生热爱母校、服务社会、精忠报国等优良品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二是培育先进、健康、和谐的班级和宿舍文化,发挥隐性教育力量。班级是大学各种文娱活动最重要的单元,良好的班风有益于学生学习和生活,辅导员应以各级各类先进班级评比以及竞赛活动为抓手,精心构建优秀班级文化,带领学生营造“班风正、学风浓”的优秀班级文化。宿舍是高校中最基本的组织单元,也是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之一。宿舍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习效果。团结互助的宿舍氛围有益于形成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因此,辅导员应积极开展多种健康教育活动,积极深入学生宿舍,努力打造以“安全公寓、温馨宿舍”为内涵的宿舍文化建设。
3.把握住立德树人的关键队伍建设。大学生中关键队伍是先进典型和骨干。辅导员要在思想、纪律、道德等方面大力培养那些学业优秀、品德高尚的学生典型以及学生骨干,让他们不断保持先进性和代表性,同时通过不断宣传表彰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突出表现来激励广大同学,积极发挥同辈群体在德育中的示范及引领作用。要建立健全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加强对各级组织建设的具体指导,增强各组织在大学生中的感召力,发挥好各个组织的育人功能,努力营造出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和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4.把握住立德树人平台建设。一是辅导员利用新媒体等公众平台宣传、专题讲座、辩论赛等有效措施培育学生媒介素养,关键是提高学生辨识能力。辅导员首先要把握住网络阵地建设,创建新媒体时代高校立德树人话语体系,增强教育实效性。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状况,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与互动,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现实困难。其次要运用新媒体丰富立德树人的内容,将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相结合,增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贴近性与针对性,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时效性。二是辅导员要结合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平台,贯穿德育于各种实践活动之中。坚持德育和实践相结合,广泛组织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并将这种意识外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三是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用好职业生涯规划平台,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生职业选择以及就业的能力。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平台,学生可参照此平台对自身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以及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爱好、兴趣、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权衡,并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职业目标。辅导员要在新生进校时就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把个人才能与职业规划结合起来逐步做好自身的职业定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并在职业生涯指导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培养他们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的责任。三是辅导员要积极搭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平台,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的多重防御体系。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心理上难以克服和解决的问题,辅导员要搭建微博、微信等线上心理咨询平台,并加强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为学生排忧解难、增进心理健康。
落实大学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辅导员在教育、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处处以学生为本,并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落实这一责任和担当,实现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