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新 安 楠
近年来,网络剧发展迅猛。2019年,各大视频平台上线网络剧275部,而2020年上半年我国网络剧上线数量就达到356部。更加引人注目的是网络剧的制作趋向精品化,思想内容和品质不断提升,并涌现出像《白夜追凶》、《河神》系列、《心理罪》系列、《延禧攻略》、《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庆余年》、《我是余欢水》、《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诸多爆款作品,成为当下文艺生态格局中的一道靓丽风景。这类网络剧在文本建构方面有何本体特征?其美学机理如何?本文试图对其进行初步探究。
对于一切影视艺术文本而言,人物形象、叙事结构和视听语言是决定其美学质量的三大核心要素,也是决定其能否成为爆款的最重要的内在创作要素。因此,要想阐明爆款网络剧的机理,必须首先从创作本体上考察三大核心美学要素的具体表现。为此,我们就不能不将其放在整个影视剧系统中进行比较,尤其是要将其与传统电视剧和那些普通网络剧进行重点比较分析。在这样的研究框架内,我们发现爆款网络剧在文本创作上存在着三个独特的审美特征:
其一,反常规的人物形象。爆款网络剧的人物倾向于在对立的灰色地带游移。这些人物形象大体上可划分为三类标志性性格:(1)侠义型。这类角色“言必行,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己躯”,是中国爆款网络剧较为多见的一类颇具中国特色的人物性格。《长安十二时辰》中无妻、无子、无事业的张小敬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浪人。长安遭难,他临危受命,对官员不卑不亢尽显大侠之洒脱,对朋友有情有义彰显大侠之担当,对百姓有恩有爱显露大侠之柔肠。同样类型的还有《庆余年》中为报恩情深藏身份的五竹叔、《陈情令》中忍辱负重而普救苍生的魏无羡等人物形象。侠义型人物性格常常以囚犯、仆人等身份性能和误解、怀疑等情感所指,展现其忧国忧民、为民除害、舍己助人的集体主义意涵。这类人物性格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色。(2)缺陷型。这类人物形象往往作为主角出现,有的具有先天障碍,有的是后天经历突发事件后留下心理创伤。无论是先天具有还是后天形成,这样的不完美性格赋予了人物强烈的真实感。相较于传统影视剧人物关系设计司空见惯的“好”“坏”二元对立、正面人物高大全式的刻板模式,近年的爆款网络剧在人物性格塑造上向“政治上的强人,精神上的好人,经济上的矮人,身体上的病人,家庭里的罪人”转变。《白夜追凶》中关宏峰为人正直,沉着冷静,思想缜密,是刑侦队的最强大脑,但因多年前误杀自己助手而患上黑暗恐惧症。类似的人物形象还有患有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方木(《心理罪2》)、对烟过敏的小河神(《河神》)、对父亲死亡无法释怀而隐匿于暗处的秦明(《法医秦明》)等。缺陷型人物形象以恐惧、行为障碍、躲藏为生理缺陷,在日常活动中显露出平凡化、真实化、立体化的一面。这类人物形象具有极强的戏剧性色彩。(3)小人物大英雄型。这类人物形象是爆款网络剧的常见选项。余欢水(《我是余欢水》)以呆滞表情、黑框眼镜、油腻赘肉的“丧男”形象示人,可当他得知上司们自行生产的电缆不达标时,却三番五次提醒他们投案自首;面对持刀歹徒,他化生活中的丧气为勇气,赤手空拳与歹徒搏斗,救下受伤青年。《沉默的真相》中的江阳、张晓倩、张超等都如同余欢水一样是社会中的“蚁族”,但他们在关键时刻敢于舍命斗恶,面对逆境坚守善良。爆款网剧凭借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构建出对生活永不言败、对幸福不懈努力的大英雄形象。对观众来说,这类人物形象亲切可感,具有很强的共情效应。网络剧诞生于网络环境中,先天就具有反权威、反宏大、注重个体感受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性。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独一无二的技术性因素,爆款网络剧的人物性格塑造较传统影视艺术更加富有个性和立体。比如《隐秘的角落》中的警察叶军,倘若把他放置于传统影视作品中,很可能就是一个忠于人民忠于党、牺牲小家为大家的楷模人物。这些人物形象在很长一段时间统治着电视荧屏,以至于受众一看到警服、警局就会联想到形象高大、胸怀宽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完美人物形象。在某些网络剧中正面人物也具有类似的性格特征,而在能引起观众广泛讨论的爆款网络剧中,正面人物就不再是完美无缺的伟人了,而是变成了个性鲜明、生活气息浓烈的身边人。比如《白夜追凶》的刑侦队长周巡,他的口头禅“我靠”“今天查不出来都给我滚蛋”“老关,你怎么看”等,都丰富了荧幕上的正面人物形象,这样新颖的人物形象开拓了观众的审美经验,在吸引热爱破案剧的男性受众的同时,还吸引了大量喜欢阳刚之气的女性受众。
其二,奇观化的叙事风格。一方面,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中,一些爆款网络剧为贴合年轻受众,在叙事视角上时常对传统的“全知视角”“上帝视角”进行解构,并积极探索更具主观化的表达模式。2013年爆款网络喜剧《万万没想到》每集开篇,主人公王大锤都会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讲述关于自己的往事,受众借助第一人称视角的叙事方式直接以主人公身份进入剧情,巧妙地实现了身份转变,在审美活动中完成了浓烈且直白的个体情绪表达。同样的,《隐秘的角落》开篇就把凶手公之于众,故事的重心由传统叙事模式“谁是凶手”重构为“下一个杀谁”。另一方面,不同于传统电视剧和一般网络剧,爆款网络剧擅长在剧集一开始的片头就加入某些标志性的叙事元素。《河神》就用天津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说书来开篇,短短几句话、几组词汇就把故事前情概括而出,打板、拍案、略微提升的音调以及方言所构成的新颖叙事元素直接瞄准受众的猎奇心理,在激发受众的观看欲望的同时交代了故事背景。《白夜追凶》《长安十二时辰》《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网剧在片头字幕出现前插入具有悬疑感的片段,这样的片段由短至几秒的无声动作、长不过一分钟的简单对白组成,借助特写、背影、暗色调等手法迅速且有效地勾起受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质上是一种悬念设置。此外,有些爆款网络剧的片头字幕还具有特殊的叙事功能,比如《河神》就把剧中人物的主要性格和个性的口头禅放于片头字幕中。“江湖”“科学”“超凡绝伦的人中龙凤”“就是个跳大绳的”,这些具有个性化、特色化、奇观化的语言将人物性格特点勾勒出来,指示了人物社会身份,让观众在尚未真正进入故事前就对人物特征产生心理预判与审美期待。到了《河神2》,创作者在片头字幕加入了新的叙事元素,比如《河神2》大结局的片头字幕出现了所有角色登场轮番呼唤“河神”的设计,以此交代“九牛二虎一鸡”剧集要素,他们共同指示出幕后真凶将浮出水面、故事即将进入尾声。
其三,特异化的视听语言。爆款网剧在视听语言方面的独特风格首先表现为剧集的简约化。近年来的爆款网络剧颠覆了传统电视剧动辄几十集的大体量制作,10至20集的短剧成为网络平台播放的主力军,《隐秘的角落》《沉默的对象》均为12集,剧情紧凑,颇具电影风格,这无疑有助于网络剧的精细化。其次,与一般影视艺术中视听语言的意义建构相比,爆款网络剧彰显出更加强烈的主观化。《河神》中“点烟辨冤”的段落是对人物意识活动的视觉化体现:有时布置一个戏台,有时空无一物,抑或是有一两件与事件相关的物品作为道具;地下满是水,空中满是雾,当事人无对白,死者可复活等视觉奇观建构出一个封闭的、非现实的主观思维世界。《隐秘的角落》中,张东升在衣服色彩选择上都以白色为主,张东升将岳父岳母推下悬崖、换药杀妻以及大结局被击毙时都身着白色衬衣,“白色”在映射纯洁无邪之时也暗含冰冷之意,形成反差效果,从而使受众产生联想反应,进入到细思极恐的审美体验。这些布景和道具的使用已经超越其独立存在时的意义,上升为一种情境氛围。再次,爆款网络剧对音乐的配置更加考究。《隐秘的角落》的声音世界可谓独树一帜,短短12集内容就夹杂了34首配乐、12首片尾曲、一首片头曲、七首插曲。比如第十集片尾普普哮喘发作的片段配乐为《爱比死更晚》,接着就是片尾曲《死在旋转公寓》,表示的意义为“无助、无奈、绝望”,两个曲子紧凑地组合在一起,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情感剪不断理还乱,未来一片迷茫”的意蕴,从而达到悲伤、压抑的效果。相似的还有《白夜追凶》片尾曲《白夜》。最后,爆款网络剧还呈现出强烈的网感。爆款网络剧互动型视听元素的数量与质量远远高于普通网络剧。播放界面设立互动窗口,受众可以写评论,发弹幕,转发分享进行互动,这些都是网络剧的独特视听元素,而爆款网络剧数量庞大的互动内容使得“沉默的大多数”变为“活跃观众”,互动文本基数的增多本身就代表了渴望表达的倾向性,因此其意义的传达便带有渴望交流的倾向性。这类视听语言彰显出强烈的网感特征。
此外,爆款网络剧文本创作还有几个值得观察的特征:其一,爆款网络剧的视听语言有意避开了主流影视艺术的能指表意方式,大大增加了奇观画面与奇异音乐,间接地提升了影视作品消费场域的准入门槛与视听标准。其二,爆款网络剧三大审美要素的配置非常灵活,三者并非是独立的文本存在,它们之间经常会以互相组合的方式出现在作品中,比如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或者与特定的片头叙事组合,或者与网感化视听语言相组合,又或者特定的主观化叙事与特异化的视听语言搭配。无论哪种情况,就它们作为激发受众审美欲望的符号化的美学构成而言,都可以形成品牌化的系列佳作。《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中严良这个一以贯之的人物形象符号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实例。其三,爆款网络剧普遍呈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虽然爆款网络剧夹杂一些奇观元素,但现实主义依旧是当下爆款网络剧的主旋律。
进一步观察比较爆款网络剧文本还会发现,每种类型的爆款网络剧符号创造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观看;而不管是人物、叙事还是视听符号,它们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于是,一个需要阐明的相关问题就是:这些特定的审美符号是如何被受众接受而形成爆款的?
双边交互是网络剧得以成为爆款的外在美学机制。在接受美学看来,作品完成的最后一步是受众的消费活动,艺术的本质在作品效应史的不断完成、也永无完成之中。这无疑指出了受众参与解读作品的重要价值。双向交互是受众最常见的主体参与活动,如剧本研讨会、影视评论会、电影高峰会等,而基于网络平台的“会议”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几乎为零。一方面,受众借助互联网对作品文本进行实时反馈,创作者实时浏览评论内容以做出调整;另一方面,因弹幕是按输入时间顺序滚动播放的,是点对点的反馈,因此这种交互又具有极大的精准性。“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 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 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互联网最突出的特征便是“互动性”。
一般来说,受众交互活动通过两种机制作用于爆款网络剧:
一是影响其剧本的编排与后续系列剧集的创作。稍作考察就会发现,近年的爆款网络剧的故事多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如《心理罪》改编自网络点击超10亿次的小说《画像》,《隐秘的角落》出自近年天涯唯一点击量过千万的《坏小孩》。网剧生产者聚焦热门网络小说明显是因为受众对后者的人物形象、叙事方式已经充分互动,故事内容在章节的不断更新中与网络用户审美趣味逐步融合。改编经过一轮网络用户互动、筛选后的网络小说可以说是为网络剧剧本质量上了一把安全锁。此外,由于网络剧采用周播、月播、季播、边拍边播等方式,排播间隙大;网络剧生产者又是整日混迹于网络环境中的老手,他们对网络环境具有敏锐感知,熟知新媒体文化和传播方式,通过分析互联网大数据能够及时了解受众审美期待,准确调整人物、叙事以及视听的文本内容,因此能够于作品正式发布时精准传达出网络用户所熟悉的、也是渴望欣赏到的影视作品。
二是形成话题热度反哺播放量。考察发现,现实主义题材网络剧因贴合受众生活,所以话题性更强,更易于引发强烈互动。播放量三天之内破千万的网络剧《不完美的她》以女性视角讲述了被养母抚养长大的林绪之的故事。林绪之七岁时遭到亲生母亲抛弃,对什么事都很冷漠的她,却在一次意外中,遇见了可怜的单亲小女孩莲生,二人相互温暖、相互搀扶。作品运用大量晃动镜头和闪回片段,展现了失忆状态下的林绪之屡次努力尝试回忆童年往事,却总因现实的焦虑和童年的阴影陷入无边痛苦的复杂性格。用墙壁、门、窗、镜子、栏杆分割空间,以楼道、街角、地下室、窗口等封闭空间为事件地点,这些匠心独运的空间选择和别出心裁的空间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中产焦虑、原生创伤、情欲本能、变态心理这些物质富裕之后的心灵贫乏综合征”,这些症候是普遍存在于受众之中、且迫切希望去解决的,因此形成极高热度的话题,围绕此话题受众展开了极为热烈的互动,极大提升了作品的流量。类似的还有《我是余欢水》等,它们都是源于现实问题激发受众强烈表达欲望的经典作品。另一种情况是将受众普遍感兴趣或存在争议的话题引入剧中从而引起广泛交互。2018年爆款宫斗网络剧《延禧攻略》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高话题度的“爽文化”有效激活。“爽”首先表现在女主角璎珞有仇必报、有仇快报的性格中。在璎珞受强权欺负、陷害时,她绝不拖泥带水,直接举起“巴掌”掌掴施暴者,甚至在一些视频网站中有专门的璎珞掌掴合集。璎珞挥起的巴掌将惩恶扬善的正义之爽感带给了受众,为受众暂时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烦闷与委屈提供了宣泄口。“爽”也同时表现在璎珞从宫女底层一步步“升级打怪”成为贵妃的成长历程。从朴素简约的淡妆宫女到大富大贵的霸气王妃,人物形象与视听艺术相互组合变化,使得苦尽甘来、不言放弃的起伏生命历程酣畅淋漓地传播给受众,唤起受众对获得成功、赢得崇拜的渴望与追求之心。概而言之,无论是高流量网络小说改编还是营造热门话题,都是网络剧凭借受众广泛互动形成爆款的高效手段。
表现与再现真实而复杂的人性是网络剧得以成为爆款的内在美学机制。人性是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也是善恶、真伪、美丑的统一,更是民族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根本不存在普遍和绝对的人性。正是因为人性如此复杂诡谲多变,每一个处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人类个体才既是芸芸众生,又是与众不同。一切伟大的艺术家正是在表现和再现这种真实而复杂的人性中显现出其最卓越的艺术才华。爆款网剧不过是恰好在此方面展现出其独到的美学特质。“文化艺术不是简单的为时代做一个记录,它是通过你对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开掘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探索,特别是对人性的穿透,要表现出人性的真善美、假恶丑”。较之“看不见的手”对传统电视剧创作的严格审查,网络剧创作环境相对宽松,很多爆款网络剧恰恰是较好地把握住这一创作尺度,通过深刻揭示人性激活作品进而创造出爆款效应。考察《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法医秦明》《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作品,不难发现,悬疑类网络剧屡试不爽的神秘幕后人物形象,高密度、强情节、多反转的叙事技巧以及血腥恐怖的视听元素是受众最愿意欣赏的悬疑影视内容,它们所挖掘的人性内涵主要分为两大主题:
其一,人性之复杂诡谲。《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主题不同,但都非常阴郁。《隐秘的角落》讲述了两个孩子和一个孩子的故事,《沉默的真相》则是三代成年人为与自己不相干的人追寻公平正义的故事。两部剧最“恶”的人物都没有受到惩罚,就此而言,它们背离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叙事美学;同时,两部剧中也没有百分百菩萨心肠的人物形象。《隐秘的角落》中三个看上去稚嫩的小孩已经不再具有传统电视剧和一般网络剧中孩子的天真、和蔼、单纯、善良的意义。随着故事的推进,在暑期学校教育缺席的背景中,在家庭与社会的共同作用下,三个孩子不为人知的真实性格暴露出来:看上去极端嫉妒的,反而内心温柔善良;看上去乖巧可爱的,反而心思毒辣;看上去听话懂事的,反而心机颇深。《沉默的真相》中照相馆老板、丁春妹等小人物角色也不再有朴素、热心肠、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转为含有吝啬、拜金、尖酸、唯利是图阴暗面的人物形象。这些作品打破了受众对传统影视艺术文本构成的刻板理解,赋予人物形象全新的、出奇的、意料之外的性格特征。某一网络剧爆款,其中这些新的、成功的人物形象也成为其他作品效仿的对象,如《白夜追凶》潘粤明一人饰演两个角色后,便有了《沉默的真相》李静一人含有双重身份的新例。
其二,人性之真善美。以反黑为背景、以呈现人性的光辉为叙事诉求的《沉默的真相》让正义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取得胜利。暖色调、大逆光、精干西装、干净面庞等视听语言的处理让正值壮年的检察官江阳精神焕发;参与侯贵平案件后,破案主线采用了冷色调的画面烘托出沉郁、阴冷、无助、失望的心理状态。虽然在视听表现上有直观的变化,人物形象的光辉却从未熄灭。江阳以自己青春为祭,十余年追寻迟到的正义,他经历污蔑、入狱、重病,甚至不惜生命,终于把案件拉回警察视线;法医陈明章是明白人、聪明人,更是善良人,看清所有事实的他放得下也豁得出去;朱伟为坚守职业道德被迫忍气吞声;是被害亦是证人的张晓倩勇敢揭露伤口,他们都是看清生活本质而又热爱生活的人。这些人物形象所显示出的执着、勇敢、正义和使命,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此类小人物大英雄式人物形象使受众在孤寂琐碎的工作中看到小美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中。
事实上,爆款网剧很多高热度话题的产生与形成,正是因为这些作品对真实而复杂的人性的深刻表现和再现有效激活了每一位网络剧受众潜藏在心灵深处的集体无意识成分,从而引发了他们的强烈情感共鸣。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的激发。”根据自由情感之于审美主体的价值高低、大小与正负,它主要分为感官型自由情感、陶冶型自由情感和沉浸型自由情感。感官型自由情感就是审美客体主要以外在形式刺激审美主体生理感官而产生的浅表性的精神愉悦,适量接触有助于主体缓解精神压力,但对心灵的滋养价值较小;陶冶型自由情感是审美客体以特定的内容价值刺激主体的心灵官能所产生的自由情感,这种自由情感对主体心灵和情感具有陶冶和净化作用;沉浸型自由情感是审美客体以特殊的内在形式刺激主体的生理和心理官能而产生的具有致瘾性质的较强精神愉悦,对主体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
以此评判爆款网络剧的美学效应,很容易看出三种自由情感在爆款网剧中并非是等量齐观的。其中,感官型自由情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爆款网络剧作为网络文艺的下属分支,其文本先天就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而视频网站本质上属于娱乐性的网站,它的功能归根结底是视频分享。年轻受众群体在视频网站中欣赏视频,并通过多样的互动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给他们带来了短暂的娱乐和放松,并使其找到了文化和身份的双重归属感。在人物性格中,无论是侠义型人物性格,还是缺陷型或者小人物大英雄型人物性格,比如“黑暗恐惧症”“中年危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其所传递的都是年轻受众渴望排解的情绪或希望获得的体验;叙事方式中,片头与字幕叙事大胆涉足剧情本身,以“动画”“民俗曲艺”等新颖元素抓取受众视线,片中不断反转、片尾多首主题曲交叉出现,其带来的审美情感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并代表了年轻一代的审美愉悦。此外,爆款网络剧的文本创作并不是与其他影视艺术文本相互排斥的,比如在小人物大英雄人物形象中,命运反转再反转的“余欢水”或者快刀斩乱麻的“璎珞”和奇装异服的“神婆”,都是通过人物复杂变化的命运和外在形式的组合作用来刺激观者的感官,实现一种“形式的狂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爆款网络剧符号具有激发感官型自由情感的独特优势。
沉浸型自由情感在爆款网络剧中也时有出现。较之传统影视剧,受众在对网络剧的接受和解码中,更容易摆脱主流权势的约束,从而以个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为核心,打破规则,嘲讽权威,在对传统的颠覆之中寻求精神快感。就此而言,爆款网络剧借助解构与重构的手法可以说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网络受众的聚合,又凭借悬疑、青春、古装、喜剧等特色题材类型对受众细分,使受众在爆款网络剧搭建的平台中建构起了聚集归属感的文化话语场域。这个场域不仅是一个集体,更是一个社区和平台,相似审美口味的受众或是发送弹幕或是撰写评论,表达自己的观念和看法,实时交流互动,个体话语在电脑或移动屏幕上被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受众对爆款网络剧文本内容的反应产生连锁效应,一个跨时间跨空间的大型交流网络由此形成,因此爆款网络剧文本的意义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社交性,这种互动性和社交性作为一种内在的数字技术机制很容易使人上瘾。爆款网剧中的某些特定的人物设计也极易诱发沉浸型自由情感。《白夜追凶》中刘音、任迪都在酒吧营生,两人以性感、妩媚、妖娆的妆容和姿态在剧情中时不时地出现,第七集整集都围绕周舒桐假扮皮条客引鱼上钩展开,以周舒桐裸体悬吊于空中收尾,这种人物造型与私密化的观看环境相结合,极大满足了观者的窥视欲望,产生了极强的沉浸效应。此外,某些叙事元素的冲击也是爆款网络剧产生沉浸效应的一大手段。《沉默的真相》在故事开始的第八分钟里就展现了一个尸体蜷缩于行李箱的镜头,虽然镜头的运动是全景基础上的不断拉远,但地铁站背景的纯黑与死者黄白相间的衣服对比依旧能让观者分清主体,也正是不断拉远的镜头加重了观者的好奇心,使得受众摁下暂停键辨别死者身份。《白夜追凶》尸体解剖室的残肢、《法医秦明》案发现场烧焦的人手、《河神》魔古道的变异形态等都是制造沉浸型自由情感的高效叙事方式。总而言之,网络剧创作者作为特定文本的书写者,积极组织、谋划了这场沉浸式消费。
在爆款网络剧中,还存在与上述两种自由情感类型迥异的陶冶型自由情感。陶冶型自由情感通过对人性的本真和人类发展终极命题的表达,使得观者在震撼、深沉、洗礼、升华之中提升思想深度,丰富人生阅历,排解生活压力,品味人生奥秘。在互联网时代,能够独立于碎片化、泛娱乐化的影视生产生态而存在的文本就显得弥足珍贵。这些文本所依附的网络剧通过自己的内容价值激发观者的陶冶型自由情感时,观者被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曲折离奇的命运所吸引,从而使自身与现实产生关联,在这个过程中三大类别的文本创作推动网络剧对审美主体产生作用,从而起到陶冶和净化心灵的作用。《我是余欢水》将一个中年男人余欢水一地鸡毛式的生活戏剧化地呈现给受众,这个小人物让受众通过联想自身现实经历,引发对时代变革与思想转变下个人价值与生活意义的深深思考。《长安十二时辰》对地下城中青楼女子和书生的感情书写,以及对皇帝出逃偶遇八品小吏祝慈的 “小故事”讲述,都展现了真实而丰富的人性,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意蕴,激起了观众内心的认同与共鸣。《隐秘的角落》中张东升对家人与孩子的态度转变和自我灵魂的挣扎成功调动起观者的情感。所有这些人物形象和叙事方式都揭示出隽永而深沉的人生况味,让观众陶醉在强烈的陶冶型自由情感之中,进入到深沉的理性思考层面。正如桑塔亚纳所言,“所有体现了理性的艺术都是最壮丽、最圆满的”。
综上所述,就目前的爆款网络剧文本美学效应而言,感官型自由情感占主体,陶冶型比重略高于沉浸型,这一情况其实也与网络文艺创作的整体面貌相一致。
近年来,在网络监管全面加强、线上线下文艺创作标准加速同化和网络文艺创作内生动力的联合驱动下,网剧的整体创作生态、传播生态和消费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裂变,在经历了“快餐式”生产的1.0时代和专业化运营的2.0时代之后,今天已经迈入以精品化制作为标志的3.0时代,爆款作品迭出从某种意义上印证着网剧转型的成功。3.0时代的爆款网剧不仅具有高流量、高话题度、高互动性等传统网剧特征,同时还具备高口碑、高质量等新特征。也就是说,3.0时代的爆款网剧正在从“流量为王”转为“内容为王”的内涵式创作方向,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视流量,恰恰相反,它们依然高度重视流量,因为流量是网络文艺生存的生命线。但跟以前的网剧所不同的是,当下的网剧创作更加重视作品的艺术品质,并将此作为引流的核心手段。在比较视野中考察3.0时代的爆款网剧就会发现,这些作品更加重视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其人物性格无论身份如何,都力求真实、立体、生动和独立,都力求人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彰显出更加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朱朝阳、严良、江阳、张超等都是这样的人物性格。
爆款网剧在叙事手段和叙事技巧方面也引领着创新的前沿。这些作品着力挖掘富有特色的故事素材,在传统叙事的基础上探索多时空交叉叙事、奇观化叙事或噱头化叙事,一方面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趣味,另一方面也成为重要的审美元素。当然,爆款网剧在尝试探索富有网络特色的视听语言和挖掘网剧的强互动性方面也走在了网剧创作的前列。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爆款网剧的重要艺术本体特征。
在深刻再现和表现复杂多样的人性内涵方面,爆款网剧较之传统电视剧和一般网剧迈出了更大的步伐。这些作品既注重开掘人物性格身上卑微、虚伪、贪婪、邪恶的一面,更注重揭示这些显在性格背后的深层动机;既注重展现人物性格忠诚、勇敢、敬业、善良、积极进取的主流趋向,又注意遵循生活和现实逻辑引入各种复杂、可信的矛盾冲突。爆款网剧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往往达到了高度的客观真实,因而很容易激起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甚至引发多轮次的网络话题和社会话题互动,呈现出别样的接受美学效应,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流量,这是这些作品成为爆款的根本原因。
毋庸讳言,爆款网剧尽管制作越来越精良、艺术品质越来越精湛,但还远非完美无缺。在我们看来,爆款网剧在思想内容方面还存在着极为明显的缺憾:其一是主题偏狭,主要集中在悬疑、玄幻、宫斗等猎奇性很强的题材上,同质化严重,迫切需要开拓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的叙事空间,以满足观众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其二是主流价值不突出,某些爆款作品依然存在着错误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人性观,值得警惕和反思。另外,某些爆款网剧唯流量倾向依然比较突出,存在过度炒作话题、过度营销噱头等现象。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3.0时代网剧质量提升的突出矛盾,也是需要有效应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