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联合外科手术的研究进展△

2021-11-11 16:56:14蔡永圣董红红苗劲柏胡滨李辉
癌症进展 2021年20期

蔡永圣,董红红,苗劲柏,胡滨,李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北京 10002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的研发,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模式逐渐变得多样化。现阶段,对于部分ⅢA~B期,甚至Ⅱ期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在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远期预后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成为新辅助治疗的生力军,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临床应用中,随着研究的深入,新辅助治疗对外科手术的影响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对于新方案的围手术期安全性、患者耐受性和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有必要深入探讨。本研究回顾分析了近年来NSCLC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文献,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1 新辅助化疗

1.1 新辅助化疗伴或不伴放疗后手术干预的时机

早在几十年前,Rosell等和Roth等进行的两项随机研究表明,与单纯手术相比,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结果。但对于NSCLC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干预的最佳时机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2017年,Gao等回顾性分析了1623例临床ⅢA期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不同手术时间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结果显示,新辅助放化疗后0~3、4~6、7~9、10~12周组进行手术的NSCLC患者比例依次为7.9%、50.5%、31.9%、9.6%,各组NSCLC患者30天 病 死 率 无 差 异 ;0~3、4~6、7~9、10~12周 组NSCLC患者OS分别为60.7、45.2、44.1、36.1个月,其中0~3周组

vs

3~6周组无差异(

P

=0.141),6周后患者OS呈下降趋势,这表明新辅助化疗后进行手术的时间间隔超过6周可能会对OS产生负面影响。随后,Rice等同样对临床ⅢA期的5946例NSCLC患者进行了相似的研究,根据新辅助化疗后进行手术的时间间隔分为3组,77 d内为短延迟组,77~114 d为中延迟组,114 d后为长延迟组,结果显示,3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30 d再入院率、术后30 d及90 d的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患者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83%和80%,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9%、58%和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明新辅助治疗后的干预时间对手术本身的病死率无影响,但长延迟组患者在1、3年的病死率更高。因此,对于较晚期可切除的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干预间隔时间与患者远期预后明显相关,但目前临床上常应用多学科综合模式评估手术干预的可能性,合适的手术时间窗仍没有达成共识。

1.2 新辅助化疗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对于早期肺癌切除的患者,VATS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轻和恢复快的优点,并且可获得与开放性手术相同的长期生存率。然而,由于新辅助治疗后出现肺组织粘连,血管脆性增加,胸腔纤维化严重和组织水肿等,造成了一定的手术难度,因此,新辅助化疗后VATS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仍存在疑问。Dell Amore等的研究纳入了155例ⅡA~ⅢB期NSCLC患者,分析了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VATS或开胸手术的围手术期指标,结果显示,VATS组术中转开胸率为12.9%(8/62),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天数、出院时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明显均优于开胸手术组(

P

<0.01)。Yang等的研究对29例新辅助化疗后行VATS的NSCLC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指标分析,中转开胸率约为3.5%(1/29),平均手术时间(160±38.5)min,术中失血量(167.8±78.4)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1.9±3.7)个,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2%(5/29),均与文献报道一致。Fang等将81例局部进展期鳞状细胞癌患者分为VATS组(

n

=14)和开胸组(

n

=67),结果显示,VATS组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开胸组(

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VATS组中2例患者中转开胸。与无新辅助化疗直接行手术的相关研究比较,上述研究的中转开胸率均未见增加。由此可见,对于接受新辅助化疗的NSCLC患者,VATS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1.3 远期预后

术前新辅助化疗为手术切除创造了条件,从而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早期发表的关于ⅢA期NSCLC新辅助化疗的两项随机对照研究均表明,相比于单纯手术,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患者的远期预后更佳(

P

<0.05)。2018年,周悦乔等的研究分析了新辅助化疗对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相比于直接手术的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明显提高了患者术后1年的生存率,且未增加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随后,王宏等同样对行新辅助化疗的NSCLC患者做了临床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果,认为新辅助化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38.3%

vs

18.3%,

P

=0.016)。一项Meta分析纳入了15项随机对照研究,共2385例患者进行了新辅助化疗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纯手术相比,术前化疗后手术患者的OS明显延长(

P

=0.007),5年生存获益约提高5%。因此,对于较晚期的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明显改善其远期生存情况。

2 新辅助靶向治疗

2.1 新辅助靶向治疗后围手术期风险

随着新辅助治疗的发展,新辅助靶向治疗能否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患者取得手术的可能性,从而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值得进一步探讨,目前大量的临床试验还未完成,关于新辅助靶向治疗还处于探索阶段。Lv等研究了新辅助靶向治疗是否能为可切除的

EGFR

突变Ⅰ~ⅢA期肺腺癌患者提供机会,共纳入134例患者,43例

EGFR

突变患者接受了术前靶向治疗,其余91例接受术前化疗。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hao等研究了ⅢA~N2期肺腺癌患者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诱导治疗后进行肺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其中厄洛替尼组14例,化疗组15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入路方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或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项小规模研究同样对新辅助靶向治疗的NSCLC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指标分析,结果均显示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并没有显著增加,认为该模式治疗肺癌安全、可行。因此,以上数据初步表明,与新辅助化疗比较,新辅助靶向治疗没有提高围手术期风险,后续手术可安全完成。

2.2 疾病缓解情况和远期生存预后情况

目前研究表明,关于

EGFR

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术前靶向诱导联合手术治疗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共识,很多预后研究仍在进行中。2019年,CTONG-1103作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72例ⅢA~N2期

EGFR

敏感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比较新辅助厄洛替尼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方案化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 54.1%和3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92),但靶向治疗组的中位PFS显示出明显改善(21.5个月

vs

11.4个月,

P

<0.01),然而该研究的OS数据尚不成熟。NCT01833572为一项单臂Ⅱ期临床研究,纳入存在

EGFR

突变的35例NSCLC患者,术前靶向治疗42 d后安排手术,ORR为54.5%,主要病理学缓解(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MPR)率为24.2%,中位无病生存期(median disease-free survival,mDFS)为33.5个月,未获得中位OS,其认为新辅助靶向治疗在疾病缓解和延长生存期上有明显优势。因此,针对

EGFR

敏感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虽然仍没有证据表明新辅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联合手术可延长OS,但其明显延长了DFS或PFS,优于仅行新辅助化疗。

3 新辅助免疫治疗

3.1 不同的新辅助免疫治疗模式的疗效观察

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ner Network,NCCN)指南推荐,免疫药物治疗已经成为进展期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是一些肺癌患者首选的巩固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可行性尚未达成共识,目前研究的治疗模式主要有新辅助免疫治疗+手术、新辅助免疫双药联合治疗+手术、新辅助免疫联合化学治疗+手术等,但最佳的新辅助免疫治疗模式仍在努力探索。有关研究评估了术前应用纳武利尤单抗后手术切除的疗效,最终95%的NSCLC患者接受了肿瘤完全切除,其中45%的患者达到了MPR,病理学完全缓解率(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为15%,多数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仅1例术后出现3级免疫不良反应。NEOSTAR研究观察了新辅助纳武利尤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伊匹单抗用于可手术的NSCLC患者的疗效,共纳入44例患者,最终37例患者做意向性分析,其中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21例,接受双药联合治疗16例,研究结果表明,双药联合组MPR为50%,优于单药组的24%,pCR为38%,优于单药组的10%;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后的肿瘤标本中存活的肿瘤细胞较少(

P

=0.033),双药组由于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而暂停手术的患者比单药组多1例(10%

vs

4%)。NADIM研究是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在NSCLC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共纳入46例ⅢA期NSCLC患者,术前接受化疗药物联合纳武利尤单抗的新辅助治疗,其中41例(89%)患者接受手术,37例(90%)患者新辅助治疗后降期,MPR率为83%,pCR率为63%。2021年,白悦等报道了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Ⅲ期NSCLC中的疗效,结果显示,相比于新辅助单纯化疗,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MPR、pCR和CD3、CD4、CD8细胞阳性率均显著提高,但同时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根据上述临床试验的数据,相对于单纯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疾病缓解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特别是新辅助免疫治疗加化疗,为肺癌患者提供了较好的治疗模式,有望达到治愈效果。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不同治疗模式的药物不良作用及对手术的影响。虽然并无数据证明免疫治疗导致患者手术的延迟,但在临床真实世界中确实发现,免疫治疗后局部淋巴结与血管粘连严重,难以解剖,增加了手术困难,是否与手术介入时机有关尚不清楚,最佳的治疗模式仍需要更成熟的数据支持。

3.2 新辅助免疫治疗后围手术期风险

手术始终是NSCLC治疗的基石,新辅助免疫治疗虽然显示了惊人的疗效,但对于外科医师和患者来说,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后的炎症反应导致的炎症或血管充血,可能增加了手术难度,增加了患者的风险,因此,目前术前诱导后手术的风险程度及手术方式的可行性备受关注。Yang等评估了Ⅱ~ⅢA期NSCLC患者术前使用新辅助化疗+伊匹单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中前瞻性收集了TOP1201试验中的手术相关数据,观察组共纳入13例患者接受术前化疗和伊匹单抗治疗,对照组42例患者接受术前单纯化疗。两组患者术后30天均无死亡病例,且术后住院时间、置管时间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不良手术结局发生率无明显增加,虽然观察组患者中转开胸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

vs

17%,

P

>0.05)。随后,2019年Bott等报道了上述Check-Mate-159实验的初步手术结果,最终20例Ⅰ~ⅢA期NSCLC患者完成手术,中位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00 ml、228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天,10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14例患者最终行开胸肺切除术,其中7例因重要血管、肺组织、淋巴结等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难以解剖,而中转行开胸手术,但手术切除均无延迟。Liang等首次报道了局部晚期NSCLC患者在新辅助免疫化疗后袖状叶切除的手术结果,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例ⅡB~ⅢB期胸腔镜下袖状切除的患者,分为术前免疫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10例,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置管时间及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前免疫联合化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联合开胸率均略高于单纯化疗组(365.00 ml

vs

347.50 ml、291.88 min

vs

287.50 min、30%

vs

1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根据目前数据及术中主观评价显示,新辅助免疫治疗后中转开胸率高于新辅助化疗,其对后续手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无论术中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胸率)还是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新辅助免疫治疗都显示出更高的风险,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提示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的NSCLC具有一定困难但安全可行。

3.3 新辅助免疫诱导后的远期预后

较好的远期预后是各种治疗的目标,免疫治疗最初在治疗黑色素瘤中显著提高了其预后生存率,随后免疫治疗开始应用于肺癌的治疗。Bott等评估免疫治疗后肺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该研究中共纳入19例晚期或转移性肺部肿瘤患者,术前给予免疫诱导治疗,预后生存的数据显示,两年OS率、DFS率分别为77%、42%。Liang等研究结果显示,新辅助免疫治疗+化疗的联合治疗组和新辅助化疗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3、20个月,联合治疗组中患者均生存,且无复发或转移,而化疗组有4例患者死于复发或转移。目前,新辅助免疫治疗后手术切除治疗肺癌初步显示了较好的短期预后,但长期生存结果尚未明确,医学界普遍认为新辅助免疫治疗的价值一片光明。

4 小结与展望

近年来,新辅助靶向诱导、新辅助免疫治疗及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局部进展期NSCLC患者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于

EGFR

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新辅助靶向治疗更有优势,在不增加手术难度的同时获得了较好的DFS,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其可以延长OS。新辅助免疫诱导显示出令人欣慰的临床疗效,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方法,目前小规模的研究表明微创胸腔镜也能够顺利完成手术,但术中显示组织血管粘连严重增加了手术难度,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探索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新辅助治疗用药最佳周期数、最佳间隔时间及治疗模式的选择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