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欣欣
(安徽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姑苏繁华图》是由清代宫廷画师徐扬绘制,又名《盛世滋生图》。作品描绘乾隆年间江南苏州城郊风貌,该图纵36.5厘米,横1 280.8厘米,全图采用工笔设色的技法。描绘范围,“自灵岩山起,由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从太湖北岸,介狮、和(何)两山间,入姑苏郡城。自葑、盘、胥三门出阊门外,转山塘桥,至虎丘山止。”此图绘制,严格遵循空间秩序,运用深远法绘图,即由上而下的俯瞰式,便于在有限的画面上尽可能地展示姑苏之景。图中人物形态各异,来来往往多达12 000余人。河中船帆如云,官船、货船、客船、杂货船、画舫、竹筏等,约计近400只,街道上商店林立,市招高扬,可以辨认的市招共有230余家,各式桥梁50余座,生动再现了苏州繁华之景。《姑苏繁华图》中生动刻画了众多江南苏州古桥,这些古桥是江南代表性建筑的一部分,其建造工艺蕴含着独特的地域文化,是深入研究姑苏桥文化的重要史料。
苏州素称水乡,此地河道纵横,居民大多临水而居,因而桥梁鳞次栉比。“城中大河三横四直,七堰八门皆通水路”,处处可见姑苏小桥流水人家之景。江南河道较浅,水流平缓,呈条带状,适宜船行。为满足当地居民的出行需求而跨越河流建造桥梁。桥梁呈拱起之态,满足船行需求。城镇之桥、乡村之桥、景区之桥,不同区域桥梁形态不同,作用不同,但都以其自身形态展现江南古桥的独特魅力。
《姑苏繁华图》中描绘了大量的湖泊河流,有太湖、石湖、护城河、胥江、越来溪、香溪等。密集交错的河流,形成发达的水路交通,但也妨碍了陆路交通的通畅性。为解决此问题,当地居民建造了众多桥梁,形成了庞大的桥梁系统。这些桥梁按照桥梁长度、大小、材料等不同分为三个等级。
不同水域处,桥梁承载功能不同。如大运河、护城河等,因其连接国内主要航道,支流众多,水路宽广,是苏州地区漕运最为繁忙的区域,极为便利的水路交通形成了两岸庞大的商业空间。因此,此地桥梁最为高大,且桥孔宽大,可通各式船只,满足人们的出行、商业及生活需求。而此处共有两桥,一为万年桥,一为虹桥。
《姑苏繁华图》中所绘万年桥和虹桥皆与记载相同,其体量之大,为图中最盛。“乾隆五年长至节(冬至)桥梁‘龙口合’,又二日,而行人通,桥乃成,万民欢腾,请名曰‘万年桥’,今布政使安君宁核实其牍,允其请,桥长三十二丈五尺有奇,广二丈四尺,高三丈四尺有四寸,计费一万六百余金。”通过计算可得万年桥长约108米,宽约8米,高约11米,可见其体量之大。万年桥为三孔方形拱桥,两端建有牌坊和碑亭,牌坊上万年桥三字格外醒目。桥上有栏杆,为石栏杆和砖红色木栏杆交替建造而成,每个桥洞顶端两角处有兽首。万年桥两侧设有地摊,虹桥两侧设有摊棚,均与周围热闹商业融为一体。两桥宽广,设地摊、摊棚也不影响其主要的交通功能。虹桥为单孔方形拱桥,位于阊门西侧,栏杆为黑色纹栏,还有四盏明灯高悬,桥两侧摊棚或开窗或开洞,做工十分精美。虽然虹桥精美程度稍弱于万年桥,但是其桥洞大小,桥的体量与万年桥不相上下。
第二等级的桥多位于大运河、护城河、胥江等支流处,如山塘河、香水溪、越来溪等。此等级之桥的数量最多,如怀胥桥、山塘桥、半塘桥、东安桥、西安桥、普济桥等,为苏州地区最主要的桥梁体量制式。这些支流虽不及大运河、护城河、胥江等水域水面宽广,但在漕运中依然承担着货物的分拨、分流、转运的功能。所航行的船只相较于主要航道的船只形态体量略小,但依然是以货运为主。横跨这些支流的桥梁,虽不及万年桥、虹桥造型精美,形态宏大,但其做工依然精良。
东安桥与西安桥位于木渎镇中。东安桥俗名邾巷桥,位于香水溪与越来溪交汇处,是单孔拱桥,桥洞为方形,比例均匀,桥上有黑色栏杆,桥身为石砌。西安桥又名西津桥,明万历年间里人茅郊建,清康熙二十年洞庭东山吴序商重建,改名永年,木渎十景其十曰西津望月。此桥为单孔拱桥,圆弧拱长,桥长22米,孔高4.2米,顶宽3.05米,桥堍宽3.5米,拱厚0.32米。东西安桥跨越支流,两者形态各异,连接不同区域,解决木渎陆路交通连贯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木渎之后为石湖段,石湖是姑苏一处名胜,也是《姑苏繁华图》全卷描绘山川风景最为详尽之处。此处桥梁有行春桥和越城桥。越城桥横跨越来溪,处于越来溪汇入石湖之地。此桥由花岗石构筑,桥长33.2米,中宽5.4米,跨度9.5米,矢高4.8米,为单孔弧形拱桥,桥上有石栏杆。行春桥,长54米,宽5.2米,中孔宽为5.3米,矢高26米,此桥共九孔,跨石湖北渚,石梁卧波,因桥洞映月,其影似串,石湖串月之景形成。所谓行春桥者,又据其会胥门以西,横山以东,往来憧憧,如行图画间,凡游吴中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越城桥与行春桥为景区之桥,两桥由堤坝连成一体,堤坝上建有凉亭,可供游人观赏休息。两桥相连体型巨大,跨越区域较远,人们行走于此,可游玩观赏,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姑苏城段近景处,一座精美的单孔石拱桥横跨于胥江之上,此桥名怀胥桥,俗名大日晖桥,清顺治十一年重建,嘉庆二十五年重修。位于胥江之口,扼住主航道,桥孔修建得十分高大,为半圆形拱桥,呈高高拱起之态,便于通航,桥身与桥上栏杆皆为石筑。
过姑苏城后可见山塘河段,山塘河入口处可见山塘桥,横跨于山塘河之上,全长22米,宽2.12米,为单孔弧形拱桥,桥洞上方“山塘桥”三字格外醒目。桥身为石柱构成,桥上有石砌围栏。过山塘桥自西向东与画卷方向一致可见半塘桥,谚云:“七里山塘,行至半塘三里半。”图中可见,此桥为单孔拱桥,桥上有栏杆,桥身刻着醒目的“半塘桥”三字。经半塘桥过花市又见普济桥,普济桥因南边普济堂而得名。此桥建于康熙年间,为三孔石桥,桥上有栏杆,为砖石建造而成。中孔跨度13.7米,矢高9.1米,边孔跨度8.9米,矢高5.5米,此桥建造完美地遵循了黄金分割法。山塘桥与半塘桥形态相似,桥洞形态、材质、体量、栏杆制式、整体造型等均无较大差异。普济桥靠近虎丘,此处建有园林,园林假山叠石,古树苍郁,风景秀丽。普济桥虽体量、材质等与山塘桥、半塘桥无所差,但其栏杆制式、桥洞数量等皆比这两桥精细,桥的形态也略显秀气。
总体来说,这一等级的桥梁制式、体量、材质等基本相同,但是桥的样式和精美程度略有不同。
第三等级的桥多位于主要航道之外的小支流上,或位于园林之内,山野之中。这些水路基本没有或少量承担漕运功能,以人的通行为主要功能。故这些桥体量小,桥洞低,精美程度相差较大。有的桥身贴有冰裂纹,有的为简单的石桥,更有甚者,几根木头或几块石板便可搭建成桥。而园林之中的桥,虽然小巧简单,但是色彩较为精美。
《姑苏繁华图》中无名或无法准确考证的桥较之有名之桥数量更多。山前村段,共有四座小桥,近处优美景色中藏有几块简单石板折角搭接的石板桥,又有桥身为冰裂纹的单孔弧形拱桥,远处太湖旁有一单孔弧形拱桥,山野中有一木桥。遂初园门前有一精美三孔弧形拱桥,此桥贯通遂初园与木渎,建于桥基之上,桥无栏杆。法云庵门前有一无栏杆的单孔方桥,西安桥后有一无栏杆的单孔弧形拱桥,木渎社仓内还有一木制方桥,远处还有一木制折桥。石湖区域水路众多,各处支流多有架桥,桥的类别多为石头拱桥、方桥等。苏州城内,人工水路覆盖整个城区,城区之内亦有众多小桥。山塘河段是借虎丘山之风貌建园造园之处,此地支流处,园林内亦多小桥。这些桥数量众多,但因画中虚写实写,艺术加工等行为,无法对应史料文献进行考证。然这些桥以其画中体量、形态、位置、水域环境、周围环境等推断,大多为第三等级的桥,少数为第二等级的桥。
江南姑苏水系密布,小溪支流遍布大地,受技术条件制约,横跨大江大河的桥梁并不多见,大多数桥梁都是架落在小溪之上,它们大多造型精美,设计合理,富有变化,与周围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溪流上的桥分为河流交汇处的桥梁与横跨河流的桥梁。
河流对于居民的生活至关重要,可以满足人们生活用水,农田灌溉及水运通航等,桥梁选址及其形态受河流影响重大。姑苏此地,河流交错纵横,形态多变,有“十字形”“丁字形”“井字形”等,桥梁选址亦建于河流交汇处,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自身使用功能。《姑苏繁华图》中很多桥梁都位于河流交汇处,如木渎古镇的东安桥,香溪与胥江之水汇聚于此,桥下水域,一清一浊,泾渭分明,“斜桥分水”成了木渎有名的十景之一。越城桥,越来溪之水自此汇入浩瀚石湖,水面一望无际,画卷此处,湖光山色,田园风光,美不胜收。怀胥桥,位于胥江之口,扼住了交通要道,是船只进入城内必经之道,位置至关重要。河流交汇处的桥梁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桥梁自身价值。
石湖北渚处水域面积宽大,有一行春桥,此桥为九孔石桥,桥洞映月,风景极好,漫步桥上,欣赏石湖之景,别有情趣。水域繁忙处建设跨河桥梁,如阊门外虹桥、万年桥等。姑苏城内经济繁荣,街道林立,人口密集,水面船只拥挤,船运繁忙,热闹非凡,此处桥梁大多造型精美,兼顾美观与实用功能,展现了姑苏繁荣之景。
桥梁的大小与数量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人口因素影响桥梁数量。江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自古以来人口稠密,人烟繁盛,村落众多。姑苏城内人口最盛,因此桥梁数量最多,体量最大。反之,山野村庄处桥梁数量有限,样式简单。另一方面,桥梁建造受商业因素影响。商业繁荣地区需架构桥梁连接道路,以便商品交通运输,桥梁所在处成为了重要的商业中心点,商业带动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经济发达地区桥梁样式更为细致精美。
古桥选址架设要勘测地形地势条件,因地制宜。江南地区有部分山地丘陵,因而桥梁大多设在地势较为平坦的河谷、沟谷附近。《姑苏繁华图》中灵岩山段与虎丘段山高路远,群峰叠翠、枝繁叶茂、川流不息。此处桥梁大多因地制宜,顺势而建,选址讲究。桥梁选址建造处地形较窄,地势平坦,水流平缓,尽可能建在坚硬岩石上,避免水流侵蚀、土地疏松之地。还应考量周围植被状况,应选择植被茂密、根深蒂固之处,可减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同时,也可因地制宜,借助自然地势,减少造桥成本,避免自然灾害,增加桥梁使用寿命。
江南古桥的建造与装饰,反映了当地人们的审美倾向与思维方式,凝聚着江南百姓的智慧结晶。文人墨客和能工巧匠们借助桥梁这一载体,发扬其伟大智慧,桥梁的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得以充分展现,向人们展示了江南丰富多彩的桥梁文化。
在江南地区,桥梁的作用至关重要,桥梁名称更是承载了人们美好的愿景。当地的民风民俗也赋予了桥梁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姑苏繁华图》中的普济桥、普福桥、怀胥桥、万年桥等,倾注了人们的美好愿景,希望可以心想事成,万事胜意。普济桥由当地药铺普济堂捐赠,普济意为普度众生、济贫问苦。怀胥桥,怀念伍子胥所建,伍子胥奉命“相土尝水”筑苏州城。据《越绝书》记载:“吴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陆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 ”伍子胥为吴王建立了吴大城,后来伍子胥又死于胥门处,胥门外之桥便成为怀胥桥。
江南古桥的建筑艺术注重细节,代表着“精、细、雅、洁”的价值取向。如《姑苏繁华图》中的虹桥,位于阊门西侧,因其桥下无柱,若飞虹直跨两岸而得名,亦称无脚桥。此桥可以随时吊起,以利防守,故称吊桥。《姑苏繁华图》中可见此桥跨运河,通要道,为防守之要隘,通行之孔道。桥两侧设有摊棚,行人川流不息,摆摊者、叫卖者、购物者、游逛者摩肩接踵。桥上还有四盏明灯高悬,此为当时所设路灯,亦反映姑苏夜晚商业盛况。桥下舟楫穿行,头尾相连,一片水面繁华之景。
江南古镇的桥梁不仅造型独特,更是将建造工艺与文学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古桥上碑词与槛联大多出于名家之手。《姑苏繁华图》中,万年桥上便有一桥联:“水面忽添新锁钥,波心仍照旧舆梁”,此桥联沿用了乾隆五年的旧联,联中的“新”“旧”二字,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说明了此桥早已修建,而后又重建。桥联大多耐人寻味,别具风味,是江南古桥文化的重要部分。
《姑苏繁华图》中,徐扬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当时姑苏盛世之景,图画布局精妙严谨、内容丰富、技法高超、笔法细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画卷首尾呼应,节奏错落变化,自西向东,姑苏风光一览无余。图中所绘之桥,数量众多,刻画清晰,内涵丰富,是整幅画面中重要的构筑物。探析画中桥梁文化,是考证姑苏文化的重要节点,也是确定苏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标志,更是深入研究姑苏桥文化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