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机械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探索

2021-11-11 08:37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证书机械实训

刘 伟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41)

2019年,国务院提出在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图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缓解当前就业矛盾。截止到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共四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相应的机械设计、数控机床、机械制造、3D打印技术等技能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导致人才缺口将近50万且每年有望增速在25%以上。作为传统的机械专业,高职院校的开设继续呈稳定式增长,到2025年累计毕业生数将达到30万之多,而机械专业“1+X”证书制度基于机械行业能力标准调整专业能力结构,使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紧扣行业发展实际需求。

“1+X”是两种证书的相互衔接和相互融通,需要从标准衔接、课证融通、学分认定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其中,“课证融通”是重中之重,决定了机械专业“1+X”证书制度的实施成效。课证融通旨在梳理机械专业“X”证书所匹配的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构建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1+X”证书制度模块化课程体系。随着我国机械专业的“1+X”证书制度的提出,高职院校在“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作为研究切入点,探索机械专业改革路径,力求为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下机械专业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案例。

1 目前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X”证书作为一项目创造性的制度设计,它的出现必然会对学生、教师、高职院校以及工业企业带来巨大的变革。目前在“1+X”证书制度落实上,高职院校会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学方式和制度建设难以适应“1+X”证书制度的要求

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相关人才,与社会进行人才接轨的场所,所沿用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与时俱进,这显然无法与工业企业中的实践操作衔接到一起。所以,我们高职院校的教学必须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但是,目前部分教师还是一味地理论知识教育,与学生们较少进行互动,再加上高职扩招后,学生本身的基础知识不是很好,更别说从专业的角度让学生获得技能上的提升,最终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种教学方式难以与“1+X”证书制度相结合,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另外,相关考核中所需要的行政服务配套也不全,从学生报名、费用收取、考务安排、安全保障、设备管理、水电耗材供应等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1.2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不能与时俱进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所院校培养目标和规格具体化的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的依据,其重要性毋庸赘言。现有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中的“数控车铣加工”“增材制造模型设计”“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证书要求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学生按照现有的课程学习后很难通过等级证书的考评,导致出现教与考脱节的情形。

1.3 实训设施方面设备陈旧

高职院校本身的教学目的就是为社会上的企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出进入到企业就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对于相关设备的实际操控显得尤为重要。机械加工专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安排了大量的实训课程,制图实训、普车普铣实训、数车数铣实训、加工中心和多轴实训、钳工电加工实训、增材制造3D打印实训等等。但部分实训室设备陈旧损坏,新的设备购买不及时,实训内容也停留在多年以前。加上近些年高职院校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设备台数少,操作时间变短,实训效果大打折扣。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设备的操作以及掌握到的结构和原理等知识过于滞后,无法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接,待到将来从高职院校毕业之后,进入到企业当中,安排到具体岗位之上,面对新型的设备,依旧是一种缺乏相关经验的状态,没有办法第一时间的进入工作状态。

1.4 师资水平的建设不足

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侧重于实践能力,“1+X”证书制度更是紧密地把实践能力和企业需求联系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证书的考评,那相关教师必须对考核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技能,并且很好的传授给学生。目前,大量没有在企业工作过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加入到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中,其中部分青年教师由于没有相关的技能经验,不熟悉数控的编程,机床的操作,量仪的使用等,这种情形对“X”证书的教学和实训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必须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水平,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2 落实“1+X”证书制度在机械专业的改革途径

“1+X”证书制度对于高职院校是一个比较新颖的事物,各个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探索。怎么样把这个制度贯彻落实好,需要学校和系部学院的教师共同努力,才能让“1”和“X”真正的有机融合在一起。而且,学校还与相关的企业要做好对接,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协同创新发展,保证“1+X”证书制度在机械专业的落地生根。

2.1 改革完善教学方式并建设好相关管理制度

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利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和3D打印模拟软件进行机械加工过程的虚拟模拟,利用线上平台进行远程视频授课,起到提高教学效果和降低培训成本的作用。教学活动中,教师兼备企业设计、管理、技术、师傅等角色,学生兼具企业生产员工的身份去完成“1+X”证书制度下所要求完成的任务,达到相关技能的提高。从学校层面来讲,建议成立以分管校长为领导的“1+X”证书建设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统筹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对运行的情况进行协调和综合性指导,与上级相关部门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进行沟通联络。学校应该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在学校账户设立“1+X”专项资金,统一办理收支业务,对“1+X”项目进行划拨资金。要做好后勤保障,相关实习实训中心的安全保卫、水电供应,要承担必要的师资培训、学生培训考核期间的食宿安排等。系部要重点做好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培养,考务工作的管理,需要相关的专职教师做好配合工作。要统筹规划和科学安排好培训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报名考试、派出评判员监考员、发放证书、准备好实训耗材以及实训设备保养和维护等。

2.2 制定好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的修业期限一般为三年,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两年半。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学历证书“1”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的培养目标达到,我们需要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补充好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要求,并将课程思政融入到里面,是需要费功夫思考和研究的。要明确“1+X”中的学历和技能不是割据对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多轴数控加工”中级证书为例,该级别的证书要求根据零件图纸和加工要求,设计多轴数控加工工艺;利用多轴数控机床、计算机及CAD/CAM软件等,完成零件的参数化建模及四轴联动或五轴定向数控加工程序编写,操作机床加工合格零件。根据上述的标准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仍然保留了经典课程。专业核心课中删去了繁难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和金属切削机床,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三维计算机制图。增加了3D打印技术,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实训课的设置中适当削减普通机床加工的课时,延长了数控机床操作的课时。培养方案初稿完成后,又请企业工程师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进行审阅,对照相关企业岗位标准、证书标准进行反复的修改。

2.3 建立实习实训中心并与企业对接

对照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设立的实习实训中心建议配置表,政府采购相应的设备或者利用学校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使相关的设备满足学生日常教学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学校也应该加强企业联系,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在企业内部通过企业的新型设备学习先进的实践知识,这样既能解决部分实习设备的问题,还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收益,也能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制造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2.4 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从学校层次来看,师资力量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师资队伍也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关键和难点。学校应该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能够严格把控在职教师的培训和兼职教师的规划管理,建设出一支与人才培养方案和“1+X”证书制度想匹配的教师队伍。应该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高职院校的主流方向,学校需根据相关的岗位需求对教师的能力进行重点培训,可以通过社会招聘或引进特殊的高技能人才。对于在校在岗的教师,应该让他们通过培训学习,深刻理解并掌握考核标准,熟练操作并通过证书的考核,逐步建成一支高校、专业和实践技能强,在机械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团队。

3 结语

“1+X”证书制度是一种新型的证书制度,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实施机械专业课程建设改革,它既是挑战更是契机,可尝试探索“学分银行”的管理体制来进行完善、通过实训体系进行衔接、对办学模式进行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等。以“1+X”证书制度为纽带,塑造政府、产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使机械类专业课程建设更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经济产业的需求,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实现“1+X”证书制度下产业链与专业建设的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证书机械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少就是多
调试机械臂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简单机械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按摩机械臂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