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旺庆
摘要:审辩式思维能够让人更加理性,逻辑性更强,对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三观还有思维状态等,都还没有正式形成,初中于他们而言是一个成长的关键期。如果可以有效地将审辩式思维融入课堂,就能让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受益,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以初中的数学教学为例,进行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希望可以给学生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审辩式思维
审辩式思维是人们运用策略、表征进行问题处理,并做出决策、学习新的知识的过程。如果一个人能够拥有很强的审辩式思维,那么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综合能力可以得到很好地提升。而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的学科,所以如果能够将审辩式思维融入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那么于学生而言,不论在数学学习方面,还是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也是本文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中审辩式思维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
所谓审辩式思维,重点在于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把握源头实现对问题的解决。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对数学问题进行头脑风暴。
比如说,在学习三视图的时候,教师只需要在最开始的时候给学生讲一下什么是三视图即可,让他们对主视图、侧视图还有俯视图有一个了解,接下来的内容就交给学生自己研究。这部分知识相对来讲是比较简单的,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做题基本没有太大问题,给学生留出足够浏览完书本上相关内容的时间以后,就让他们直接做题,可以是练习册上的题,也可以是教师自己准备的卷子。如果有学生做完了就给他们批改,对于他们没有做出来的题,不要一开始就给他们讲,让他们自己思考,在他们反复思考仍然不能想明白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一点提示,然后继续让他们进行思考,直至他们把错的题研究出来为止。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他们的大脑充分转动起来,对问题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学生的每一道错题都反映着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是不够熟练的,如果反复思考仍然不能写出正确答案,那么意味着学生没有理解这个知识点。但是通过不断地思考,加上老师的指导,可以让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点,理清解题步骤,把知识内容融会贯通。这样他们以后做题的时候,不仅能够养成认真思考的能力,还能在思考的时候理清所要用到的知识点,能够有一个对做题的整体把握。
二、设置挑战,让学生理性思考
蘇联的一位心理学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旨在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目光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给他们设置一个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够得着的目标,通过这样带有难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产生学习自信感。这一理论表明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而且可以决定认知思维的高度。
结合这种理论,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准备一些具有挑战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在上课之前发预习卷子,让学生将卷子上没写全的定义、公式补全,把上面的习题做完。因为是预习卷子,所以上面设计的内容应该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内容为主。但是在卷子的最后,教师可以放几道比较难的题让学生思考,或者是放几道下一节课才会学的新知识。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会很难直接将最后的几道题做出来,但是因为是提前发给学生的,所以学生有时间思考,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对题目进行钻研,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让自己的思维得到锻炼。
在比如,教师在讲完一整个单元的知识内容以后,可以给学生找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习题,因为是比较综合性的习题,而且比较有难度,所以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不仅能够有一个对知识的回顾,还能有一个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思辨式思维的养成。
三、帮助学生提升“审”的能力
审辩式思维需要学生先“审”,后“辩”,审是这种思维的基础。审的意思是阅读,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对数据的分析。审的过程要求我们有一个良好的习惯,细心、耐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用于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比如说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时候,“边边角”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条件,但是如果是直角三角形的话,却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的条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思考以后就能发现,直角三角形是特定的三角形,但是其他的三角形不是,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是两个锐角三角形,或者是两个钝角三角形的话,是不是就可以用“边边角”作为判定它们是否全等的条件了。每一次学生的思考都是从分析题目开始的,在审题的这个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审”的能力,是审辩式思维培养的一个良好开端。
四、帮助学生做好“辩”的过程
“辩”是审辩式思维信息加工的重点,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在经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过程,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
在研究两个三角形能不能用“边边角”作为验证是否全等的条件时,不乏会有学生会认为,如果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话,可以通过构图的方式,用勾股定理进行验证,证明“边边角”是可以作为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但是其他的三角形没有办法利用勾股定理或是别的方法,证明第三条边也是相等的,所以构图方法不能应用在这些三角形证明上,也就意味着“边边角”不能用作判定它们是否全等的条件。这种想法能够得到大部分学生的支持,即使存在部分学生对此持有疑问,但却因为找不出理由来反驳,所有只能也赞同这种证明思路,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让学生进行“辩”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结组,利用画图、标辅助线、计算的方式解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不能通过这种方式证明三角形全等,但是也有学生能够认为是可以的,通过做辅助线的方式,经过三次全等证明就可以验证两个锐角三角形是全等的。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就是“辩”的过程,他们会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争执的过程就是审辩式思维培养的过程。
总结语
审辩式思维不是一味的进行批判和质疑,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对自己见解的一种表达。初中的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将审辩式思维渗透到数学的教学中去,让学生打破固定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相信只要教师能积极地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有“审”和“辩”的学习过程,学生肯定能够养成审辩式思维,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晓霞.以审辩式教学为学导方式的深度学习——以浙教版“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1,(14):51-52.
[2]柴建丽.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7):60-61.
[3]杨晓霞.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