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并阐述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对于探讨我国失业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和成因,然而提出了解决思路,即大力推动经济增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完善就业体系和政策、鼓励自主创业以及完善社会失业保障体系。
关键词:相对过剩人口;失业问题;解决思路
马克思认为相对过剩人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资本积累过程以及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一种经济现象。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产物。我国近年来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国家统计局网站2021年2月28日发布我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比上年少增166万人。2020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可以相信,未来我国的就业形势仍旧会很严峻。
一、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提出的重要理论。在马克思看来,相对过剩人口是在资本逐渐积累的过程中,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并且资本有机构成逐渐提升的一种必然的经济现象。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产生相对人口过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许多无法避免的矛盾与弊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化之间永远存在矛盾纠葛,这种基本矛盾是社会两极化的根本原因,也是社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根本原因。在資本主义的运行机制之下,由于制度的根本源由所在,相对过剩人口必然存在。
资本积累是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直接原因。资本积累能够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而可变资本的数量决定着对劳动的需求量。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相对量的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日益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马克思认为,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量的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相对过剩人口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需要的产业后备军,起到劳动力的蓄水池的作用,可随时调节劳动力的供给,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发展。第二,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剥削。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资本家可以乘机压低工资,还可以迫使工人遵守资本主义的劳动纪律。正因为如此,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可能也不会真正愿意消灭失业人口。
马克思认为,在当时的大英帝国,存在着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流动的形式、潜在的形式、停滞的形式。
马克思曾经从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中揭示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它的一极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无产阶级的失业、贫困的积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种对抗性矛盾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除这种对抗的根本出路在于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二、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大力发展经济
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前提,众多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与实践表明,失业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是降低失业率的有效途径。各国通过保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社会的生产规模扩大,市场扩大,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相反,当经济萧条时,企业大规模裁员,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暴增。所以我国要降低失业人口数量,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就必须要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
2.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一个基本的原因就是生产的相对过剩。从这种角度看,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足够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要满足这一点,要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升我国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提高对劳动者的重视和保护程度。
3.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每当遇到经济危机,政府就会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例如我国在2008年实行的“四万亿计划”。扶持企业,兴建工程,这些确实起到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也可以采取金融支持政策,通过放宽贷款渠道,通过多种方式,打通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渠道,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恢复企业活力,扶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渠道。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提供了我国大部分的就业机会。但也正是因为其规模较小,相较于大型企业,其抗冲击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并不强。要消除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可以运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对中小企业进行必要的救助;也可以加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放宽中小企业获得金融贷款的限制条件,简化相关的业务流程和贷款发放的时间。对于短时间内无法偿还贷款的中小企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经营潜力,适度放宽条件。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就业市场中,第三产业一直是吸收大学生最多的地方,在我国却仅仅只占到了GDP的40%左右,与美日发达国家的 80%相去甚远。我国的经济经过不断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解决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来说是一个选择与机会。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现阶段劳动力的成本相对低廉,资本短缺,而科学技术成本还相对较高,所以增加对劳动力的使用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发展劳动密集型可以扩大就业,我国人口众多,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5.加大对劳动者进行培训。
我国的劳动力虽然基数很大,但是劳动力结构和经济结构有一定的脱节,很多行业却非常缺乏劳动力,原因是劳动力素质的问题。要在短期内降低失业率,则需要政府组织劳动者进行培训,承担企业的成本;也可以通过改革现有的教育制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际能力的锻炼和培训,导致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加上年青学子本身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使大学生就业率不高,成为失业率比较高的一类群体。因此,必须要对我国教育制度和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中专大专教育,培养更多有实际技能的劳动者,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6.完善社会失业保障体系
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障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失业保障所覆盖的范围比较狭窄,失业保险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欠缺,存在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实际就业的人员却不断享受失业保障的问题等。所以以后要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将应届毕业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各单位下岗人员、农村潜在的失业者等纳入失业保障范围;加强失业保障制度的宣传以及相应的立法工作。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失业保障监督机制,规范失业保险金的发放与管理,对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建档并监督。
小结
对于我国的失业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制度。在建党一百年的时间点,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将制度优势转变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优势,才能克服当下新冠疫情和各种艰难险阻,将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
作者简介:齐勇(1970.10),男(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