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2021-11-10 09:17:16彭斌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中

彭斌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逐渐转变,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也在不断转变,紧跟时代的脚步,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不再只注重于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升,更加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而史料实证素养更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主要对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由于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采用的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导致学生的整体学习思维得不到开发,而核心素养更是得不到培养,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更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学习质量的提升得不到保障。

一、史料实证素养的概念剖析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手段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而史料實证主要是指初中生在通过对历史材料进行不断的分析之后,筛选出更具有真实性的历史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起到还原历史的真情况的目的[1]。史料实证素养更是历史学科中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有很重要的作用,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搜索历史资料、并对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深入的理解,探寻历史资料背后的历史故事,更要具有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的能力,确保历史资料的真实性,能够对真实的历史信息进行客观的呈现。因此可以发现,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不仅仅能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更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史料实证的理解,增强证据意识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逐渐地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史料实证素养是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而史料实证更是能够对强调实证历史学科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义进行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加强对史料实证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对于史料实证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入,简单地认为在课堂上只要引用了历史资料就是对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而引用的历史资料大多是具有结论性的历史资料,导致了对于资料筛选、分析、解读的环节缺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逻辑推理能力得不到培养,达不到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目的[2]。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加深对于史料实证的理解,培养学生用正确的史料实证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目的。例如以《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课堂为例,在上课前夕,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自主的查询与三国时期相关的历史材料,通过认真地分析之后,查阅到《三国志》、《资治通鉴》、《后汉书》、《华阳国志》等历史书籍中都记录有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在课堂上对自己查阅的书籍进行阐述,比如《资治通鉴》中更具有历史价值的则是胡三省的批注,对于探寻三国时期的历史事实有很大的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二)加强学生对于历史资料的解读以及应用能力

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对于历史资料的解读以及应用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加强初中生对于历史资料的解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通过对于相关历史资料的理解解决历史课堂中的问题。首先在历史资料的解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使初中生对历史资料进行全面的阅读,理解资料中的历史信息,结合课堂内容,判断历史资料的价值,使解读能力得到提高。而对于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在历史资料的查询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将历史资料中的关键信息加以利用,学生只有充分的掌握历史资料的价值,才能够充分地利用,从而达到应用能力提升的目的。以初中历史课堂《辛亥革命》教学课堂为例,通过查询相关的历史资料可以发现,在陈嘉庚的观念中“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与黄炎培的想法“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可以发现两位的思想观念都是针对如何解救当时国家所面临的困境,学生应该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总结,在不断的分析与探讨过程中,了解历史的真实情况,并将资料中的历史信息所要表达的核心信息进行利用,加深对辛亥革命时期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达到提升对历史资料的解读以及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三)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应用,加强学生的空间意识

由于我国的历史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历史知识则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而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对历史的整体结构进行理解,建立完善的时间与空间脉络。因此时间与空间也就成为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而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应用,指导学生从空间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并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空间位置,将真实的历史事件通过地图的展示,将抽象的历史内容通过更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3]。以《鉴真东渡》为例,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会让学生将鉴真东渡的路线以及经过的位置进行记忆,但是缺少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而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鉴真东渡的历史图册加以利用,通过地图的展示提高学生对于鉴真东渡路线的理解,并根据地图路线讲解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并且还能够有效地在唐朝时期日本的具体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更加有利于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四)结合信息技术,加强对史料形式的创新

在历史学科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不仅仅要重视史料实证思维的锻炼更加要不断的创新史料的形式,提供更多符合初中生实际学习水平的历史资料,同时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加强史料形式创新的水平。以往的历史资料都是通过文字的方式进行记录,但是现在教师可以依靠网络信息技术寻找更加形象化的历史资料,例如小说、诗歌等,通过更加鲜明的历史资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满足初中生对于历史资料的需求,而以图片展示的历史资料则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以《盛唐气象》一刻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李白《将进酒》、杜甫的《登楼》等古诗中都对盛唐气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还有白居易的《长恨歌》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进行描写,展现当时的社会背景,还可以通过播放以盛唐时期为历史背景改编的电影或是纪录片,在观看的过程中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结语:本文主要通过对史料实证素养的意义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对史料实证的理解增强证据意识、加强学生对于历史资料的解读以及应用能力、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应用加强学生的空间意识、结合信息技术加强对史料形式的创新等方式使史料实证素养得到有效地提升,提高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倪菊梅.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J].教育界,2020(23):47-48.

[2]严骏.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路径分析[J].学苑教育,2019(24):28-29.

[3]韩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J].华夏教师,2019(09):36.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初中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59:53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55:52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58:20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9:27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6:16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4:33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3:51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1:44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8:17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