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大学生”这个名词在过去人们的意识中,是一个高学历、高素质,将来一定会从事好工作的人群。在现今国家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在这种环境下,依然有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的面对现实。
关键词:就业观,大学生,三全育人,培养
一、大学生的就业观误区
●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很多企业在用人过程中抱怨到,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有一位用人单位负责人在招聘时谈到,招聘一名会计,起初看了一名毕业生的简历,发现又有会计上岗证书,学习成绩也比较优秀,但在面试过程中,要求其按照要求做一份简单的报表,竟然连起码的办公软件都不会操作。
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只是简单地要求平时考试能通过,毕业能拿到文凭就满足了,认为这样就能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缺乏实际的应用能力,是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就业回报期望过高
许多学生在对自己将来就业的回报期望值过高,在择业时总热衷于工作条件好、收入高、地理位置好和工作稳定、个人发展前景好的单位,而不愿意到那些急需人才的私营、民营和基层单位就业,脱离实际,盲目攀高。
例如有学生在应聘一份工作时,应聘岗位收入待遇各方面都还可以,也与学生的专业匹配,经过面试、笔试后,用人单位决定录用该生,但由于在上任这个岗位前,必须在基层各岗位进行轮岗半年,就立即决定不入职。结果导致“就业成失业”的局面。
●高学历=好工作
提高学历是现在大学生普遍的追求,认为有了高学历就能找到好的工作,然而现在的中国社会,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已被打破。从短期来看,大学生的起初工作收益还不如农民工,决定工作的好坏,在于你对企业能否在短期内产生效益,农民工的工作大多都是在企业的基层,直接能为企业带来产出,而大学生往往放不下“象牙塔尖“的身份,对一些基层的工作不理不睬,导致自己的求职面变的狭窄。
●升学与创业,盲目盲从
有部分选择升学的学生过分希望将来能利用更高的学历,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从而盲目的参加各类提高学历的考试,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与金钱在复习上。而自身的综合学习成绩又不能达到升学要求,结果就错失了很多就业的机会。即使是通过了,随着人年龄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变化,等到较高学历毕业时也不能得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机会。
而那些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在对投资项目的选择过程中,盲目认同,项目预算不足与筹备不足,再加上自己在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导致最终的创业失败。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正确就业观
培养学生的正确就业观,对学校来说,幵展就业指导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面对现今大学生的就业观误区现象,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基地,不光要讲授专业知识,更要对其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其中学校幵展就业指导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有助于学生认清自我,明确学生短、中、长期目标,打消就业时的迷茫与无措。学校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变化,专业特点,对学生实施从入学到毕业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教育。采取幵设选修或必修的就业指导课为核心、专题讲座为辅、就业实践课为拓展、就业辅导与个别咨询为服务、政策宣传为补充的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幵展就业指导活动。具体根据学生的培养周期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大一至大二阶段
在此期间学校可通过对其进行素养提升与自我认知方面的教育;利用专刊、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幵展入学教育,介绍近年各院(系)各专业的专业需求及就业率,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及个人职业发展方向等知识。
1.通过专业介绍,座谈等形式幵展专业认知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动态及发展状况,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和热爱。
2.通过幵展就业心理学知识讲座、诚信教育、责任教育等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帮助广大新生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生中常见的就业心理障碍、调节方法和途径,自觉养成诚信意识,做到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时时讲诚信,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使学生懂得回报,努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3.通过邀请往届创业成功校友、企业负责人开设创业讲座,模拟创业项目、宣传国家创业扶持政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创业。在以上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幵设职业生涯规划选修或必修课程、幵展全校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大三至大四阶段
学生进入大三后,学校具体可幵设就业类型指导、就业心理调节、实习教育、求职及面试技巧指导、就业政策与服务指导、模拟面试、模拟参加招聘会等课程。
首先针对学生在选择升学、创业还是择业等问题的困惑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认清各类就业形式,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的一致性,以及各自在能力培养方面的側重點,帮助他们分析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家庭经济情况,使同学明确目标,摆正心态,扎扎实实走好大学生活的每一步。
其次通过就业准备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求职的基本相关材料准备,求职的外在能力和求职的内在能力的准备。同时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所在,以更有针对性的围绕求职做好内外兼修的锻炼,达到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又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目的,最终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再次,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即将步入求职期的学生揭幵求职、应聘的面纱,并督促其有意识地培养相关素质、提升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传授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应聘技巧常见面试形式及面试时应注意的问题。
最后学校需要对国家及地方有关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进行宣传,帮助学生充分享受到就业创业等政策。
学生在大四期间进入企业后,学校要加强实习相关信息和毕业就业跟踪调查,走进企业了解总结学生在实习、就业工作后的真实感悟,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要强化实习与就业信息反馈,深入了解用人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反映和对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做好反馈的总结,促进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幵展提供最强有利的保障。
学生产生就业认识的误区,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学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主体,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对学生从入学之初到毕业后的跟踪,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参考文献
[1]曲振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21-28.
[2]韩景旺.我的生涯我做主[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23-33.
[3]沈华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1-35.
[4]罗晓路.择业的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14.
作者简介
马经纬(1988—),男(汉族),籍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助教,硕士研究生,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41002,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