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登梅
【摘要】由于特殊的家庭原因和家长的疏于管理,留守儿童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存在很多心理问题。不按时完成作业是留守儿童的通病。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并提出了培养他们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习惯的具体措施,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留守儿童;家庭作业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留守儿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缺乏家长的监督,导致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出现各种问题,甚至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严重阻碍了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笔者着重对小学留守儿童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留守儿童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原因
首先,学生缺乏自制力。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在学习、思想、价值观等方面却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引导。因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学习热情普遍不高,这会导致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罗显拖沓;二是缺乏家庭监督。一般来说,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监管。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家庭教育意识不足,无法在学习、思想上对留守儿童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导致作业质量不高,无法通过作业巩固自己的课堂所学。
二、培养按时完成作业习惯的策略分析
1.关注儿童的家庭环境
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是不一样的,他们一般都是和爷爷奶奶等亲戚一起生活的。因此,教师需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关注其家庭学习环境。例如,可以开展开放日活动,引导学生的监护人走进校园,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在一些留守儿童家庭中,由于家中主要是外出务工,所以家庭整体生活环境较差,存在着环境混乱等问题,学生受环境影响,也存在着一些思维逻辑上的混乱,甚至会出现不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频繁丢失物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配合学生家长做好日常生活环境的清洁工作,同时要求学生养成整理物品的能力和习惯。当前,由于教育观念并未转变,部分教师留给学生的家庭作业较多,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常常会有较重的负担,基于此,教师便需要纠正自己的观念,给学生预留的作业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以一种较为轻松的心态去完成。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缺乏家长的关心和指导。教师应正确认识留守儿童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困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分清是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定期、不定期检查作业。对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惩罚,并帮助其改正问题和缺点。同时,教师要在课后对留守儿童进行额外的指导,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或者利用课余时间督促留守儿童,让他们在严格的监督下按时完成作业。只有严格要求留守儿童,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留守儿童的时间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因此,教师要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和自我控制时间的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学习建议:即学习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这样,学生在一个小时内总共可以学习50分钟,中间可以获得足够的休息。有些学生的爷爷奶奶或者监护人具有一定的文化能力。教师可以建议他们使用相关的学習设备来帮助学生管理时间。例如,可以让他们运用手机进行计时,让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规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这样也可以促进他们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进而促使他们按时完成家庭作业。长久下来,他们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自制力普遍较差。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也是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教师要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且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布置作业,不要给学生施加过大的压力,从言行两方面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习惯
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写作则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且徜徉在阅读的海洋里,学生会以书为伴,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情感上的缺失。所以,无论哪一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内容,包括日记、周记,及时批改、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业得到了教师的认真评价,这样也可以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热情;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班级或学校建立图书中心,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留守儿童谈心,并教给他们正确的阅读方式以及做读书笔记的方法等,为了让留守儿童更加感兴趣,班级可以定期举行“读书笔记”展示、评比活动,对优秀笔记给予适当奖励,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非常高涨。在这样的情绪的激励下,他们会及时的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
4.用心设计作业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把家庭作业当作一项任务。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叫苦连天。虽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显得煞费苦心,但在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的时候却显得不怎么用心,这就使作业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意义。特别是不利于留守儿童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容量要少,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使学生每步都有进展,每时每刻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动机。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数学课教学要克服一讲到底的倾向,使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动手制作、上牌演练等活动多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了,能力发展的机会也多了。
5.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
多数留守儿童年级较小,初步接触写字、读书的他们不知道握笔、坐姿如何才算正确,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也可以实实在在地促进留守儿童做好完整的家庭作业。
培养留守儿童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关注留守儿童,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和作业上的困难,与他们进行沟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周国勇.为农村留守儿童搭建健康成长的平台——浅谈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7(02)
[2]金丽萍.用爱浇灌,用心呵护——浅议农村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儿童[J].学周刊. 2017(05)
[3]邱九凤,宋向姣.试析小学数学作业批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探索.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