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要:“爱人者,人恒爱之。”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善待他人的思想,传承优秀古代文化,培养核心素养。我们不能仅仅讲空洞的道理,更要有具体可感的榜样。让榜样成为孩子心中的标杆,让榜样成为孩子心中的“灯塔”,相信榜样的力量。我们到处寻找,找到了难得的教育素材——《古文观止》。它作为古文精华的选编,选择了许多闪烁着仁德爱民思想的经典篇章。我们通过《古文观止》来教育学生,使其有仁德的思想、平等的观念、爱人的精神,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仁德 爱民古文观止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我们培养孩子的“指南针”。我们该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公民呢?这就需要课内和课外的配合,有字书和无字书的贯通。为了提高学生的培养核心素养。我们认真地寻找教育素材。好的素材本身就有教育意义。碰巧的是《古文观止》里有大量的精华篇章。其中涉及为政者民本思想的篇目就有11篇。我们就借《古文观止》中的生动篇章来加强学生对爱民思想的理解。让正面榜样引领学生向上,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有核心素养的人。
第一个学习的榜樣——赵威后
在《赵威后问齐使》中,赵威后对齐使的七次发问贯通全文中心。前三个问题着眼于社会经济的根基,后四个问题有力地批评齐国的可怕现状。全文围绕一个“民”字,自始至终体现出赵威后君轻民贵的政治思想。这么好的学习材料。我们可不能串讲文言文就完事。首先,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找到课本中的问题。接着,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并且在众多问题中,老师梳理问题,帮助解答问题。最后,为了加深印象,让学生扮演赵威后。老师指导学生读出赵威后爱民的坚定。学生采用不同学习策略,自主解决简单问题,合作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借着赵威后这个可感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爱民思想,让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培养核心素养。
第二个学习榜样——子产
在《子产论政宽猛》中,作者“子产”认识到“宽和猛”要结合。子产工作二十年,政绩优秀。“宽猛相济”的主张是他提出来的。他所说的“猛”,实际是为了预防犯罪,重点还是“宽”。其实,事物本来是错综复杂的,宽与猛是互相渗透的,宽严结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本思想。而且在《子产告范宣子轻币》中,他亦说:“您治理晋国,四邻的诸侯没有听说您有什么美德,只听到了您加重了各国缴纳的贡物,我对此感到困惑不解。“子产身为小国的大夫,写信给诸侯国的执政者竟然如此不客气,指出范宣子执政时“不闻令德”,“而闻重币”。子产的观点从“令德”推出“令名”,点出这篇文章的主旨。主旨就是 “君子长(掌)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对于一个刚刚处于高中的学生来说,好像关系不大。其实,“宽与猛”和“轻币”的精髓就有平等思想、爱人思想。学生对于这种优秀的古代思想要早接触、多接触。
当然,碰到好的教育素材,不等于我们就原样照搬,我们必须学会用生动的方式再现文本。除了课堂讲解内容外,我们将拓展课外素材,让“子产”形象立体化。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笔墨写出“子产”。真正内化子产的思想,传承民本思想、平等思想、爱人思想。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成为一个有仁义的人。
第三个学习榜样—— 李觏
在《袁州州学记》中,作者兴办学馆,弘扬教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发展提供很好的去处。读过《袁州州学记》的人,会看到他的忠君爱民思想。我们除了正常的课堂讲解外,还组织学生去位于九江市星子县的白鹿洞书院参观学习,同学们非常兴奋,认识到学校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兴建学校,帮助百姓的仁德思想。 在课堂与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让学生将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下的培养目标。
第四个学习榜样——欧阳修
在《醉翁亭记》中,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风光和游人之乐的叙述,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民本理想。在《丰乐亭记》中,他身为地方长官,能在百忙中与百姓“往游其间”,与百姓“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正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爱民思想。因为欧阳修的作品在初中讲解得比较多。我们高中主要是理解其中的民本思想。除了学生提问,谈看法外,我们还观看了欧阳修的纪录片,让学生能够认识不一样的欧阳修,认识爱民如子的欧阳修。进而来传承古代优秀文化,培养核心素养。
第五个学习榜样——苏轼
在《喜雨亭记》中,围绕“雨”和“喜”来进行展开。写满了苏轼的爱民思想。中国古代,自孟子开始,自天子、官员要有与民同乐、乐民之乐的思想。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个演讲活动。模仿苏轼的处境,把文章进行改编。让学生在理解之后,大声地朗诵出苏轼的喜悦。让学生和苏轼产生共鸣。加深学生的人文底蕴。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进而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
第六个学习榜样——路温舒
在《尚德缓刑书》中,文章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法制运用“逼、供、信”的残忍手段,让人认罪。 “囚人不胜痛,则饰辞以视(示)之”,被迫造假。名义上是利用假口供向犯人指出犯了什么罪,要他服罪,其实这中间无疑包含着“诱供”,以进一步陷人于罪。 路温舒身为封建时代的廷尉史官,只能提出“除诽谤以招切言”,即让人讲话,国君要不计较臣民们的“谤言”,才能“开天下之口”。体现了他的爱民思想。高压政治只会导致百姓的悲惨境况。只有把人民的幸福当幸福,人们才会真正地明白他人的难处。 让学生明白“人上人”的官本思想是糟粕,为人民服务的仆人精神才可贵。讲解时,以提问为主,穿插古今严刑峻法的故事,并且观看《警示录》,让学生明白法律的尊严、平等的可贵、爱民的思想。 传承优秀文化,培养核心价值观。
在《古文观止》中,还有《张益州画像记》中的张益州、《季梁谏追师》中的季梁、《召公谏厉王止谤 》中的召公。他们都是鲜活的例子,都可以成为爱人、爱民的学习素材。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文化理解及传承能力。语文学科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古文观止》篇章的学习,以苏轼、欧阳修等爱民者为榜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优秀文化的魅力,能充分理解学生的民本思想。体会“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本文属于课题:运用《古文观止》培养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8PTYB034)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