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智慧阅读》:追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灵感

2021-11-10 19:44刘琛
新阅读 2021年4期
关键词:汤显祖莎士比亚杜甫

刘琛

1970年,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在他的著作《两代之间:美国在科技时代的角色》中,首次使用了“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1]1992年10月24日,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Boutros Boutros-Ghali)在联合国日致辞中宣布,“真正的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2]。

进入21世纪,迅速推进的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带动了科技和文明的进步。与此同时,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不足也带来了一系列极其复杂的问题岛链。如何在全球化达到更高水平的新历史阶段,妥善处理国际冲突与合作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全球关注。在共同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国际社会应当更加充分地意识到在全球化时代,当世界是平的,国际社会面临的不确定性更为复杂,也更为严峻。这些问题覆盖了从公共卫生到恐怖主义,到网络安全,到气候变化等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几乎所有主要议题。在当前全球化处于曲折发展阶段,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全球共担责任,共创未来。那么,在构建这一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问,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关键环节在哪里?

回答这一问题,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的经典社会学研究可以给予我们灵感。在她的著名的《菊与刀》一书中,她对20世纪做出了总结,认为“20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我们对(文化)仍怀有最模糊,却也是最有偏见的解读,所以我们不理解日本何以为日本民族,美国何以为美利坚,法国何以为法兰西,俄国何以为俄罗斯。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必要知识,国家间的误读难以避免”。[3]

通过历史回顾,鲁思·本尼迪克特阐释了文化在国际冲突与合作中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源于文化,又以文化为载体而产生的偏见、误解以及刻板印象呢?

是智慧地阅读文化的意愿与责任感。文化阅读与文化智慧阅读的关键区别可以从2020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的中国元素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中汲取灵感。

英国广播公司的《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启发了中国学者重新思考文化智慧阅读对于理解他者的重要意义。

对此的讨论从反思为什么是杜甫被比作莎士比亚开始。在中国,通常会将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比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都对本国戏剧的复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汤显祖的时代,经济相对繁荣,推动戏剧蓬勃发展。中国出现了类似16世纪上演莎剧的环球剧院的专门场所。第二,两位剧作家都留下了永恒的经典。莎士比亚有四大悲剧,即《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和《麦克白斯》。相应地,汤显祖有“四梦”,即《紫钗記》《南柯记》《邯郸记》和他最著名的《牡丹亭》。这些创作在两位剧作家的祖国都被视为本国戏剧的代表性成就。第三,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都是语言大师。莎翁的戏剧犹如语言艺术的长河,并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汤显祖的作品也是巨制,充满想象。综上所述,两位戏剧家在中国经常被相互比较,更不必说两人都于1616年去世。

但是,英国广播公司的《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启发中国学者从更为完整的视角去重新思考杜甫的经历、创作和时代及其作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文化阅读在走向文化智慧阅读。从这个角度看,英国剧作家本·琼生(Ben Johnson)对于莎剧的伟大性的著名总结可以带来灵感,即“他不只属于一个世纪,而是所有的时代”[4]。是什么原因让莎士比亚自信自己的作品能够与“时光共存不老”?是真善美的力量。正如但丁在《神曲》中所说,“想想你的出身,人不是为野蛮而生,而是为了美德与知识”[5]。

杜甫创作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一生都对国家和民众怀有深厚情感。这与擅长歌颂美好爱情的汤显祖多少有所不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是理解杜甫诗歌的关键之一。没有深刻的情感,难以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传世佳句。

同样地,杜甫并不认为面对艰难只有忍受。相反地,他的创作给予苍生以勇气、力量与希望。所以他才能在困顿中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

与杜甫一生坎坷有所不同,莎士比亚的时代是英国的高光时刻。因此,莎翁以激情诠释了与杜甫一样的爱与希望的情怀。例如,在《哈姆·雷特》中,他写到,“人是多么伟大的杰作,在行动上像天使,在智慧上像神”[6]。

以上述的习惯与能力去阅读,我们或许能够理解正是在生活的艰难中看到希望,鼓励天下苍生在苦难中不是只有忍受,也可以战胜——是这种共通的力量让英国人将杜甫比作莎士比亚。这或许也是哈佛大学教授史蒂夫·欧文(Stephen Owen)将杜甫比作莎士比亚和但丁的原因,因为“这些诗人确立了诗歌创作的价值观,正是基于此,诗歌才得以评判”[7]。

以上这种基于文化,依靠文化,服务文化的阅读就是文化智慧阅读。智慧地阅读英国广播公司的《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所传递的文化思考是启发中国学者实现有质量的跨文化对话与交流的灵感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智慧阅读能够搭建世界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我们所处的当今时代期待伟大的问题和伟大的答案。正是这种意识促使我带领团队编写的《文化智慧阅读》一书即将出版,希望能够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贡献智慧和力量。根据对中国和全球12个国家的调研,最终确定了当代青年职业规划中最关注的七大问题,即“全球化”“事业”“爱”“生活方式”“心态”“提升”和“幸福”。

紧密围绕这七个主题的内在逻辑,该书设计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全球化》,目的是介绍我们所处时代的背景。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章,即《职业》《爱》《生活方式》《心态》。目的是从不同角度比较各种解读方式,进而比较它们对生活态度的影响。在第二部分的讨论的基础上,第三部分是第六章《提升》,旨在为读者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建议和帮助。第四部分是第七章《幸福》,意在与读者共同思考何为真正有意义的幸福人生。每个部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对文化智慧阅读关键点的阐释与训练。

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文化智慧阅读的重要观点与技能。通过七个选题,能够锻炼如何智慧地解读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为完成这一培养目标,本书在每章设计了八个主要部分——“本章导读”“独立阅读”“即时提问”“背景知识”“文化注释”“阅读练习”“思辨问题”和“迷你任务”。

为了突出多元化的特点,智慧阅读培养主要围绕两个重点。一是文体多元化。选篇来自政府报告、演讲、报刊、文学名著、诗歌、研究报告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掌握相应方法,培养学生跨体裁阅读、提炼观点的能力。二是国别多元化。选篇既来自美英等主要英语国家,也选取了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并且有针对性地补充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芬兰等国家的英语文献,帮助学生从更为广阔的全球视野观察和分析社会文化问题。

综上所述,这本书是针对当前所处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如何智慧地阅读文化做出的首次尝试。诚然,仅凭智慧阅读的习惯与能力并不能实现有效阅读,但没有智慧的阅读是一定不会有效果的。

按照英国路透社的结论,我们正在应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危机。在危机中,更加需要真善美的文化力量带给人们以希望。正如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其2019年的最新著作《道德有力量吗?美国总统的外交政策从罗斯福到特朗普》中所总结的,有伦理的公共政策才是有力量的。[8]

“全球化改变了世界的样貌,也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透过一个全球化的视角,我们更加意识到我们的问题会影响到世界,而世界的问题会影响到我们”——这是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在其《社会学》(第三版)中对全球化带给人的影响的表述。[9]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这也是未来的大趋势。如何从各美其美迈上美美与共的历史性高度,让我们从文化智慧阅读起步。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博士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梅森学者

参考文献

[1] Zbigniew Brzezinski. Between Two Ages: Americas Role in the Technetronic Era[M]. New York: Viking Press,1970.

[2] Boutros Boutros-Ghali, Maintaining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The United Nations as Forum and Focal Point[EB/OL]. (2020-10-14)[2020-11-05].https://digitalcommons.lmu.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313&context=ilr.

[3] Ruth Benedict. 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 Patterns of Japanese Culture[M]. London: Secker & Warburg, 1947: 13.

[4] Ben Johnson. To the Memory of My Beloved, the Author Mr. William Shakespeare[EB/OL]. (2019-10-01)[2019-11-01]. https://www.poetryfoundation.org/poems/44466/to-the-memory-of-my-beloved-the-author-mr-william-shakespeare.

[5] Dante Alighieri, The Divine Comedy[M]. New York: Thomas Y. Crowell & Co. Publishers, 1987:279.

[6] William Shakespeare, Hamlet[M]. Minnesota: EMC/Paradigm Publishing,1998:75

[7] Ian McKellen. Was Du Fu the Chinese Dante? BBC4 traces his footsteps. Financial Times[EB/OL].(2020-04-03)[2020-06-01] https://www.ft.com/content/534d6096-7291-11ea-ad98-044200cb277f.

[8] Joseph Nye, Do Morals Matter?: Presidents and Foreign Policy from FDR to Trump[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9] Anthony Giddens, Sociology (3rd Edition)[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9:56.

猜你喜欢
汤显祖莎士比亚杜甫
登高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威廉·莎士比亚的肖像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汤显祖为戏成痴
绝句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
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
汤显祖为戏成痴
“像莎士比亚一样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