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水平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2021-11-10 14:18
生产力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工资水平促进作用产业结构

李 婕

(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一、引言

尽管我国经济多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速度,但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失衡,失衡的产业结构会成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冲击着未来经济的发展。所以,为了扭转目前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工资水平作为纽带一端连接消费,另一端连接生产,通过影响消费需求与生产供给进而改变产业结构,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由于通货膨胀以及国家最低工资保障政策的实施等原因,中部、西部城市的工资水平也逐渐上调,大量外企将工厂纷纷迁至越南、老挝等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这一连锁反应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痛点,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摆脱低端制造的有利机会。

查阅文献研究发现,就工资水平与产业结构为主题的文献主要将研究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工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二是工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路径。

就工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看,辛永兵和李景勃(2007)[1]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不仅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有促进作用,还有利于企业自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阳立高等(2014)[2]发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适应当前工资上涨的局势,而工资上涨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有正向影响,即工资对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推动作用;肖尧和杨校美(2016)[3]通过实证发现劳动成本对工业结构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单位劳动成本高于特定门槛值时,其对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有正向影响。

就劳动力成本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刘丽和任保平(2011)[4]认为工资的消费效应、激励效应、内生推动作用改变社会需求、生产结构以及劳动结构,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曾国华和王跃梅(2011)[5]利用计量模型分析劳动力成本对我国的影响,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李德升(2012)[6]认为工资水平会影响劳动生产力,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和设备的创新,进而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全行业升级带来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攻关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是这一时期的艰巨任务,而工资水平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作用在当下是正向还是负向?对我国不同的经济区域又会产生何种影响效应?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将从实证和理论两个方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工资水平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地区的异质性进行研究。

二、模型设定变量选取

面板数据可以克服时间序列分析下多重共线性的困扰,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变化、更少共线性、更多的自由度和更高的估计效率,因此本文使用Stata 14 软件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工资水平分别对全国及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方向和效用,数据选取2006—2018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

根据现有的文献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越高,产业结构水平越趋于高级化,按照这个研究思路,本文被解释变量选择第三产业产值占三次产业的比重来表示。主要解释变量工资水平选择省(市、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来表示。同时,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还包括贸易、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等因素,结合前人的研究,本文的控制变量包含城镇化水平、交通密度、外贸水平、R&D内部经费和金融规模,具体的指标选择如表1 所示。因此,本文的设定的实证分析模型如下:

表1 指标选择及标记

式中:i 代表省(市、区),t 为年份,β 为各解释变量的影响力系数,εit表示残差项。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全国样本实证分析

首先,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S、W、C、T、R 分别取对数之后,所有变量均通过了单位根检验,表2 为各数据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除了金融规模与研发经费支出数据最大最小值差别之外,其他指标的大小差异均在正常范围,说明数据较为平稳。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其次,使用Hausman 检验,其结果拒绝随机效应模型,所以全国层面采用个体固定效应,逐个加入解释变量进行实证分析。表3 为工资对全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到,工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始终为正且显著,模型6 中,工资水平提高1%则产业结构调整将优化0.184%,虽然加入控制变量之后影响力系数逐渐变小,但模型的可决系数变大,说明模型解释力变好。

最后,看控制变量的结果,金融规模扩大对产业结构调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规模扩大1%,产业结构调整将优化0.000 002 28%,金融业规模扩大有利于企业开展新项目、新科研,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镇化水平和研究与开发内部研究经费虽然对产业结构调整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交通密度越高、外贸水平越好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阻碍作用,交通密度的统计结果并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有:第一,选择的交通密度指标没有将水路和航空交通放到指标计算中,导致实证结果存在误差;第二,我国进出口贸易主要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占比较小[7]。

(二)分区域样本实证分析

我国疆域辽阔,同时受到历史、地理因素的影响,区域之间产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水平差距较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可能存在差异。为了进一步分析这种差异,下面根据经济区域的划分标准分别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分析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依照Hausman 检验的结果,三个区域的实证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如表3 所示,工资水平对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东部和西部的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调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的影响力系数最大,其工资水平每提高1%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0.2%,东部地区工资水平每提高1%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0.082 4%,中部地区的估计结果在10%的显著水平下不显著。

表3 工资对全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估计结果

首先,从东部地区的具体结果来看,城镇化、交通密度及金融规模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系数高于全国层面的实证结果,其中城镇化水平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最大。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较好的区域,良好的融资环境以及便利的交通促进该区域的产业升级,并且催生出新兴服务行业以及互联网行业,打造了一批具有实力的服务业巨头。与全国层面不同的是,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有阻碍作用但统计结果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该区域研发经费多投入在工业、制造业,而在小微企业扎堆、产能日渐过剩的东部地区,这些处于生产链低端的企业难以获得科研经费、也没有能力独自开展科研活动,尽管龙头企业更多地开展科研活动,也难以扭转小微企业的发展境况,更难以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其次,分析中部地区的实证结果,其与全国层面的实证结果基本一致,工资水平、城镇化率、研发经费、金融规模对产业结构调整均有促进作用,但工资水平、研发经费、金融规模统计结果并不显著;交通密度、外贸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有阻碍作用,但交通密度的统计结果不显著。这是由于中部地区的地形复杂、发展阶段不同于东部,其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东部较差,在交通方面投入的资金挤出第三产业的投资,阻碍了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最后,分析西部地区的实证结果,工资水平能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水平,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中部地区发展最晚,在过去几年承接了其他地区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调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积极性。而在此发展浪潮下,劳动力转移、就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逐渐突出,导致西部地区的工资水平也逐渐上升,低端制造产业链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由此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在产业转移与发展中渐趋合理。此外,城镇化率提升显著地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这是与全国、东部、中部层面不同的地方。可能的原因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症结就在西部地区的偏远山区,提高该区域城镇化率就要增加城市人口占比,但大部分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较低,迁移入城只能从事简单的制造业或者服务业[8],而且在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远远大于地区对服务业的投入,因此城镇化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表4 工资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估计结果变量

四、结论

本文基于2006—2018 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工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从全国层面看,工资上涨对我国整体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二,在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层面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影响效应具有差异性。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工资上涨都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强,但中部地区实证结果在统计上不显著;而东部、中部城市化水平对产业升级起到主要推动作用,而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则显著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从结果可以看出,地区经济、产业、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工资水平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效果会有所差异。

由此看,工资激励能提高劳动效率,又可以通过工资水平影响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和供给结构的变化以及影响产业结构的演变。针对各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制定合理的工资激励机制[9],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政策。

首先,对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不仅需要加大中高级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也要注重初级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增加职工的就业能力,从整体提升地区劳动力结构的质量[10-11]。而对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则要注重提升高素质人才的经验积累,通过多元化的工资增长制度,激励高端人才施展抱负,这样不仅提高员工工作的能力与水平,还能形成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而促进产业升级甚至产业结构升级[12]。

其次,政府要加大力度缩小中、西部地区部分城市的教育程度差距,调整地区的人力资本结构。

最后,除了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外,还要注重学科教育的合理性以及实用性,高校可增加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和实训,切实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减少就业结构不匹配带来的劳动力短缺[13],切实缩小就业供需的缺口,稳定工资价格水平。

猜你喜欢
工资水平促进作用产业结构
环境监测对环境工程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小议良好师生关系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促进作用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与工资水平
HAIR AND NOW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图解:数说2014年平均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