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溶,程新年,后雪峰
(1.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广东 揭阳 522000;2.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域都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及人文环境,这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村落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中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从而具备了传统村落的特点。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展的传统村落调查中提到,传统村落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和社会价值,政府和社会应予以保护的乡村[1]。潮汕村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民俗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古老的南粤土著文化吸收了中原文化、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并碰撞融合,潮汕居民已发展出其独具特色的潮汕村落,成为广东民系古村落中重要的分支。
“图式语言”是一种基于图式和图式逻辑关系的研究方法,是对空间规律性较强的领域进行图式类型和空间耦合关系规律探究,并将这些规律继承、发扬、创新,开展空间塑造的一种方法和新视角[2]。近年来,图式语言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风景园林学[3-6]和传统村落研究[7-8]。传统村落所特有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图式语言,图式语言的解析有助于表达出村落的空间形态和组合特征。本文运用景观图式语言方法分析了以普宁泥沟村为代表的潮汕村落空间布局形态,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获得新的视角。
普宁泥沟村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是潮汕古村落的代表,其地处潮汕三大水域中的练江上游,位于普宁市燎原镇,其西、南多为山地丘陵,形成村落天然屏护,并呈现连绵环抱之势。村落水系以北部白坑湖为源头,形成纵横交错之沟渠,同时村中池塘星罗棋布。这种山环水抱空间格局,被视为风水极佳之处。
利用景观图式语言对普宁泥沟村空间布局进行解系,如图1所示。
图1 普宁泥沟村景观图式语言体系Fig.1 System of landscape pattern language of Nigou Village in Puning
以建筑、山水和植物作为泥沟村空间图式的构成元素,来组合出图式语言的语汇。
2.1.1构成元素
1)建筑
普宁泥沟村聚族而居,以张氏为主导的大型潮汕传统民居村落是以祠堂为中心向四周对称散开的规整式格局,建筑的营建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比如建筑中山墙装饰的“金、木、水、火、土”,就暗涵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2)山水
泥沟村受传统风水文化的影响较深,西南的凤髻山、崎头山,西北的大林山,东北的小石山和北部的白坑湖共同环绕泥沟村,形成依山傍水的格局。村中水体布局变化多样,有水井、池塘、水口等,其通过不同形式渗透于古村落中,在符合选址要求的同时,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3)植物
泥沟村的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比如榕树、龙眼、芒果等,大多分布在庭院、公共绿地和水系旁边,比如池塘、湖畔、入水口等,而农田、果圃常为规整的网格状里种植经济类作物。大多数的植物都呈点状或团组式零散地分布于村落的各个角落。
2.1.2组合类型
普宁泥沟村景观图式语汇的组合类型是通过对建筑、山水及植物的安排,将各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师法自然”的巧妙布局,泥沟村的村民根据自身传统生活模式、审美要求发展出一套适合当地地域环境的风水模式。在对各元素进行组合过程中,采用了相互叠加、重合、嵌套等形式组合为一个整体。泥沟村以宗祠为中心向四周放射出去,以线型水系和道路串联整个村庄,形成环绕之势。绿地广场布局集中,以组团式分布于村落中心,与水池公共设施等紧密相连,形成复合态势(图2)。
图2 普宁泥沟村组合类型Fig.2 Combination type of Nigou Village in Puning
普宁泥沟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地域文化景观[9],包括地方性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也形成了图式语言发展的语境。
2.2.1自然语境
1)地形
《阳宅十书·论宅外形第一》中提及:“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10]泥沟村的西北是崎头山,与其他山岭相接,山虽不是很高,却为泥沟村提供了天然屏障,能阻挡台风等部分灾害天气,同时山中林木繁茂,梅林、竹林较多,在固山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东部、南部多为平原,北部斜卧白坑湖,整个村落水网密布,解决了村落的农业用水,农业相对发达。山林与水系交相呼应,这样优良的地形条件,使泥沟村传统村落得以保存。
2)气候
普宁泥沟村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冬短夏长,降雨量集中,5—6月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3)水文
泥沟村有两条水系主导,沟渠贯穿整个村庄,由高往低向北汇流入白坑湖,造就依山傍水的村落格局,面向溪流处设置庙宇祠堂,与旁边大树共同营造敬神的文化景观空间(图3)。村落在宗祠前方开挖池塘,而村中设有水井等,形成了次中心,把村落划分为若干小块的格局。由此水系组织着村落居民的生活与生产,使村庄道路系统互有重叠。水系景观空间的有序组织为村民提供了养殖场所、饮用水和生活水,同时也是村落中重要的活动、娱乐休闲场所(图4)。
图3 普宁泥沟村的水系分布Fig.3 Water system distribution of Nigou Village in Puning
图4 普宁泥沟村俯瞰图Fig.4 Aerial view of Nigou Village in Puning
2.2.2人文语境
潮汕先民多来自中原河洛地区,因战乱南迁至福建莆田一带,后辗转来到了潮汕地区。泥沟村就是张氏祖先从福建莆田迁移过来,在此过程中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儒家文化,并逐渐结合当地的地理特征、防御需求,融合了南粤土著文化,成为其主流文化。儒家文化中的宗教伦理秩序习惯于聚族而居,强调同宗同族,由此祠堂庙宇遍布全村,泥沟村现存的宗祠家庙就有上百座,大多民居以其为中心向四周散开。同时,泥沟村旅居海外的侨民居多,甚至超过了本地人,在外经商的潮商成为南粤中国海上贸易主要力量,形成了以海洋为中心的侨乡文化。南粤的土著文化、儒家的农耕文化以及海洋性质的商业文化,逐渐形成了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景观。
泥沟村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潮汕传统村落,通过地域文化、家族聚落、建筑单体等景观来展示图示语言的设计语法,从而营造具有潮汕特色的公共空间。
2.3.1尺度
尺度是村落空间构成的重要手法之一,揭示了空间构成元素之间,以及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尺度。在泥沟村的规划布局中,由于存在张、许、陈、郑等多个姓氏聚集,以同姓祖祠作为小尺度空间的核心,决定周边区域空间如周边道路、绿化、居民区等空间布局,祖祠下衍生出支祠,形成新的核心,从而嵌套出新的空间组团。而不同姓氏组团空间互相叠加形成大尺度空间,共同构成了村落的空间布局。
2.3.2空间的秩序
秩序是指空间位置关系的联系方式,景观空间需要良好的组织秩序,秩序的协调和从属能把孤立的景观元素连贯成完整的景观序列,最终形成村落空间完整的视觉效果。泥沟村凤髻山、崎头山、大林山和小石山环绕村落,北面相对开阔,乡村聚落向两侧逐步发展,形成了整体聚落分布以团状为主要格局,而建筑群顺着地形依次排列形成井然有序的格局。
2.3.3空间的本土性
传统村落图式语言受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表现出空间元素和法则的本土化。泥沟村聚落以宗祠庙宇等为中心,呈团状分布,四周环绕多座古寨,其中民居多以贝壳灰、砂、土混合夯制而成三合土结构潮式建筑为主,潮汕建筑中最为常见的“下山虎”和“四点金”也是泥沟村最为普遍的样式,同时,还兼具了如麻雀跃、九天井等复合式的院落。由于其本土的侨乡文化,建筑极其注重装饰,比如清代民国下南洋经商后归梓乡人所建的仿西洋风格的侨宅中,门窗装饰与地面铺装中就有许多西洋釉瓷砖贴成的装饰图案。
2.3.4修辞
修辞手法在文学中能够鲜活、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相应地,在景观图式语言中,也能通过强调、隐喻、对称、排列等方式,丰富空间布局的层次,完成设计者的价值和信念。泥沟村空间布局中也存在大量的修辞手法,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隐喻和强调。强调指在关键的位置通过某种手段的处理,突出整体的特征[11]。在泥沟村,其规划布局采用烘托的办法来突出主体元素,传递出一种威严和权力感,比如宗祠、庙宇。这种强调往往形成视线焦点,不一定是中心点,而是村落布局的生长集合点,由此向外发展成紧凑的传统聚落形态。 隐喻则指参照某种已有的结构来成象、成形、形成概念[11],这往往与人的心理及约定俗成有关。泥沟村村落中为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会在地形、建筑、植物等中表现出“天时、地气、顺风”,尤其在建筑中,比如采用潮汕较普遍的五行山墙,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如果家中有经商者,多采用金式山墙来隐喻财源滚滚之意,而如果是宗祠寺庙多采用火式山墙,隐喻香火鼎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