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红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对神经外科急诊抢救记录规范化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9.06-2021.06这两年期间,从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共有8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有对照组患者44例应用常规急诊抢救模式,以及另外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模式抢救,展开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记录不规范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急诊抢救患者的PDCA循环模式,可有效的保障抢救的顺利与成功,同时利于抢救记录更加规范化,值得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模式;神经外科;急诊抢救;记录规范化
手术室是医院治疗与急救的重要场所,更是外科的中心环节科室,其护理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抢救的成功,乃至患者的生命安全。可以说,这不仅是作为医院整体救治与护理质量的依据,还是护患双方举证的一种法律手段。因此,在神经外科的急诊抢救过程之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可进一步优化急诊抢救的流程,促使其更加程序化、科学化,以此来严谨有序的对患者实施急救,规范化的记录抢救情况,从而实现对患者的成功抢救【1】。基于此,本文选择于2019.06-2021.06这两年期间,从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共有8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以下为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9.06-2021.06这两年期间,从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共有8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有对照组患者44例应用常规急诊抢救模式,各有22例的男患者与女患者,年齡分布在45岁-68岁,平均(57.24±7.29)岁;以及另外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模式抢救,分别有男患者23例、女患者21例,患者分布在46岁-67岁,平均(55.41±8.3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危急抢救的标准,且患者及家属全部为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签订相关协议书;排除存在意识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精神类疾病等患者。由统计学分析临床中两组患者的年龄与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显著的差异,可以比较(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急诊抢救模式,主要按照急救的程序,对患者进行抢救,同时认真检查患者的各项指数、指标等。
1.2.2观察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模式抢救,内容如下:①P(Plan-计划):对护理人员进行PDCA循环模式的相关知识培训,并合理分工,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能力及年资等情况为其分组,选定出小组长,各个小组对所负责的项目展开护理的质量评估,建立监督、检查及考核等制度。②D(DO-实施):各个小组成员共同拟定急诊抢救的方案,并按照标准执行各项工作,确保抢救方案的真正实施,每组组长要认真负责。③C(check-检查):组长对于抢救方案对护理人员进行检查,详细的记录其检查的结果,并将本组的检查情况汇总、整合上报,全科定期统一的展开质量的讨论与分析。④A(action-处理):对于急诊抢救过程,需组织护理人员对每一例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进行探讨,总结出问题及原因,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确保在实际的急救时,面对各种突发状况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2】。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情况,以及记录不规范的现象,包括医护记录时间或内容不一致、护理计划与执行计划记录内容不同、小结事件错误等等。
1.4统计学分析
对调查中所涉及的数据以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并记录,分别对比计量、计数资料,按照t及X2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差异标准为p<0.05。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记录不规范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优,(P<0.05);如下表所示具体数据。
3.讨论
由于神经外科急诊抢救是一项十分关键且重要的工作,决定着患者的生命。因此,在抢救过程之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这相比常规的急诊抢救模式而言,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以便护理人员以最短的时间,预见性的评估出患者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问题,从而明确出对患者的急救支持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护理质量与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PDCA模式的应用,还能确保急诊抢救记录的规范化,进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3】。基于此,为了进一步证明其抢救的效果,本文选择于2019.06-2021.06这两年期间,从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共有8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有对照组患者44例应用常规急诊抢救模式,以及另外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模式抢救展开调查。从研究数据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记录不规范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优,(P<0.05)。由此可见,对于神经外科急诊抢救患者的PDCA循环模式应用,利于抢救记录的规范化、抢救过程的程序化,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瑶, 尹龙燕. PDCA循环在抢救记录专项质量监控中的应用[J]. 中国病案 2020年21卷7期, 18-21页, ISTIC, 2020.
[2] 崔萌萌, 李梦. PDCA循环模式的前瞻性护理管理对急诊病房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4(022):P.149-150.
[3] 刘新.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028(00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