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和运用研究,首先界定了中国音乐心理学基本概念,详细阐述了中国音乐心理学的“起”“承”“转”“合”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接着深入分析了中国音乐心理学发展动向并指出其在21世纪的整合趋势,最后介绍了中国音乐心理学在市场营销、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运用。
【关键词】中国音乐心理学;发展阶段;发展动向;整合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6-157-03
【本文著录格式】魏子祺.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趋势及运用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6):157-159.
一、引言
“心理学”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关于灵魂的科学”,并于19世纪下半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何为“音乐心理学”?“思考音乐与人身心之关系者,曰音乐心理学。[1]”音乐心理学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广泛吸收生理学、物理学、遗传学、人类学、美学等有关理论,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和解释人类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的心理学分支,是研究人们对音乐刺激所产生的感觉、知觉及情绪和情感等反应的一门综合学科。[2]由此可见,音乐心理学研究对象为人类的音乐行为,研究目标在于挖掘人类音乐实践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换言之,音乐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视角、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每一个体的音乐思维和行为,其所涉及研究领域广,涵盖个体音乐活动中的感觉、聆听、表演、记忆、教学等各个方面。中国音乐心理学基于我国独特的音乐发展历程有针对性地开展音乐心理学研究,对了解我国音乐发展历史、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阶段
中国音乐心理学思想研究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一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时代。绵延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音乐心理学先后经历了“起”“承”“转”“合”四个发展阶段。[3-4]
起(萌芽与初步发展阶段):从先秦时期到19世纪末。周公创立封建制度并制礼作乐,奠定周朝强盛的基础,也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大解放局面,然群雄并起,天子势衰,礼乐制度遭到严重崩坏,成为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次大浩劫。期间,各种音乐心理学思想散见于《吕氏春秋》(含《大乐》《侈乐》《适音》《古乐》《音律》《音初》《制乐》《明理》等8大完整论乐篇目及多处零散谈及音乐的片段)、《乐记》(含《乐言》《乐本》《乐施》等篇目)和《荀子·乐论》等著作之中,不乏针对音乐心理活动的描述以及某些心理规律的探究,蕴含不少极具价值的音乐心理学观点。如《论语·泰伯》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音乐提升人的道德修养,可使人格达到最高境界;《论语·述而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用以形容音乐对心理带来的强烈震撼,反映其独特魅力;孟子《告子上》中“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的音乐共同美感;庄子的《心斋》《游心》等揭示音乐审美心理特征。再者,以孔子向乐师师襄子学习弹奏《文王操》为例,从掌握曲调和演奏技巧,到领悟曲子的志趣神韵,再到体悟作者的为人风貌,层层深入,务求甚解,充分展现其在音乐欣赏中心理活动。在萌芽与初步发展阶段,中国音乐心理学相关论述涉及音乐产生的心理机制、音乐与情绪、人格、意志、品德修养、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音乐欣赏的心理境界等,构筑起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理论的深厚基石。然而,古代音乐心理思想主要通过观察、描述和内省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成果分散且尚未建立完整体系。
承(承前启后阶段):从20世纪初到1949年前。这个时期的音乐心理学侧重于延续传统观点,重视音乐教化中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介绍国外音乐心理学研究成果,同时付诸于实践。如王光祈先生首次将德国早期音乐心理学研究的一些成果介绍到国内并写了《音学》一书;邹敏、铁明编写专著《音乐教育心理学》,讲述音乐心理学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系统介绍了国外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李世俊在《音乐教育》上发表《音乐科在小学教育上的重要点》一文,强调音乐教育在消除儿童不良习惯、激发情绪和训练秩序等方面的心理功能;朱光潜在其《文艺心理学》中介绍了有关西方音乐心理学研究成果,如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想象、听众反应以及音乐与生理的关系等。
转(转型阶段):从1949年后到20世纪末。这一时期的音乐心理学逐步摆脱对其他学科的依附,明确本学科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新领域,出现大批学术专著和论文,为21世纪的“整合”阶段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心理学研究可谓空前活跃,如张前先生出版《音乐欣赏心理赏析》《音乐欣赏心理分析》和《音乐创作心理初探》等著作,首开音乐心理问题研究先河;金士铭先生译英国柏西·布克的《音乐家心理学》、孙晔先生译苏联捷普洛夫的《音乐能力心理学》,对我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普凯元先生《音乐心理学基础》一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国外音乐心理学方面的一些流行观点;反映当时音乐心理学发展的基本面貌;罗小平教授《音乐心理學》一书对音乐心理学问题进行全面探讨,广泛参考借鉴国内外音乐心理学研究成果等。这一时期的音乐心理学研究具有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方法逐渐明确、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理论体系构建逐步完善等特点。
合(整合阶段):21世纪以来。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国内学者针对音乐心理学这一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如理论心理学、特色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等,将音乐与心理学科有机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开创了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全新局面。如罗小平教授在其《从转型走向整合——中国音乐心理学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一文中,根据国内心理学与国外音乐心理学研究动向分析,提出中国音乐心理学在21世纪将从转型走向整合,并估计了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三、发展动向
基于我国音乐心理学“起”“承”“转”“合”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结合国内外音乐心理学相关文献和应用研究动向,总结提出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5-6]
(一)立足本土,整合古今中外音乐心理学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体系
自先秦以来,我国对“乐”尤为重视,具有丰富的文献典籍,其中蕴含广博的音乐心理学理论成果。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一定要扎根立足于本土,深入挖掘、研究、整理中国古代丰富的音乐心理学思想和实践的精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心理学理论体系。与此同时,广泛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不断对我国音乐心理学理论体系进行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必须将理论构建和实证方法相结合,加强音乐心理学实证研究,逐步形成系统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二)交叉融合,吸收跨学科跨文化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实效
音乐心理学研究必须增强跨文化比较以及纵向、横向、正面、逆向参照等意识,不断探索面向不同时空、不同群体的基本规律,使之具备跨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另一方面,音乐心理学又是一门交叉学科,必须发扬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充分吸取国外有关实验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研究成果,有效提高人类音乐素养。再者,必须充分应用先进技术,拓展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并取得理想成效。
四、中国音乐心理学的运用
音乐心理学主要采用实验心理学方法,研究和解释人类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成果已在诸多领域获得成功应用并取得骄人成果。
文献[7]开展了音乐心理学在营销体系中的应用研究,突出音乐心理营销方法的重要作用。所谓“音乐心理营销方法”,即基于音乐心理学理论,利用音乐对受众的情绪影响,建立营销产品与消费受众之间的共鸣,提升品牌形象并得以更好推广的一种营销手段。通过选择适合企业品牌和形象的乐曲,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并将引起不可小觑的反响,足见音乐心理学在营销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时隔近30年,小霸王学习机的广告“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读起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至今仍记忆犹新;当前的一些休闲娱乐场合,其背景音乐也是经过精挑细选,以期达到更为理想的舒适感和对环境或品牌的认同感等。当然也有一些因乐曲选择不当而导致的失败案例,如某婚纱照品牌在移动公交上的广告词曲,观众首被动灌输后极易产生强烈反感。
文献[8]针对青少年学生在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矛盾和困惑,讨论了音乐心理学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基于音乐心理学原理,尝试将音乐的独特魅力和功能疗效渗透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效果。通过音乐开展心理辅导和治疗,具有其独特优势,主要应用于:(1)面向传统心理健康教学,针对青少年心理特点,以音乐为媒介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2)针对考前焦虑这一常见心理障碍,尝试采用音乐精神减压放松课程,消除失败经历的负面影响,缓解甚至消除紧张、焦虑等症状,诱导学生进入睡眠。以音乐代替药物的成功经验是根据青少年学生的性格和喜好选择助睡眠音乐,例如患有抑郁症的学生宜听诸如《流水》《喜洋洋》《步步高》等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曲调欢乐的乐曲;焦虑现象严重的学生宜听诸如《平湖秋月》《雨打芭蕉》《姑苏行》等旋律清丽高雅、节奏缓慢、情调悠然、风格典雅的乐曲;冲动易怒的学生宜听诸如《春江花月夜》《塞上曲》等旋律优美、恬静悦耳、节奏婉转的乐曲。除乐曲的选择外,时间、音量等方面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此外,许多文献讨论了音乐心理学在服刑人员心理干预[9]、灾后心理援助[10]、钢琴教学[11]和精神病人护理[12]等方面的应用。
五、总结与展望
论文针对中国音乐心理学开展研究,界定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阐述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动向,介绍中国音乐心理学的运用领域。研究发现,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其体系结构亟待完善,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推广。有志于从事这一事业的研究人员有必要全面深入地掌握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音乐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广泛开展学科交流、信息传递、乃至合作,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此外,如何加强音乐心理学修养这一问题已被越来越多从事音乐创作、表演、理论、教育、应用等工作的众多群体所重视。
当前,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专业研究人员相对缺乏、理论心理学研究深度不足、实验心理学方法运用处于启蒙阶段、中国音乐心理学思想研究没有被重视、国外心理学研究成果与国内实践应用融合不充分等。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心理学家提出重视理论心理學、建立特色心理学、注重跨文化心理学研究,遵循以本土为主、古今中外整合、实证方法与理论构建结合、文化与心理研究综合、应用和跨学科汇合等思路与原则,推动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发展进入新时期,开创中国音乐心理学全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黄虹. 音乐心理学发展综述[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1(Z2) .
[2]歌杰. 音乐心理学学科简述[J]. 黄河之声(南京艺术学院). 2008(14).
[3]李松. [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4]程柯楠. 我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与展望[J]. 大众文艺,2010(24).
[5]罗小平. 从转型走向整合——中国音乐心理学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J].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1) .
[6]刘建虹. 从三次研讨会看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趋向[J]. 青年文学家,2011(2).
[7]王楠. 论音乐心理学在营销体系中的应用[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8).
[8]吕露. 论音乐心理学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9]张明禄. 音乐治疗对入监初期服刑人员心理干预的实践与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某监狱为例[D]. 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1.
[10] 何珊. 体感音乐疗法在煤矿灾后心理援助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
[11] 胡多歌. 音乐心理学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
[12] 周用桓,赵慧林,喻红艳,魏琛. 论音乐心理学在精神病医院中的位置[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5).
作者简介:魏子祺(1988-),女,福建长汀,助教,研究方向为音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