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书法艺术在时代背景下的负重前行及可能性

2021-11-09 05:18王琳臻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可能性书法时代

【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代,实现书法艺术繁荣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必须引导国人正视书法艺术的民族意义,不断提升书法艺术继承发展的思辨力,通过完善书法艺术教育体系,广植书法艺术的生命之树。

【关键词】书法;时代;前行;可能性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6-132-03

【本文著录格式】王琳臻.小议书法艺术在时代背景下的负重前行及可能性[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6):132-133,144.

引言

《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一篇文章,对笔者触动很大。作为一名书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出于专业的敏感以及日后从业的展望,一段时日以来,对书法艺术在时代背景下负重前行及可能性这个课题有了更多的思虑。

我国的国门不断地被打开,是从19世纪中叶清朝爆发鸦片战争开始的,西方的科技和文化越来越多的影响、渗透到国人的生活之中。特别是近40年,在全球化不断演变、整合、发展的境遇中,中华传统文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思想观念和文化观念的冲击与腐蚀,加之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似乎难以追上时代的脚步,逐渐远离大多数国人的生活。譬如,非遗项目芗剧、提线木偶等,曾经那般的热闹辉煌、一呼百应,现如今只是在传统节日时偶尔闪现。台上在演戏,台下看戏的却寥寥无几,经过戏台的路人成百上千个,视若未见。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窘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在中西文化交融、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努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正视书法艺术的民族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该文中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古老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诠释着自强不息而又谦逊中和的民族精神魂魄。自有文字以来,书法艺术便承载着实用与审美的双重使命,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励精图治的历史长河中功不可没。中国的书法史便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史。2021年4月,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组织学生到河南、陕西两地专业实习考察。先后走进偃师、千唐志斋、咸阳昭陵、宝鸡、汉中和洛阳的博物馆,看到了梦中的青铜器、秦砖汉瓦;还步行于中华石鼓园、石门栈道、西安碑林和龙门石窟,感受着汉字碑刻的魅力……其景其情,撼人心魄!先民的智慧及其呈现的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无不令人敬畏!我们对书法五种字体及其相关学科文化的学习、研究,由表及里,从技及道,沉潜于古人的智慧,取精华去糟粕。如此践行,既是继承,也是为书法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探寻更多的可能。

在古代的中国,毛笔是人们唯一的书写工具,书法依附于汉字而为艺术,汉字书写与书法艺术相融互映。而当今我们对文字的呈现已不仅仅局限于书写了,无纸化办公的普及成了常态,书法艺术几乎与人们的日常书写剥离了。哪怕是干部开会、学生听课做笔记,写的机会并不多,提笔忘字、笔顺无序、造字粗陋的乱象可是越来越多,即便是书法专业的学习也是多有不尽人意处。这皆是外因。内因则是多数国人对传统国学文化的忽略,对书法艺术行为的漠视。当代人的朋友圈跨界大,信息丰富,常会碰见学理工的不理解学书法的,也常会听说经济强大者不屑于伟大的文化。在如此环境中寻求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合理的继承和创新至关重要。这是值得深入的问题。书法只有充分融入国人的生活,才能实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2]

必须正视,学习书法是爱国、卫国、强国之举,传承发展书法艺术便是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书法艺术继承与发展的思辨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继承与发展的状态是始终持续着的。无论是字体的演变,还是书体的形成,都是在继承的前提下,进行人为或自然的演变与创新。数千年的书法史上,前代书法家们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峰,既形成了纯熟、严格的法度,也流传了大量珍贵的优秀碑帖。在任何时代,实现书法复兴甚至是繁荣的第一步,必然是学习古代经典作品,从中取法。我们这个时代也不例外。

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延续。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出发,学习前代书法作品是汲取养分的过程,临摹是手段,创作才是目的,合理的创新即是对书法的发展。所谓合理,即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有法度、有渊源的创新,而不是肆意地丑化汉字。对书法艺术进行创新,甚至于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书法家们不断地探索着,任重道远。

三、完善书法艺术教育体系

教育部把书法艺术作为学科构建,正致力于书法教育体系的完善。笔者认为,完善书法教育体系,必须做到“抓两头、保中间”。“抓两头”指义务教育阶段和老年大学教育,即从小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与规范书写习惯,以书法的方式让老年人“老有所乐”。“保中间”指高等教育阶段,即提升大学生的书法艺术素养,包括专业和非专业的,特别是书法专业的教育体系,这是确保书法艺术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环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書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3]这就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写字、书法教学基本框架。2013年,教育部专门下发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通知并在之后落实了大量的措施。譬如,组织一批优秀的书法家、教育家编订了专业教材;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这份《纲要》就是书法课程标准,它明确了书法学科是二类课程,从2015年9月开始,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一节毛笔书法课;2015年,教育部和中国文联联合实施了五年规划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活动,共培训书法骨干教师7000人,并且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整体推进。

2021年3月,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组织学生到小学进行书法教育教学实习。通过实习、调研发现,义务教育阶段书法课程的落实与成效是堪忧的。主要表现为:书法课程排上了功课表却不开课,挪为它用;书法教材订了却没专业教师,有的勉强开课了,却是语文、美术或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育主管部门每年的招聘计划唯独没有书法专业教师;有书法专业教师的,编制、职称无法落实……正所谓“雷声大,雨点小”。其中,师资匮乏的问题最为突出。据调查了解,大多数中小学存在巨大的书法教师缺口。更有人传,若全面落实书法课程,全国需要50万个书法教师。

近年来,开设书法专业的高等院校多起来了,招生数也是逐年增加。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能够通力协作,义务教育阶段书法课程就不会形同虚设,书法专业教师缺口问题一定能得到缓解。

四、廣植书法艺术的生命之树

随着书法学在高等教育阶段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专业的书法教育,培养并提高他们的书法创新意识尤为重要。这些学生从技法到学术,均继承了醇正的前代书法文化,适度引导他们尝试书法与其他专业师生的协作共建,比如,美术学的服装设计、动漫设计、雕塑雕刻作品植入书法元素;舞蹈专业的服饰展示书法艺术;影视表演专业的舞台场景融入汉字书法;建筑学的材料应用结合书法广告。这是实现书法艺术创新发展的一条高雅坦途。然后,把这种模式延伸、推广至社会,平台广、影响大,通过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引领,通过书法艺术家与各界的强强联手,书法艺术创新发展的空间将获得极大的拓展。方正字库原有的字体多为美术字,工整规范,却缺乏艺术美感。即使是楷书、隶书、行书字体,字数不全,常有生僻字打不出来。近几年,方正字库业务团队不断开发新字体,与书法名家签约建立手写版字库。办公、广电、印刷、设计、包装等领域都在应用这些超大字库。方正集团为书法艺术在电子化时代的创新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与巨大的贡献。我们欣喜发现,越来越多影视剧的片名、字幕都是由书法名家题写的。

当今是自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书法教育工作者若能在坚持传统面授的同时,主动嫁接现代科技,融入现代媒介,不断拓展书法艺术的传播渠道,努力扩大书法艺术的受众人群,也能为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可能。现在已有更多的书法名家、书法爱好者们自觉通过抖音、视频号播发书法视频,建立公众号传播书法文化,利用微信朋友圈展示书法作品,以微拍堂为平台竞拍书法作品,让高雅的艺术走入寻常百姓家。

进入21世纪,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获得长足发展,人们开始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享受山水之乐,感受异域的人情风俗,这便为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如名胜古迹牌匾、碑记、碑林的设置,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电脑字,而是书法名家的题字;散落其间的会所、山庄、酒店等场所,皆可采用书画雅集的形式,张挂、布置名家名作。这样一来,既可提升景观的品味与知名度,也可普及书法文化。

四、结语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从古代走来,凝聚了先辈们的智慧,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书法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在今天依然引领着国人的精气神,助推着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管书法艺术的继承发展稍显困难,却是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习近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2]叶培贵.《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背景与地位[J].《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2015(08):02.

作者简介:王琳臻(1999-),女,福建漳州,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书法。

猜你喜欢
可能性书法时代
诗书画苑
观念可能性与现实可能性
小学数学《可能性》智慧教育案例设计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