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京+钟永江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学习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支撑对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用信息技术支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并解决数学问题,最终达成智慧教育的目标。
《可能性》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虽然教师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但在课堂上学生是按照教师统一布置的任务和教学流程进行学习,而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并不相同,导致学习的进度也不同,可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度下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去设计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工具等,但在现实课堂中教师安排学习资源还有所欠缺,难以兼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有的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但他们考虑的是大多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师生交流的时间有限,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差异性。
2.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习兴趣
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传授知识,只对重点知识用信息技术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该课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初步接触“概率与统计”的专题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更倾向于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即使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了信息技术,也难以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设计的习题作业也难以实现个性化的分层练习。
3.难以实现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并且还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期,这要求数学课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目前,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直接给出可能性的知识,而很少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究发展的过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即使知晓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但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往往趋于形式,没有找到适合小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难以内化所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联系到生活实际中。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入可能性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有趣的学习情境中,使他们在情境中学习与思考。例如,在引入不确定现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电子书包上创设儿童节出游的情境,这样很容易将小学生带到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即时评价反馈,关注个性化发展
目前在信息技术支撑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并不高,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智慧课堂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多样化的知识,那么在课堂中就要有多元的交互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具体体现为教师与学生要能实现及时沟通、即时的评价反馈,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个环节的学习,保障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电子书包环境下设置探究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与教师交互的环境因素,尽可能地保障学生能及时地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3.学习活动具备任务化、探究性
智慧教育引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多以探究为主,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活动要具备一定的任务,任务化的学习能保障学生学习的持续进行,问题的探究性要从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状态和思维深度出发,适当地采用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推进学习进程。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使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方法有初步的认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摸棋子游戏,让学生学习任务、探究问题,学习支架资源,并配以微视频来指导学习重点知识,使学习具有关联性。学生在一个个的学习步骤中不断成长,并最终达成智慧教育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