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足球学院青训体系解读与启示

2021-11-08 03:10傅科其周子欣
浙江体育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青训俱乐部球员

傅科其,程 隆,周子欣

(1.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0 前 言

在足球青训领域,英国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形成了世界领先的足球学院体系。该体系是由职业足球俱乐部实行、旨在培养更多优秀本土球员的一种训练环境。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对英国20年来关于足球青训的政策文件和改革措施进行梳理,实地探访青训学院观察其实施情况,对英国足球青训学院体系的内容进行解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培养理念对我国足球青训改革完善可有裨益,其实施方式可提供借鉴之处。

1 英国足球学院青训体系的理念及内容

英国足球学院青训体系是英格兰足球总会(以下简称英足总)自1997年以来针对青少年培养而建立的系统,主要框架是依靠职业俱乐部的足球学院(Football Academy)搭建旨在培养精英职业球员的体系,核心目标是培养各级足球联赛的职业球员。

英国足球学院青训体系的建立追溯于1997年英足总发布的重要政策性文件——《“A Charter for Quality”—Football Education for Young Players》[1],此后在一系列专注于青少年球员培养的学术研究和政策文件[2-4]的驱动下,该体系逐渐成形并成立了40个足球学院。鉴于不同俱乐部的竞技水平等客观条件,英足总还将足球学院分为4类,分别是最优培养类型、一般培养类型、初级水平培养类型和后期的培养类型。不同类型的学院其核心发展目标存在差异,例如最优培养类型学院的核心目标是“持续不断地培养出进入英超联赛和更广泛的职业比赛的球员”,第2类的目标是“不时地培养出英超联赛的球员以及持续不断地培养出职业球员”。

1.1 训练

足球学院的管理层和教练组共同制定的训练计划是推动学院所有工作的主干,训练的目标是长远的,即为一线队输送更多更好的本土球员。英足总认为训练的时长和质量以及教练员培养是实现训练目标的三个关键因素。

首先,训练时长的理论基础是格拉德威尔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1万h的练习是培养专业技能所必需。对体育和其他环境中有天赋的从业人员的研究也确认了刻意练习的频率和专业技能的成就之间具有相关性[5]。因此,青少年在足球学院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遵循该年龄段训练时长的要求,这也是该体系实践科学性所在之处。

表1 训练时长汇总(单位:h)

其次,英国足球青训追求世界领先的训练质量。虽然英足总将训练计划下放给各个学院结合俱乐部自身的足球文化、足球哲学而制定,但为了控制训练的质量,训练计划要基于以下核心价值:能够反映俱乐部足球哲学的课程;训练计划的详细内容;管理训练计划的有效执行;训练时间的高效率利用;保持良好的教练员和球员的数量比;球员每个阶段发展的统筹管理;培养精英球员。

最后,为了实现上述训练时长与质量的要求以及让球员在球场训练和球场外的生活之间保持平衡,英足总将上午9点到下午5点规定为核心训练时间。为此英足总提出了以下三种训练形式:

①业余训练形式:每周在核心训练时间段之外进行,为球员提供在放学后的傍晚以及周末进行的训练;

②混合训练形式:是业余训练(在核心训练时间之外)和日间训练(在核心训练时间之内)的混合。这种在晚上和周末为球员提供训练的模式可能会要求俱乐部协商特殊安排,将球员从学校带出。这种方法已经在许多俱乐部的足球学院中存在;

③全日制的训练形式:使俱乐部能够为球员提供在核心训练时间内进行的每日训练,通常是每天4h或两堂课。

综上,以第1类即最优培养类型的足球学院为例,青少年球员在每个年龄段训练的形式可见表2。

表2 青少年球员各个阶段训练形式

1.2 比赛

英足总认为比赛是一个提供球员练习和发展的环境,球员在比赛中检验训练的水平和学习如何取胜,同时也提供竞争机会。伴随着球员年龄的增长,比赛由小场地进阶至11对11的全场比赛,竞赛形式包含足球节、联赛和锦标赛。从2012—2013赛季开始,英足总推出全新的采用年度周期的比赛计划,其中包括夏歇期和圣诞节期间的冬歇期。

为了实现比赛与教学的兼顾,低年龄段球员比赛计划的设计首先要考虑通勤距离。9岁以下的儿童遵循减少往返通勤的原则,俱乐部青训管理层借助足球节和地域性质的节庆活动开展类似运动会的足球比赛。这个阶段参加比赛的理念是在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热爱,技术上尽可能控制足球。通常情况下赛季期间每周至少有一场有组织的比赛。有趣的是,英足总还建议足球学院与英国学校足球协会合作开展地区足球节,并认为这是重新激活人才储备的一种方式。

在12~16岁年龄段参加比赛的通勤时间在单程1h内,青少年在此阶段通过比赛学会对抗以及球队内的竞争。比赛主要形式是足球学院参加地区联赛,这类比赛逐步从地区性到全国性,然后是国际性的足球节和锦标赛。

17~21岁年龄段的比赛是让球员有机会为职业比赛进行练习,因此竞赛环境要尽可能的接近职业比赛,青少年不时地处于充满竞争和对抗的环境中,学习如何应对压力和竞争的挑战。

1.3 教育

英足总在球员教育方面的理念是培养具有独立决策能力的优秀球员。通过教育达到对青少年在行为、生活方式的整体发展。

由于球员16岁以前大部分训练是在放学后和周末进行,因此足球学院通过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灵活的教育解决方案以确保球员训练与教育的平衡。例如学院与指定的学校签订合作协议是一个常见的方案,学校根据学院的训练形式灵活调整以适应训练计划,还会增设为球员提供教育支持的辅导员来确保球员的教育不受影响。此外,有的俱乐部还建立自己的学校。当青少年成长至17岁将开始全日制训练模式,这个时期俱乐部在其训练场地拥有必要的基础设施才能够为U17和U18的球员提供正式的教育。

表3 青少年球员的文化教育安排

2 英国足球学院体系的内容解读

2.1 训练与教育的平衡策略

从表2可以看出,英国青少年在17岁,也就是职业发展阶段开始全日制训练以前,均采用业余训练和混合训练的形式。日本也是将职业足球各级梯队建设依托于地域的小学,招收2至5年级学生进行白天正常上课、下课后在梯队训练的形式,有学者将此方式成为“走训制”[6]。不论英国的三种训练形式,还是日本的“走训制”,其背后的理念具有共性:青少年的身份是球员,但青少年的教育、培养、综合发展是首位。

2.2 比赛与教学的兼顾方式

相比主客场赛制,赛会制虽然具有高效、经济和免去舟车劳顿的优势,然而密集的赛程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挑战,赛会制的形式也致使比赛场次难以提高,青少年球员无法积累更丰富的比赛经验。每个周末进行的联赛形式符合足球运动规律,使青少年球员周中的训练在周末比赛中得到检验,进而促进赛后针对性训练。这也是当下职业联赛的主流赛制。

2.3 教育与发展的环境

英足总特别强调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教育的环境”,为此足球学院要创造一个完全集成的环境,采用多学科的方法使球员在足球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综合发展。俱乐部足球学院的管理团队、教练组和工作人员都在追求专业化,确保青少年接触高度专业化和具有活力的成长氛围。足球训练之余,还鼓励青少年接触足球学院之外的环境以获得社会经验。比如俱乐部对全日制的学龄球员有一个计划,使他们每周都能够参与学院环境之外的适当活动,例如社区活动。

3 对我国足球青训的启示

3.1 发展可持续的青训体系和综合化的培养

就我国足球青训发展而言,最终要落实到两个具体目标上:可持续发展的青训体系和综合化的培养。以往一系列政策措施,起初忽视了观念层面的更新,随后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教育与训练兼顾的制度设计,导致运动员学习效果不佳;部分高校借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招收一批退役运动员,以“为校争光”为目的,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思想,罔顾专业运动员在高校内文化素养和健全人格的长远发展;此外,将专业运动员所在的体工队学院化,形式上解决了运动员的文凭问题,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技能储备仍待发展,最终竞技体育仍游离于整个教育环境之外。

如果现代体系培养出的世界一流精英球员不具备充分融入社会的生活技能,不具备对社会负责任的能力,也无法应对所从事职业的挑战,那么这个体系就会失败。因此,为了实现足球青训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落脚于竞技能力和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文化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健全人格的可持续发展三个具体目标。第一,向一线队源源不断输送青年才俊、持续不断培养出优秀的职业球员是培养体系的所立之本,其优秀人才的“输出”也能够吸引更多青少年的“输入”,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其次,学训矛盾的问题本质常年存在导致运动员退役或被淘汰后出路不畅,不断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将文化素养教育融入培养过程,是对青少年未来发展的保护,解决竞技体育高淘汰率下学生的出路问题[7];最后,鉴于以往“三集中”训练模式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局限,将人格培养、社交发展等融入其培养过程,实现青少年接触足球之外的环境以获得社会经验。

3.2 现行青训路径改革与完善

尽管近年来伴随校园足球活动发展规模日益扩大,且部分学者提出建立校园足球主导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力图通过校园足球培养职业球员,但却忽略了现阶段校园足球在教练员水平、训练质量、比赛对抗等方面难以实现职业足球高度的专业化要求。即使是在校园足球发展成熟的日本,尽管日本本土现役职业球员中出自学校的占比为21.1%,这是由于日本职业化改革初期学校足球培养的人才仍然没有退役;但是在职业俱乐部U18梯队中,学校输送的青少年球员只占比1.23%[8]。因此总趋势是随着年龄增加和层次提高,学校输送人才的占比逐渐下降,而职业俱乐部各级梯队培养的比例逐渐上升。这是其一。

其二,不论是我国国家队成员,还是职业联赛球员,他们大部分的成长路径均是在三级体校、足球学校,各年龄段优秀的球员被选拔进入职业俱乐部各级梯队,然后升入预备队,最后历经淘汰进入一线队。放眼全世界足球发达国家,职业俱乐部青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当下足球职业化时代青训发展的方向。

因此将我国现行的职业球员培养路径进行体制机制完善,是一种较为符合当下足球青训发展趋势的可行之举。以人为本,以向一线队输送优秀球员为育人目标(而非在青少年各年龄段夺取锦标为目标),以综合培养的理念,将文化教育、足球训练、竞赛安排统筹设计。首先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而言,通过教育理念、课程设置等处着手,并非让运动员简单地获得文凭,而是着眼于运动员学习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培养。这些能力的获取能够帮助退役运动员退役或者被淘汰后具备学习的能力,快速获得新技能并融入新的社会环境中。其次,借鉴英国足球学院在不同年龄阶段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推动职业俱乐部与地域中小学合作,建立在各个年龄段符合足球培养规律的训练形式,推广走训制以促进学生在学校、足球俱乐部、社会、家庭多样化环境的教育。最后,要继续完善青超联赛赛制,结合地域、交通通勤设计安排赛制,实现竞赛与教育的兼顾。加强职业俱乐部青少年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创造高度专业化和具有活力的成长氛围。

4 结束语

过往我国足球后备人才三级业余训练培养体系以“三集中”的培养形式,综合化育人理念缺失和学训矛盾突出,运动员文化水平不高和技能单一,导致其退役再就业困难问题。英国足球青训的学院体系历经二十余年发展,结合职业足球发展规律从训练时间、训练形式、竞赛安排和教育等环节创造发展的环境,其教育的理念和培养的方式,可给我国足球青训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青训俱乐部球员
我不只是球员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