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
(上海建工医院普外科,上海 200083)
疝气在普外科较常见,小儿和老年人是该病的多发群体,发生率为5%左右。患者在临床上会出现腹股沟处隆起的情况,由于发病时疼痛较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上,该病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操作较简单,但切口较长,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较多,因此,预后不佳。目前,微创技术逐渐兴起,小切口微创手术逐渐运用于临床,且有研究[2]显示,治疗效果较理想。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疝气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小切口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疝气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传统组和小切口组。小切口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0~80 岁,平均(52.13±12.26)岁。传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0~82岁,平均(52.25±12.18)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专科检查确诊疝气者;年龄≥18岁;符合手术治疗指征;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凝血障碍、脏器功能不全者;不愿参与本研究者;存在意识障碍或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中途退出或转院治疗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
1.2 方法 传统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接受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护理人员协助取仰卧位,手术切口选择患侧下腹部皮横纹处,在消毒工作完成后,为患者铺设消毒巾;做好准备工作后,将患者的皮肤切开,做8 cm的横向切口,剥离患者的皮下组织,使精索充分暴露于视野中,将患者疝囊纵向切开,之后进行游离和剥离;同时,对疝囊的颈部进行高位结扎后,用电凝进行止血,对精索和睾丸进行复位后,逐层缝合切口,将其用无菌贴覆盖[3]。
小切口组接受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接受神经阻滞麻醉处理,并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患者取仰卧位,手术切口选择在患者腹股沟韧带上方,顺着患者的腹横纹肌取一个长度约4 cm 的切口,之后将患者的皮下组织进行剥离,取出腹外斜肌腱膜,后从切口处将患者的精索取出,将睾丸肌和精索外筋膜进行分离;在上述操作均已完成的情况下,将疝囊纵向切开,同时,采取分剥和游离的操作,并将疝囊的颈部进行高位结扎;通过电凝止血,将睾丸和精索复位,进行皮内缝合[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疝复发、阴囊水肿、继发鞘膜积液、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治疗满意度评分和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分析,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对治疗方法越满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小切口组住院时间、术后自主活动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ed indexes during and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ed indexes during and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小切口组传统组t值P值切口长度(cm)4.13±0.31 8.32±2.56 8.89 0.00例数30 30住院时间(d)5.21±1.82 7.83±2.35 4.82 0.00术中出血量(mL)4.50±1.12 8.29±2.56 7.42 0.00术后自主活动时间(h)0.35±0.12 21.35±3.69 31.15 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小切口组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3 两组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生活质量评分86.58±6.14 80.25±4.38 4.59 0.00组别小切口组传统组t值P值例数30 30治疗满意度评分90.65±3.84 82.43±5.72 6.53 0.00
有研究[5]显示,男性较女性更易出现疝气,在患者发生疝气后,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其次是泌尿系统,最后影响生殖系统。由于疝囊内肠管发生碰撞或挤压后,会出现炎性症状,从而发生肿胀的情况,导致疝气回纳困难,从而诱发肠管坏死或肠梗阻等,因此,治疗难度较大,且患者的预后效果不佳[6]。
临床上治疗疝气的首选方法为手术治疗,传统的开腹手术由于切口较长,视野开阔,手术操作较简单,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有研究[7]发现,由于切口较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也较严重,不仅增加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还延长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较大,对患者造成了二次伤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运用于临床,在疝气手术中,小切口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的治疗方式基本相同,均是将皮肤切口后,切除疝囊,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但小切口微创手术切口更小,更符合患者腹股沟的生理特点,既能保证手术的有效性,还能使手术切口更具有美观性[8]。疝气手术的治疗关键及难点是确定疝囊的位置,但小切口微创手术的视野暴露不明显,因此,需医护人员不断提高对患者腹股沟解剖层次的认识,且提高自身的技术和技能,降低寻找疝囊的难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切口组住院时间、术后自主活动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小切口微创手术仅对患者造成的切口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且无需拆线,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可缩短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9]。但需注意的是,在进行小切口微创手术的过程中,需避免损伤患者其他组织,同时,为了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可选择三重结扎。
综上所述,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疝气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