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高春旭,李丽丽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急诊科,辽宁 抚顺 11300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加,选择自杀逃避现实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安眠药中毒患者也随之增加。据统计,安眠药中毒在急诊科患者中占比较高,若未得到及时救治,将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是内科急诊常见疾病,该病症状危急,具有较多并发症。临床对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导泻、利尿、洗胃等基础方式为主,可消除毒素,从而达到缓解患者中毒症状的目的。但基础治疗法对于中毒时间较长的患者,效果并不理想,急性重症、中毒时间长的安眠药中毒者,毒素会被大量吸收,若抢救不及时,血液中会吸收大量毒素,造成脏器衰竭,引发死亡[2]。因此,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灌流法对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50 例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 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 例;年龄19~56 岁,平均年龄(31.65±9.47)岁;服药至就诊时间2~11 h,平均(4.50±1.23)h。研究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2.00±8.32)岁;服药至就诊时间3~12 h,平均(3.68±2.47)h。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均为一次性顿服大量安眠药中毒;均出现昏迷、血压降低、呼吸抑制等临床症状。排除标准:无法正常沟通者;精神疾病者;资料不完整者;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洗胃、实施利尿治疗措施,并进行面罩吸氧、硫酸导泻治疗。为患者静脉推注0.8~1.2 mg纳洛酮,1 h后重复给药0.4~0.8 mg,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为患者进行抗休克治疗。若患者出现严重呼吸衰竭,则为其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血液灌流法治疗,首先建立股静脉通道,导管置入后进行肝素化处理,然后进行血液灌流操作。肝素初剂量为1 mg/kg,之后每30 min 追加剂量6 mg/kg。初始灌流速度为100 mL/min,之后逐渐增至180~200 mL/min,灌流时间为2~2.5 h。灌流结束后,按照患者出血倾向和血小板检测情况进行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生理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生理指标包括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恢复情况包括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头痛、死亡;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意识恢复、自主呼吸恢复,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意识和呼吸接近正常水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意识状态和自主呼吸情况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出现肺部感染1 例,头痛1 例,死亡0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00%(2/25);对照组出现肺部感染4 例,头痛3 例,死亡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00%(8/2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究组(χ2=4.500 0,P=0.033 9)。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n(%)]
2.3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意识恢复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急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recovery between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recovery between two groups(±s)
急诊住院总时间(h)15.37±1.85 8.11±1.23 16.339 8 0.000 0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25 25意识恢复时间(h)11.37±1.65 7.11±1.20 10.440 0 0.000 0恢复自主呼吸时间(h)12.62±1.63 7.45±1.43 11.921 4 0.000 0
2.4 两组生理指标比较 研究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理指标比较(x±s)Table 3 Comparison of physiological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x±s)
安眠药属于镇定药物,其作用为镇静、抗惊厥、松弛横纹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达到缓解精神压力的效果,但一次性大量服用会对机体心血管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抑制影响,从而抑制呼吸,造成患者死亡。安眠药类型较多,如地西泮、苯巴比妥、氯丙嗪、氯硝西泮等,少量服用会帮助患者改善精神状态和失眠情况,而一次性、大量使用安眠药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心跳缓慢、昏迷、肌肉痉挛等,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影响[3]。近年来,过量服用安眠药物的患者越来越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发病早期,机体处在应激状态下,会一定程度增加脑组织内β 内啡肽释放量,且中枢神经受到抑制,因此,会引发血压降低、呼吸暂停等症状。如脑细胞过度抑制,会产生深度昏迷情况,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临床在为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进行治疗时,缓解患者症状,降低患者血药浓度是治疗的关键。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型治疗方式逐渐运用于急诊治疗中,即在基础治疗前提下,为患者实施血液灌流,能抑制毒物进入血液,促使患者意识尽早恢复,血液灌流能减少毒物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造成的抑制影响,达到减少患者痛苦,缓解中毒症状的效果[4]。
血液灌流法可改善患者意识障碍,降低毒物浓度,临床实践表明,血液灌流法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有毒成分,从而缓解患者低血压、呼吸困难、头痛等症状,治疗效果显著。血液灌流是指将患者血液引入灌流器内,灌流器内存有固态吸附剂,可利用吸附作用,将血液内透析无法清除的毒素(外源性、内源性)、药物、代谢废物进行净化,是一种血液净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巴比妥类和苯二氮类药物中毒治疗中[5]。对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脂溶性高、分子量大的药物,血液灌流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将血液灌流应用于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治疗中,可将患者血液中的毒素有效清除,降低相关系统的抑制作用,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另外,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产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为吞咽和咳嗽反射能力被抑制,导致胃内容物反流或误吸情况发生。而利用血液灌流能促进患者苏醒速度,加快患者吞咽和排痰能力的恢复,避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从而减少肺部感染。与常规内科治疗相比,血液灌流法解毒效果更佳,见效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6]。血液灌流法可达到减少毒物、改善意识障碍的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经一次血液灌流后,症状改善并不显著,则可进行第二次血液灌流,如症状仍未改善,甚至加重,则应对其原因仔细分析,若药物剂量过大,造成中毒症状严重,应按照患者病情进行多次血液灌流[7-11]。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血液灌流可缩短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生理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使用血液灌流法联合基础治疗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意识、自主呼吸尽早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