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綦,李 君
(1.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毕节551700;2.长江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重庆 涪陵408000)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概念被深度引入到高校教学领域中。张岩认为“互联网+对教育资源、教育机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等教育要素带来深刻影响,并由此带来教育理念的改变。”[1]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有机结合,是“互联网+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2]
混合式教学研究之初伴随着E-learnin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000年美国教育部在《教育技术白皮书》中对E-learning进行了较明确的定义,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其中新的沟通机制包括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远程学习和网上课堂。Margaret认为混合式教学是借助网络技术与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学技术和具体的工作任务相结合,实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3]
2002年起,国内学者开始大量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4]何克抗教授提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有机整合,可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5]
近年来,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在线课程得到大力发展,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在国内外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是SPOC(Small Private On line Courses)、MPOC(Massive Private On line Courses)、翻转课程、微课程等线上教学不断创新和完善。以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为代例,它以在线教育与线下面对面教育混合的学习形式为主要特点,将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学习方式有效结合起来,实地验证了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6][72]
我国自2010年陆续出台各项文件,引导各高校建设慕课等各类在线课程。2018年教育部推出包括“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的五大金课建设;[7]2019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试试意见》,全面实施“双万计划”,明确提出到2021年完成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500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的建设认定工作。[8]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各高校被迫延期开学。教育部下发《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要求各高校在慕课平台和实验资源平台服务支持下,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9]这次疫情对于高校教学是一次重大危机,但对线上教学却是一次机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得以在教学中被深度应用。疫情期间,各类在线课程的选课人数、选课高校、学习数据均呈爆发式增长。[10]
一方面,混合式教学弥补了传统线下教学缺少优质教学资源和单一线上教学有效性差的问题;另一方面,混合式教学同样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即缺少有效的学生学习行为评价机制。目前各高校在教学中仍大多采用传统的评价形式,缺少对线上教学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这将无法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学生也无法对自身认知有清晰的认识,也就无法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各方面能力。
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是以考试成绩分数或论文通过情况进行评价。而混合式教学不仅需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还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混合式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方式,最核心的变化是由原先的由“教师为中心”或“学科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
混合式教学中高校学生学习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表1)
表1 混合式教学中高校学生学习行为
因此,在设立相关评价指标时,需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设计。
首先,应跟踪监控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线下教学中,有教师的实时监控,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线上教学中,学习过程由学生单独参与,容易分散注意力,甚至在中间阶段容易放弃学习。慕课在发展初期即遇到类似问题,在吸引了大量注册者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辍学者,课程完成率仅为4%-10%,这是线上教学存在的最大困境。
其次,应考核学生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学习参与程度。学习参与度可以最大程度反应学习过程,有效对过程进行管控。线上线下学习环境截然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线下课堂的参与度和有效性必然较高,而线上课堂学习过程由学生自由掌控,选取恰当的评价指标对学习参与度进行评价则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事件访谈法,访谈少量学校教师,利用开放式问话,引导其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学生行为的评价指标。对访谈内容进行统计整理,提取相关指标提及频率,从而确定出高频指标。基于高频指标设计调查问卷,选取多名教师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形成指标体系。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维度、各项指标权重。
图1 混合式教学中高校学生学习行为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选取十名有线上教学经验的教师,采用事件访谈法来确定哪些考核指标是评价学生学习行为是否有效所必须具备的。事件访谈包含以下内容:教师的姓名、所属院系,是否采用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回答“没有采用过”,则取消访谈,否则继续进行如下提问。问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您认为哪些评价指标可以真实反应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情况?包含线上线下两方面,请列出不少于三项指标,多列举不限。”通过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对提及指标频次进行统计,初步确定线下八项、线上七项,共计十五项评价指标(表2)。
表2 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评价指标提及频次分布表
根据以上总结归纳出的评价指标,设计调查问卷。选取学校中120名有线上教学经验的教师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计发放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占问卷总量的88%。问卷选取十五项指标,根据其重要性对其赋予不同分值。最高分为10分,即认为该评价指标能够极好的反应学生学习行为,对于评价体系是极度必须的;最低分为1分,即认为该评价指标不能反应学生学习行为,对于评价体系可有可无。由被调查者针对每项指标填写1-10分。
汇总各项指标,线下的“出勤”“课堂提问”“课堂笔记”三项指标均值排在前三位,分别为6.5943、6.4434、6.1509,即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这三项指标对于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设因子分析矩阵如下:
其中矩阵A=(aij),称为因子载荷阵;E为特殊因子。再将每个公因子表示为变量的线性组合:
1.KMO和Bartlett的检验
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获取KMO和Bartlett的检验值。KMO测量结果0.567>0.5,Bartlett的检验值Sig值已达到0.000,表明指标间存在一定密切联系,可使用因子分析。
2.共同度检验
表3 公因子方差
上表中“提取”这一列的数值表现为变量的共同度检验取值,取值价于[0,1]之间,所选变量除线上考试成绩外,共同度均大于0.5,其中七项指标在0.6以上,说明变量能被公共因子较好的说明。当用公共因子替代原始变量后,可以保留更高程度的原始信息。
3.提取因子
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利用SPSS软件得出数据的特征值、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见下表:
表4 解释的总方差
续表
对总方差进行分析,提取到六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61.367%,对变量解释度超过六成,因此提取六个公因子,并分别标记为Z1、Z2、Z3、Z4、Z5、Z6。
在提取公共因子后,采用方差最大化旋转,取得旋转成份矩阵。因子在某个变量上的载荷明显更趋于两极化。据此更易给因子命名,并更好的解释因子的含义。旋转成份矩阵见下表:
表5 旋转成份矩阵a
由旋转成份矩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1公因子(Z1)更能代表出勤、论文、课堂提问这三个变量,可以命名为线下自主学习因子。第2公因子(Z2)更能代表考试成绩、图书馆使用频次这两个变量,可以命名为学习态度因子。第3公因子(Z3)更能代表课堂笔记、课堂汇报这两个变量,可以命名为学习质量因子。第4公因子(Z4)更能代表回帖数量、在线学习时长、电子笔记、作业这四个变量,可以命名为学习参与度因子。第5公因子(Z5)更能代表课程学习完成率、线上考试成绩两个变量,可以命名为学习成果因子。第6公因子(Z6)更能代表登录频次、线上作业两个变量,可以命名为线上自主学习因子。如此可以利用新提取出的六个公因子对样本中十五个评价指标加以描述。
通过对各公因子的分析,得出最终六维二级评价模型,见下表:
表6 评价模型
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仍邀请十名教师作为专家,为每个维度、指标通过两两比较,按照1-9标度法进行打分。
1.规定判断尺度定义
判断尺度是指一项指标相对另一项指标而言是否更加重要,用1-9可以标度重要的程度。
表7 判断矩阵标度定义
2.制定权重判断矩阵
十名教师分别进行评分后,经讨论得出最终评分,得到以下判断矩阵,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方根法)计算权重:
表8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
进行一致性检验:
CI=0.098;n=6时RI=1.24
表9 查询量RI值
CR<0.1,一致性检验通过。同理,计算Zij指标权重如下表:
表10 混合式教学中高校学生学习行为评价指标权重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高校学生学习行为评价模型是一个六维模型,由线下自主学习、学习态度、学习质量、学习参与度、学习成果、线上自主学习六个维度构成。线下自主学习由出勤、论文、课堂提问三项指标构成;学习态度维度由考试成绩、图书馆使用频次两项指标构成;学习质量维度由课堂笔记、课堂汇报两项指标构成;学习参与度维度由回帖数量、在线学习时长、电子笔记、作业四项指标构成。学习成果维度由课程学习完成率、线上考试成绩两项指标构成。线上自主学习由登录频次、线上作业两项指标构成。
运用层次分析法,为每个维度赋权,可以看到线下自主学习维度权重最高,占比42%。其中线下的出勤这一指标的权重又远高于论文和课堂提问两项指标,占比71%,可以看到出勤率越高,代表学生线下自主学习能力越强,在混合式教学中将得到更高的评价。其次学习态度这一维度权重达到23%,其中图书馆使用频次指标权重71%,说明图书馆使用频次越高,学习态度越好。最后学习质量维度权重为16%,其中课堂笔记权重为76%,课堂笔记的质量决定了学习质量。
通过对混合式教学在高校中应用的现状看,其整体处于不断发展和持续优化的过程中。线上与线下教学互为补充。线上教学可以综合利用更多优质教学资源,而线下教学可以改善线上教学时效性差的问题。研究设计有效的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评价体系,可以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成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
传统线下教学存在多项弊端。首先课本、教师学术知识的滞后性,使高校教学普遍存在内容陈旧、无法跟进学术前沿研究的问题。其次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与学生互动少,更无法做到以学生为教学核心。最后,线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难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传统线下教学的这些问题很难通过自身的改进来解决,必然要通过引入线上教学模式,才能对高校教育产生革命性的提升。
但是,从混合式教学学习行为评价模型的研究结果看,高校教师仍把评价指标集中于线下教学的各项指标中,而无法对线上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在指标选择中,仍认为线下评价指标更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行为,对线上教学缺少足够的重视,也缺失线上教学的经验与专业水平。混合式教学学习行为评价机制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要想更好的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育,除了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有效评价外,更要保证高校、教师、学生三方都加强对混合式教学的重视。为了更好的促进混合式教育在学校的发展,为了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习行为评价机制,需要从高校制度保障、教师素养提升和评价机制改革三方面进行研究。
1.高校制度保障
高校作为混合式教学的执行主体,应深度解读国家相关教育文件、保障政策的落地实施,同时还应完善混合式教学的保障机制与规章制度。
制度的设立要附合混合式教学要求。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是不断引入的新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这要求高校要重构教学制度,使其附合混合式教学的发展要求。例如,精品课程的建设、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灵活的教学时间与空间、相应的激励机制设置等。
2.提升教师素养
混合式教学课程、评价、实施,最大化的发展混合式教学优势,需要教师素养可以匹配教学要求,而不能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因此,为教师提供高质高效的培训是高校势在必行的工作。
对教师的培训内容应包含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网络平台的使用等,使教师可以全面掌握混合式教学要素。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与国内外各高校交流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交互和成果共享,从而使本部教师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技术。最后,多家高校还可联合建立混合式教育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收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平台为教师提教学咨询与指导,及时解决教学困难。
3.加深对评价机制的研究
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有效评价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学生行为评价可以较为完整、全面的反映学校学科的开展情况和教师的教学状况,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评价反馈及时查漏补缺,提高教学技能。
混合式教学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它所带来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变革势必导致评价重心的转移,将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应转向以“学习过程”为导向。从本文的研究也可以看出,六个评价维度中,自主学习、学习态度和学习参与度,占了三个维度。全部十五项评价指标中,十个指标表示的是学习过程。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整体。评价体系中增加对学生学习有效程度的评价,也将反映也教师教学过程的有效程度。因此,以“学习过程”为评价机制设计的导向,将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