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丽华 徐玲玲 王赫
摘 要:课程依托于广联达 BIM 电子招投标系统,串联“课前导学”“课中教学”及“课后巩固”各环节,教学过程中将电子招投标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穿插进行,搭建理实一体的“三阶段进阶式教学平台”,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库,革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探索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改革方向,改革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电子招投标;合同管理;线上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5-0107-03
为规范和促进招投标交易活动,自201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陆续颁布了多项政策和法令,助推电子招投标行业发展,以期逐步实现全国电子招标采购系统互联互通,全面发挥监管作用。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电子招投标试点工作,成果初显[1]。
面对这样的形势,高校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中,不能只单一地讲授理论知识,而应充分利用相关电子招投标交易系统,革新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项目招投标过程,体会电子招投标的整个流程,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分析
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能力是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核心竞争能力,工程招投标是将各建筑市场主体联系在一起的主线,是联系工程管理专业各专业课程的纽带,对培养学生工程招标投标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竞争合作意识起关键作用[2]。
二、教学现状分析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内容庞杂,涉及技术、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各学科知识,又与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密切相关。该课程对教师的培养模式和学生的配合程度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现阶段国内高校关于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传统教学占主导。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依靠课堂时间对理论知识进行灌输式讲解,本课程与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密切相关,法律条文的学习本就枯燥乏味,学生接收到的知识实在有限,教学效果不佳。
忽视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环节。教师们往往只注重课中教学环节,忽略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将所有知识点“一股脑”塞进课堂中,期望学生通过课上几十分钟掌握全部知识,而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从企业人才需求角度出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达不到这样的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训课程才能实现,现阶段很多课程缺少相关实训内容,导致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依然手足无措[3]。
教学改革不彻底。目前国内关于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较多,但多集中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面对电子招投标市场日益发展的现状,借助BIM电子招投标平台进行课程改革的却寥寥无几。
三、理实一体的“三阶段进阶式”教学模式设计
(一)课前导学环节
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课程设置课前导学环节,教师团队根据课程内容,搜集典型案例,建立案例资源库,制作案例启发小视频,在上课前,通过线上授课平台(建筑云课、雨课堂等)发送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进而引出课中教学内容。学生课前观看导学视频,线上回答。
在组织课前导学环节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案例选取的启发性。收集的案例需足够典型,与所讲授的知识点充分关联,问题设置具有一定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
视频录制的有效性。视频不宜过长,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为宜,避免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影响学习效果。
资源利用的灵活性。教师应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灵活选择导学内容,如在讲解资格预审这一知识点之前,利用建筑云课系统中关于资格预审的仿真动画讲解作为导学内容推送给学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二)课中教学环节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团队需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做到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本课程在课中教学环节根据课程性质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如下:
1. 理论教学
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知识点进行课上讲解,通过板书结合PPT的传统授课模式,但过程中需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课件制作生动且具有交互性,在PPT中插入视频、动画、图片等。如在学习开标流程时,教师可以播放真实项目开标会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实际的开标现场;充分利用互联网案例和素材。适当浏览招投标相关网站,如在讲解招标公告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去招投标网站浏览真实项目的招标公告;在讲解招投标禁止性规定时,带领学生上网搜索真实的违法案例等;教师可利用线上教学平台革新教学手段。利用建筑云课、雨课堂等平台,通过课上提問、讨论、投票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实践教学
教师可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按照招投标程序将招投标部分教学内容分解为8个章节,每章理论教学后对应设置实训环节,实训部分共8个学时,主要借助广联达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及招投标系列软件,由老师带领学生模拟完成实际项目招投标各环节,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3. 任务驱动教学
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时,按照教师要求组建团队,以团队协作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一个案例工程的招投标过程,切身体验招投标的工作流程。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不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潜力[4]。
4. 同项目多课程贯穿式教学
本门课程与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经济、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紧密相关,对此可以和这些课程的教师沟通,在“招投标”部分教学中采用同一个工程项目案例,进行同项目多课程贯穿式教学,相关课程任务的成果可作为后续招投标文件编制的内容的积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进行反复的思考,增强学习效果。
5. 线上TSP合作教学
课程融合了技术、经济、法规等各方面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为此,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从企业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为学生讲授部分内容,如在学习“评标”相关知识时,可以邀请真正的评标专家,为学生分享评标经验,在学习“合同的法律基础”这一章节时,邀请对合同案件处理经验丰富的律师为学生讲解法律知识和案例。这些专业人员不能保证每个学期都按规定时间为学生授课,为此可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同时制作教学视頻,在每个开课学期对应时间节点发送给学生自主学习,这种线上合作教学方式既方便灵活,又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使所学知识更具实践性。
6. “互联网+”案例讨论教学
招投标课程教学离不开案例,除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案例外,本课程增设两次阶段性案例测试,在“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两部分授课内容结束后,分别准备10道综合案例发送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随机抽取一题线下完成,制作成案例解析短视频,上传至视频网络平台,其余学生可通过点赞、评论或群组讨论等形式展开互动,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三)课后巩固环节
视频回顾。课后教师团队梳理章节重难知识点,剪辑制作成慕课短视频,通过云课平台推送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反复观看,强化学习。
线上测试。教师团队根据教学内容建立线上习题库,在每章教学内容完成后发通过线上平台送给学生,进行章节测试,检验学生理论学习效果。
实训演练。每章实训教学完成后,根据实训内容布置实训任务,让学生组建项目团队,合作完成,检验学生实训教学效果。
四、成绩评定
相较于传统的期末成绩考核,平时的学习表现更能反映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为此,本课程在对学生的课程考核中加大平时成绩比重[5]。利用智慧教学工具、线上课程平台等实时跟踪监督学生日常学习状态,整理输出学生的平时成绩,再结合期末成绩考核结果,综合计算课程最终考核成绩,建立一套科学全面、公平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本课程考核形式及所占比例为:
(1)平时考核50%。平时考核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线上视频学习10%;线下课堂互动5%;出勤5%;实训任务(10%);章节测试20%。
(2)期末考核50%。期末考核为笔试:建立包含20套试卷以上的试卷库,每学期末在不与近两个学年试卷重复的前提下,随机抽取一套作为本学期末考试试卷。
五、结语
本课程依托于广联达BIM电子招投标系统,构建“理实一体”的三阶段进阶式培养平台,在当前建筑行业改革升级的新形势下,以招投标行业人才发展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调整和更新招投标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资源体系、改革与探索高等学校工程招投标课程新的教学培养模式,通过丰富、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功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善思考、能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人才,适应现代建筑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小琴. 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9(08):207-208.
[2] 王倩.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改革探索[J]. 科技创业,2019(06):110-111.
[3] 高红霞. 大数据环境下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在线教学改革探索[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10-211.
[4] 鲁得文. 基于 BIM 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科技风,2020(01):49.
[5] 罗水华. 基于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J]. 高等教育,2017(12):164.
(责任编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