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霜
摘要:在新一轮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提升了一个层次,对于学生自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课前预习是提升学生自学效率的好方法。高年级段的大部分学生会主动进行课前预习,但是预习的方法和流程完全不同,在课堂上呈现的学习效果也完全不同。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流程和方法来提高其预习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段;預习方法和流程;预习效率
一、现状分析
(一)教师方面
关于数学课前预习,很多教师有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数学课前预习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课前进行知识性预习,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中。在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中,常在回家作业中布置预习作业,但是常常感觉到效果并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笔者没有系统性地进行预习的指导和反馈,一般只要求学生看看例题就结束了。
(二)学生方面
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往往认为预习作业不是作业,光用眼睛看一下就可以了,也不知道如何去做,通常把预习作业应付了事,态度不端正。
结合任教班级学生的预习情况,笔者发现三分之二的学生对预习作业不重视,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觉得做数学很反感,每天都是做练习,一点乐趣都没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喜欢预习,但是没有预习方法,只是把书本看一遍就好了,课后练习做一做就结束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设计了课前预习情况调查问卷,以自己执教的顾路小学五(2)班、五(4)班为实验对象:五(2)班30人次、五(4)班23人次参加本次的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还是比较喜欢预习新课的,认为数学预习对新课学习的帮助会比较大,会主动地进行预习。但是每一位学生的预习流程和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笔者要进行统一的预习流程和方法指导,明确预习的标准。
二、预习流程
在预习时,笔者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流程,以对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正数和负数的初步认识”的预习为例,如表1所示。
(一)看一看
看懂书上的例题,数字和文字相结合,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叙述一遍。如果碰到比较难的地方可以反复地看。
(二)读一读
读教材,仔细认真地读一遍,找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重点和难点在什么地方。如果读一遍时找不到重难点,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三)写一写
在书上进行标注,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地方、解题方法、解题思路、计算公式、数量关系式等,例题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用笔画出来;把不理解或者不懂的地方用问号标示,以便在课堂上询问教师或者同学。
(四)想一想
思考这节课的新知识有没有和之前学习过的内容有联系,能不能提出疑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进行解答,和生活中是否有联系,是否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例子。
(五)做一做
自学结束之后,对自己的预习进行检查和评价,书上的课后练习尝试做一做。当然,不要求学生全部去做,可以有选择性地尝试做。
(六)查一查
运用多媒体网络对于一些概念性的新课进行网络资料查找,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知识的历史来源和发展,或者关于这个内容的小故事,进一步理解概念。
(七)记一记
对于书本上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可以尝试记下来,比如说公式、表达方式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数学预习都要选择以上流程,可以根据具体课程选取其中几个流程进行预习。
三、预习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地预习是课前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加强学生对于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如果学生对题目的语言文字都不理解,将来怎样解决问题呢?根据本学期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一)审题法
审题法就是从例题入手,审清题目意思,掌握例题的重难点。比如,学生预习“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一知识点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展开图有哪些特点?它是怎么进行展开的?怎么去判断这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这样学生预习时就有明确方向,一开始就能抓住整节课的重难点,不至于随便翻几页书就结束预习。
(二)抓词法
抓词法就是对题目里的关键词或者关键句进行理解推敲,圈画标示。例如,工人师傅要修建一个长10米、宽8米、深2米的蓄水池。现在要对水池的四周和底部贴上瓷砖,一共需要贴多少平方米的瓷砖?其中词语:“水池的四周”和“底部”及“需要贴多少平方米”。这三个关键词揭示了整道题的要点,是解题的重要思路,抓住这几个关键词就掌握了这道题目的关键点。预习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找出关键词句,摸清题目的要点。
(三)类比法
类比法就是对于同一种类型或者同一组题目进行举一反三,获得对某方面知识的规律性认识,培养自学能力。例如,学习了正方体的展开图之后,学生可以通过类比法自学长方体的展开图;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可以用类比法去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指导学生预习的时候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类比分析,找到共同点,然后根据之前的学习方法,自学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自信心。
(四)图解法
图解法主要是用画图的方式对题目进行一一分析,把题目用线段图、树状图等形式表示出来,使题目更直观,能够通过图示让学生将难点化解,从中找到解题的关键。比如在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相遇问题时,可以通过线段图将题目的意思表达出来,找到等量关系式,从而列方程解答。还有的应用题可以利用树状算图将题目表示出来,让学生从抽象思维中理解题意,通过正推或者逆推的方式解决问题。特别是立体图形中,通过画图更加直观地让学生寻求解题思路,寻找解题方法。
(五)实验法
实验法就是指对于一些例题可以通过必要的实验弄懂题目的意思,为深入理解题目打下基础。比如在学习体积的时候,在学生预习时即可用实验法,通过自主动手操作捏橡皮泥,感知体积大小是否发生变化,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時感受到数学带来的魅力,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具体操作
确定了预习的流程和方法之后,笔者在数学成绩薄弱的五(2)班设计了一堂关于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可能性”的预习卡(如表2、表3所示),利用网络平台“晓黑板”进行活动布置,下发给每一位学生,按照要求完成预习。五(4)班则没有进行预习卡的准备,以此来观察对比,看看薄弱的班级预习之后效果如何。
本节课是立体图形的认知,在学习时可以使用类比法,利用二年级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再来学习这节课。
“可能性”这节课是有关概率的知识,在预习本节课时可以使用实验法,通过摸球游戏动手操作掌握“可能性”的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笔者发现,通过课前预习,再加上老师的课堂讲解,五(2)班的练习正确率明显有提高。之后,笔者对两个班都进行了课前预习的布置,再通过两次小测验,将其成绩进行对比。笔者发现,两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在进行预习之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之前没有预习的时候要进步很大,这说明预习的成效是很高的。
笔者觉得对于薄弱班级的学生来说,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课堂表现中,那些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在经过课前预习之后会举手发言了,课堂上也愿意积极动脑,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课后也愿意主动地做课堂作业练习册等。但对于一小部分学生来说,无论预习与否,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并不明显,还是需要教师多进行关注。总体而言,笔者认为课前预习是很有作用的。
五、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小部分学生一旦预习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后,会想当然地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自己已经会了,就出现不认真听课的现象,导致之后做练习时态度不端正,错误率很高。
(2)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前预习还是很有效果的。尝试着做一下课后练习,就会发现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课堂上会仔细地听教师讲解;有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还会提出一些自己的问题,希望教师能够指导,这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少出现。
(3)课前预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课前预习全部都是做练习,那么就会很枯燥,所以笔者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或者上网借助网络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先看一看、读一读,培养他们在预习之前先学会静心、沉下心来学习。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从生活中寻找到关于数学的举例,还可以让他们自己进行出题解答,增加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学生预习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4)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通过预习卡的完成情况,教师能够在课前掌握学生预习出现的重点问题,以及学生学习上困难的地方。这样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着重讲解学习重点及难点,在简单的问题上少花时间。
参考文献:
[1]胡君妍.引导课前自主预习,提升数学课堂效率[J].数学教学通讯,2020(08).
[2]冷芸燕.基于“预学单”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综合版),2011(04).
[3]肖敏.如何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2019(15).
[4]张李川.提高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20).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