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璞珍
摘 要: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解题
一般来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认知有没有得到改变,是衡量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因此,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理性分析能力,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传统的应用题教学过于枯燥、难懂,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应用题教学的效率极低,因此老师可以适当地开展应用题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应用题,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开展应用题教学,能改变传统学生对公式死记硬背、多刷题的做法,还能让学生在活动课的数学学习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的本质以及内涵,帮助学生拓展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活动中融入数学应用题例如角色扮演商家和顾客、分苹果等,还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相类似的题目时能得心应手地解决,大大提高了应用题的教学效率。
二、提出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小学数学课堂上,出于引导教学,启发思维等需要,老师们会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比如在《有趣的拼搭》教学中,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半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然后老师问同学们:“用这三个图形可以拼出哪些形状的图案?”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考虑图形拼搭的搭配方式,以此引导教学活动的继续。老师可以适时带领同学寻找答案,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裁剪出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纸样,然后拼装组合成不同的图案,并把组合的图案轮廓描摹出来。最后,老师将同学们绘制描摹的图样汇总起来形成答案,并对这些图案进行讨论、互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让学生体验了拼搭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对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作用。
三、加强日常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加强练习也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方式,还能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数学本身是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科目,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大量的公式与定理,只有对其进行针对性训练,才能够熟练应用数学公式与定理,从而使其解题能力得到提升。如今已不再提倡题海战术,对学生某一知识的掌握进行训练时,可以通过该类型习题,以此对其数学思维与解题能力进行培养。当学生再遇到类型相同的问题时,也能够轻松作答,即便解答没有遇见过的题目,通过思维逻辑分析,也能举一反三,找到解答问题的正确方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邹宇铭)
参考文献:
[1]李秀荣.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學研究[J]. 考试与评价,2020(09):98.
[2]吴建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J]. 知识窗(教师版),2020(0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