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与百年党史教育的结合途径探析

2021-11-07 10:41杨子璇李亦虎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9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高校思政课

杨子璇 李亦虎

摘  要:高校思政课是关于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而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百年党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蕴含着强大的正能量。将百年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相结合,通过人物素材、理论成果、奋斗历程等百年党史教育资源的引入并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中,以创新高校思政课授课的教学方式,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一批意识形态正确、政治素养鲜明、理想信仰坚定的爱国者、劳动者和建设者。

关键词:重要讲话精神;高校思政课;百年党史教育;意识形态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6-0095-03

高校思政课与百年党史教育的结合,在过去可能是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一种自主行为,通过引用党史素材资源来论证思政课理论知识。但现今,高校思政课与百年党史教育结合,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必须的规定动作和必定要引用的高浓缩思政课教育资源。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于2021年2月发布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引入和融合党史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为脚本,在百年党史中找到素材,通过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百年党史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论述其蕴含的价值、意义和结合途径。

一、高校思政课与百年党史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意义

(一)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挥宏观作用

高校思政课与百年党史教育相结合,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一种方式,蕴含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1]。

高校思政课与党史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党史中的优良传统、先进人物、伟大事迹,不仅能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还能结合课程对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更能引导大学生与优秀的人物和革命先辈对标看齐。高校思政课从教学形式来看,内涵理论性强、社会指向性强、思想教育性强,大学生对课程知识理解会出现不够深、不够明、不够透的情况。从教学内容来看,是动态性与静态性都十分明确的课程,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入,必定决定了教材内容是动态变化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深入,必然决定了课程蕴含红色思想是静态坚定的。

(二)贯彻上级精神落实具体工作,彰显微观效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高校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与百年党史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对于教师、学生和社会而言都是必要的,能为不同群体提供必备的能力、夯实必备的基础、筑牢必备的保障。在必要性牢固中,发挥出具体的重要性作用。

1. 为高校思政教师提供必备的能力

高校思政教师作为帮助学生树立三观、提供科学方法论的指引者,其鲜明的政治品格应该是这个群体必备的能力。在高校思政课中,思政教师结合百年党史教育,利用红色素材开展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引导工作,一方面彰显了高校思政教师鲜明的政治品格,展示了敏锐的政治嗅觉,能及时跟随党中央和领袖脚步,在具体工作中融会贯通并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另一方面体现出高校思政教师实践并发挥政治性引领的能力,通过激活百年党史中浓缩的正能量,传承我党优良的传统,帮助学生在未来道路中树立和发扬艰苦奋斗、理想坚定、一心向党等优良传统和基因,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2. 是青年学子扬帆起航的必备基础

青年学子正值青春年华,正处事业开局创业之时,正是人生扬帆起航之初。奠定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能力是必备基础,能为航程指明正确方向,能助航行乘风破浪。但综观近些年的新闻不难发现,历史虚伪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守旧封闭主义等不良思想侵害着少部分的青年学子,《毛泽东选集》曾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少年中国说》时刻提醒当代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百年党史的奋斗历程,已经通过实践证明了独立自主、与时俱进、扬弃吸收、团结爱国等思想认识和能力,能帮助青年学子克服不良思想倾向,是青年学子必须具备的起航基础。

3. 是社会意识形态安全的必备保障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思政课则是党史教育的主要阵地,是社会意识形态安全必需的预防性保障。高校思政课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思想为其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通过高校思政课与百年党史教育的结合,将人物、案例和资源的引用,是一种面向学生、面向实际、面向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是社会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的必要举措。

4. 在筑牢必要性中提升重要性效能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在“两个大局”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準备”。因此,青年大学生必须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以此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而教育行业能做到的最有力的准备,就是要通过高校思政课与百年党史教育的结合,为教师、学生和社会筑牢必备的能力、基础和保障。更是要通过高校思政课与党史教育的结合,帮助大学生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国情,抉择正确的追梦途径,以中国梦为自己梦、以民族复兴事业为终生奋斗的事业。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四个自信”坚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高校思政课与百年党史教育结合的可行性途径

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向全世界阐述中共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奋斗历程;向全世界展示我党与时俱进、造福人民的奋斗成果;向全世界宣告中共维护主权、团结统一的奋斗决心。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给思政教育和党史研究者的启发良多。结合党史资源从建党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大方面启发大学生,助力大学生实现思政课理论和党史知识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高校思政课与百年党史教育结合可行性途径的方向。

(一)开天辟地:书写恢宏史诗,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建党精神

建党精神指的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2]。百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嘉兴南湖一艘小船上,红船已成为党精神的代表之一。什么是红船精神?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就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就是立党为公、忠于人民的奉献精神[3]。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孕育了中国共产党是勇于创新、富于进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和团结下,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经过近三十年的流血和牺牲,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推翻了“三座大山”,真正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剥削与压迫,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国家的权力第一次回到了人民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中曾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4],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以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

恢宏史诗也无不在警示着当代的同志,要不忘初心、坚定理想。在授课时,思政老师可结合早期中国共产党员入党初心和身边优秀党员担当有为等事例进行引用和阐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伟大的建党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向党靠拢、与优秀党员对标,以百年党史的浓缩正能量进行自我教育。每个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心中向党的同志,其初衷是受党的魅力吸引而自愿靠拢,怀着为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进。但有些同志在事业的中途却走向歧途,这与自我松懈、畏难之心有关。党史和党的精神,是无数先辈所书写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能让大学生科学地认识并改造世界,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免疫力,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并开展新的实践。

(二)坚持道路:建设幸福社会,启发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距今已近四十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是一脉相承并不断推进的。孔子曾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句话借用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成长的描述中具有一定的概括性。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三十余年,经过新中国初期的探索,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是“三十而立”,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近“四十年”的坚持和发展,人民群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更深入、更坚定、更自信。

在高校思政课中,思政教师可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强调中国共产党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成果,启发性地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了解中国国情,客观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所进行的一切努力并为之投身。

(三)团结统一:开创美好未来,启发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阐述了“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历史也证明了任何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2018年来,中美持续的经贸摩擦、香港骚乱、NASA局长支持把中国永久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的言论等,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阻碍。但今日之中国已非百年前的中国,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5]。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中曾说,“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么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铸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到头破血流”[2]。团结的中国人民,已经创造了发展奇迹。例如在今年6月17日发射的神舟十二号和7月4日航天员近7个小时的外太空行走等等。教师可在高校思政课中结合百年党史教育,对这些有鲜度、接地气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此来诠释和启发学生,让其认识到团结一致的中国人民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实现的逆增长在关键核心领域的重大突破。在未来,当代青年要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在党的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构建的钢铁长城必将是促进发展、推动统一、保卫成果的坚实力量。

三、结语

本文通過对高校思政课与百年党史教育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分析,结合“两个大局”背景,探析高校思政课与百年党史教育结合所发挥出启发大学生的智慧、继承过去的经验、传承不朽的红色品格,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明确方向、锤炼品格、坚定理想的作用。

高校思政课与百年党史教育的结合是教育完善的方式,是贴合时代特征、适应国家发展,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努力方向。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应怀着立德树人的教育初衷,保持时代敏锐性、鲜明的政治性,不断强化高校思政课与百年党史教育结合的深度、广度。作为思政教育和党史工作者,应当为教育的完善进行思考、探索和实践,但由于自身实践经验限制,对于高校思政课与百年党史教育结合的研究还有不足之处,今后仍需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 求是,2021(07):4.

[2]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求是,2021(14).

[3] 习近平. 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 光明日报,2005.6.

[4] 习近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共产党员网,2017.10.

[5]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荐稿人:颜长跃,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工作高校思政课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网络政治动员新思想阐析
习近平意识形态观述论
建国以来高校校园流行文化变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牢牢抓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