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一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5)
心胸外科手术多数属于三、四级手术分级范围,其创伤大、操作复杂的手术类型,包括食管、心脏、肺部等重要组织和器官的手术,术后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降低预后效果[1]。因为术中侵入性操作、麻醉、或是体外循环,以及未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等,都会埋下隐患,导致细菌侵入肺部,最终引发肺部感染,这已经成为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会涉及肺间质、肺泡腔、终末气道等部位[2];患者呈现咳痰、咳嗽、发热等临床表现,还会因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造成肺不张、支气管阻塞等,提高窒息风险,影响切口愈合[3]。如果能将痰液积极排出,对预防术后肺部感染有着积极作用,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给予患者针对性干预措施,促排痰、预防肺部感染[4]。为研究具体护理效果本院展开研究,详情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2018月1月至2021年3月展开,抽选94例研究对象,均为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在分组时运用平行对照法,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47例。年龄、性别、手术例数三项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提示研究对象组间无差异(P>0.05),能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心胸外科患者术后实施基础护理干预,方法包括:完善各项手术准备、强调相关注意事项、术后加强临床观察、检测呼吸系统、对症处理等。
试验组心胸外科患者手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第一,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主动和患者交谈,消除其陌生感,拉紧彼此关系,再结合患者具体心理状态展开针对性干预。可以通过一对一面谈的方式,为患者讲解疾病、手术、预后、术后并发症等相关知识,并借助音频、图片、视频等帮助患者理解,提升知识认知程度;还可以为患者介绍既往手术成功案例,减轻内心担忧,提升康复信心;或是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深呼吸、冥想等方式分散注意力,保持放松的心情。
第二,术后观察:患者术后清醒、自主呼吸恢复,握手有力,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气分析结果理想。行呼吸机过渡,带气管插管下彻底有效吸痰后,拔出气管插管,停止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呼吸功能,定时听诊肺部呼吸音。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排痰。如果痰液量大、黏稠,为了避免痰液堆积,可以先氧气雾化吸入,痰液稀释后再帮助其排出。
第三,有效咳嗽指导:术前即将正确的排痰、有效咳嗽方法教给患者。①发声性咳嗽:首先深吸一口气,之后张开嘴巴,在开放声门的状态下进行咳嗽。②分阶段咳嗽:小声的连续的咳嗽,促进膨肺,患者接受程度高。③爆发性咳嗽:先深吸气,屏住呼吸,关闭声门,收缩腹部肌肉,升高胸腔压力后突然放开声门,猛烈的咳嗽,咳出气道中的分泌物[5]。
第四,胸背部叩击排痰:方法:将床头抬高,保持半卧或坐位,护理人员一只手放在患者肩部,另一只手五指并拢、呈杯状,在腕关节带动下,用大小鱼际和指腹叩拍胸背部;要避开骨折、心脏、乳房等部位,胸部和背部分别从第6肋间隙、第10肋间隙开始,从下向上、从外向内的叩击,节律均匀、力度适宜。持续叩击5~15 min,以松动痰液,促使其排出[6]。叩击时间为餐后2 h到餐前30 min内,拍背时用力不要过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准,同时注意保护胸部切口,避免切口疼痛,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后给予漱口等口腔清洁。
第五,呼吸功能训练:①腹式呼吸指导:从手术前1~2周就开始展开呼吸功能训练,将手放在上腹部,放松呼吸肌群,呼气时内收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动作要缓慢,反复进行,每天2~3次,每次训练15~20 min;若是手术范围大、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差,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提前进行腹式呼吸训练[7]。②吹气球训练:患者先进行深吸气,吸气后缓慢的吹起800~1 000 mL的气球,如此反复,每次练习3~5 min,每天3次。
第六,其他护理干预:吸烟患者术前戒烟至少1周。病房要空气流通、定期消毒,保持舒适的温度和适度,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此外,要关注患者营养状况,指导其在术后多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食物,还要多饮水,保持肠道通畅。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患者术后排痰效果,排痰方法有吸痰、协助排痰、自行咳嗽。排痰有效率=1-吸痰率。②关注患者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情况,包括肺不张、肺部感染。③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指标包括ICU留观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工具为SPSS23.0软件,用[n(%)]描述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描述计量资料,行t检验,统计学意义成立时P<0.05。
2.1 两组患者术后排痰效果对比 相较于参照组的术后排痰总有效率,试验组的100%占比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排痰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对比 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对比[n(%)]
2.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相较于参照组患者,试验组术后各指标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d,)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d,)
心胸外科收治的患者很多病情较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不仅手术风险高、创伤大,而且术中气管插管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增加分泌物,如果手术期间未坚持无菌化操作,就容易引发肺部感染[8]。另外,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也都会提高机体应激反应,给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果带来不良影响。所以,需要展开科学的护理,对患者展开全方位干预。
综合护理干预就是具有全面性特点的护理方式,始终将患者作为工作中心,优化护理质量管理,给予患者全面、规范、科学的护理服务,确保护理质量[9]。在实施过程中,会围绕预防肺部并发症展开,强化护理人员雾化吸入、排痰、吸痰等呼吸道管理能力,在临床中充分发挥自身工作价值,更好的服务患者[10]。在护理中通过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让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各项护理中能积极配合;通过呼吸功能训练、有效咳嗽和胸背叩击,都能帮助患者排出痰液,促进呼吸功能恢复,避免堆积引发肺部感染;通过环境和饮食干预,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细菌吸入概率,并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预防肺部感染。此次研究中,采用上述护理的试验组患者,术后排痰总有效率高于行基础护理干预的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术后肺不张率、肺部感染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ICU留观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证实,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后患者排痰率高,更好的预防肺部并发症,加速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排痰效果、降低肺部感染率,是有大力推广价值的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