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脑梗死患者对抢救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1-11-07 03:34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0期
关键词:层级溶栓脑梗死

初 春

(沈阳市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临床公认脑梗死治疗时间窗为3~4.5 h,但研究表明患者是否能在时间窗内接受治疗直接受入院前处理时间及就诊至静脉注射开始溶栓时间长短的影响,也直接关系到患者发病后续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1],因此一定要重点关注护理流程的构建,确保其科学与合理性。专职化层级护理即基于统筹者角度对护士的工作质量与能力予以合理评估,将层级梯度建立起来并开展人才资源调配,资历浅的初级护士会由资深护士指导以快速适应自身岗位角色,将护理质量全面提升[2-3]。现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急诊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急诊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4例急诊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急诊接受DSA取栓或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②预期生存期在6个月以上。③患者或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如心、肝、肾脏器疾病者。②痴呆为继发性或原发性。③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心肌梗死、频发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者。④DSA取栓或rt-PA静脉溶栓禁忌证者。本研究符合伦理学原则。随机法均分成两组,各42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为35~79岁,平均年龄为(50.62±7.44)岁;24例取栓,18例溶栓。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为38~77岁,平均年龄为(51.27±8.24)岁;25例取栓,17例溶栓。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患者入院后先至急诊台预检分诊,家属挂号后进行抢救或就诊于急诊内科,医师将相关检查单开具后家属付费,再常规开展凝血、血常规及头颅CT检查等,并电联神经内科医师会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且无取栓、溶栓禁忌证后开展相应治疗。护士遵医嘱开展相关护理操作如吸痰、吸氧、心电监护及常规生活指导与饮食护理。观察组采取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内容如下。

第一,护理人力资源层级管理:将层级分级制度制定出来,主要结合护理资历情况,划分为N1~N3级,其中N1级为急诊预检抢救室工作从业经历超过2年的护士,N2级为急诊预检抢救室工作从业经历超过5年且熟练掌握专科业务技术的护师;N3级为急诊预检抢救室工作从业经历超过10年且熟练掌握专业业务技术的主管护师。

第二,制定分班分组制度:划分N1~N3级护士为3组,即预检分诊组(N1、N3级护士各1名)、危重抢救组(N1~N3级护士各1名)及次级抢救组(N1、N2级护士各1名)。各组采取APN排班制,N班为01:31~8:00,A班为08:01~17:00,P班为17:01~01:30。

第三,具体流程:N1~N3级所有护理人员在项目开展前均要接受集中培训,内容包括急性脑卒中专业知识、绿色通道急救流程、护理常规、rt-PA静脉溶栓常规知识并可熟练运用。患者入院后由预检分诊组成员接待,N1级护士对其生命体征予以测量,N3级护士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快速识别急性脑梗死。①前循环脑卒中快速评估法(FAST):口角歪斜或面瘫(F)、肢体无力(A)、言语不清(S)及迅速求救(T)。②后循环脑卒中:观察与判断患者有无意识障碍、眩晕、共济失调及复视等症状,一旦出现任一项症状且发病时间在6 h内则即刻开通绿色通道。先由护士将患者快速送入抢救室并在卒中床单元安置,通知急诊神经科医师到室开具检查单并做出判断,决定为患者取栓还是溶栓。抢救室内次级抢救组或危重抢救组成员快速开展吸氧、心电监护、十二导联心电图、构建静脉通道及抽血送检等操作。神经科溶栓一线医师携工具进入急诊室后快速进入绿色通道下一流程,相关检查单加盖绿色通道章后次级抢救组N1级护士与溶栓一线医师陪同患者开展CT检查,急诊工人将心电图与血液检查结果送至相应科室。CT检查确诊且无溶栓、溶栓禁忌证者即刻做好相关准备,需要溶栓者即刻静脉溶栓治疗,取栓者即刻DSA手术。

1.3 观察指标 ①抢救效果:记录两组预检分诊至静脉取栓时间、预检分诊至rt-PA溶栓开始时间(DNT)、急诊室患者滞留时间,对两组抢救成功率予以统计。②护理质量:与卫生部相关要求相结合,将护理质量调查表制定出来,包含病历书写、病区管理、分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操作,每项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结果表明该自制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2,信效度良好。③护理满意度评估:应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水平、病区环境、响应速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越满意。结果表明该自制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9,信效度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处理,例数或率(n、%)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χ2)进行组间比较;标准差±均数()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比较 ①对照组预检分诊至静脉取栓时间为(67.54±5.92)min,观察组为(50.62±4.2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23,P=0.000)。②对照组DNT时间为(51.31±5.52)min,观察组为(41.82±4.5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64,P=0.000)。③对照组急诊室滞留时间为(42.92±4.91)min,观察组为(33.82±4.02)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4,P=0.000)。④观察组38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0.48%,对照组28例,成功率为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1,P=0.008)。⑤护理满意度:观察组41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32例,护理满意度为76.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73,P=0.004)。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病因为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处于异常状态引起脑部处于缺氧缺血状态,而后出现坏死与软化现象后致使脑部血液供应动脉出现硬化与血栓后引起血管闭塞,最终发生的急性脑供血不足[4-6]。临床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尽早接受治疗为改善预后与生活质量的重点所在。常规抢救护理流程中患者需先挂号、缴费后再接受相关检查与治疗,耗时较多,导致总体抢救成功率较低[7-9]。基于此我院引进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即依据护士资历与工作经验将层级梯度制度建立出来,划分为N1~N3级,资历较浅的护士要接受资深护士的指导,以此将每位护士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将护理质量充分提升。

本组结果表明观察组预检分诊至静脉取栓时间、DNT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为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报道一致[10-11]。专职化层级护理中护士会快速识别患者临床症状并立即将脑梗死绿色通道开放,快速送至抢救室,而后家属再去缴费,并协同神经科专家会诊并快速实施抢救,明显缩短急救时间。且分阶段、分层次管理护理团队,依据经验、实践能力赋予职责与权限,组员间默契配合,各环节的规范性得以提升,组员间互相学习,良性竞争下高层级护士自身认知得以不断调整,发挥带头效应,促使护理质量得以增强,缩短耗费时间并提高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在急诊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与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层级溶栓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